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12 , 2 (镁) 2.(1)核电核数 (2)电子所在的特定层 (3)该层电子个数 3. A 是原子,那么它的的质子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谁能给我讲讲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排布规律1.每一层最多容纳2倍的N平方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2个); 3.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4.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由内向外K~~L~~M。

谁能给我讲讲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什么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处于稳定状态(基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最低能量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什么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根据电子排布的能量最低规则。。排4S和4P轨道上的电子比在3d轨道能量低 而你说的2,8,9什么的是存在的 不过是电子跃迁过而不是基态的
原子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次外层最多只能排18个
因为原子最外层做多只能有8个电子

5,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 急

电子排布是根据能量级来算的。电子会优先排布在能量级较低的层上,具体情况如图。
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有口诀可寻 我不太记得了可以找老师咨询
Ti的结构不是2 8 8 4,而是2 8 10 2,这是能级交错的现象产生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学到
不是不存在8能级 是书上没有说高中只要求掌握这么多 剩下的就靠电子填充特点的式子推导了

6,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式

按照2*n^2方式排布,第一周期:2第二周期:2 8第三周期:2 8 8第四周期:2 8 18 8 2第五周期;2 8 18 18 2第六周期:2 8 18 32 18 8每一层满了后,下一层才可能有电子
你要问什么?
电子排布遵循三个规则,1保利不相容原理2能量最低原理3洪特规则 对于这个问题高中不做深入研究,只是要定性的来记忆,对于某些特殊的电子排布也是要记忆的,比如铁2 8 14 2,铜2 8 18 1这些的具体原因用高中所学的知识不能解释清楚,所以就记住得了。。。
K L M N …… 2 8 18 3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不过具体元素还有具体的排列方法如果只是1-18号元素的话加加减减就够了,满足最内层开始排,最外层不超过八个电子就好了,可以根据2,2 8或2 8 8的结构进行排列。每一个原子都有自己的电子轨道,有s,p,d,f……更具不同的电子层还可以分为1s,2s,2p,3s,3p,3d……其能量也是逐渐增高排列时要满足从s排起,19号之后的元素都要更具它们的轨道排布来进行排列,每个轨道能够排入两个电子,要满足能量最低原则,排入的两个原子自旋方向要不同,同时电子要尽可能多占轨道,前提是s轨道要先排满,Cr与Cu是例外在3d和4s轨道排列时要注意p轨道的全充满与半充满状态时能量最低。

7,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式之一。有七个电子层,分别用1、2、3、4、5、6、7等数字表示K、L、M、N、O、P、Q等电子层,用s、p、d、f等符号分别表示各电子亚层,并在这些符号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各亚层上电子的数目。如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 2s2 2p4。迄今为止,只发现了7个电子层!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3d、4s、4p……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得知:s亚层只有1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p亚层有3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d亚层有5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10个电子;f亚层有7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14个电子。我们还得知:第一电子层(K层)中只有1s亚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电子层(L层)中包括2s和2p两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3电子层(M层)中包括3s、3p、3d三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18个电子……第n层总共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从光谱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洪特规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洪特规则的第二个含义是对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   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这类似于我们坐电梯的情况中,要么电梯是空的,要么电梯里都有一个人,要么电梯里都挤满了两个人,大家都觉得比较均等,谁也不抱怨谁;如果有的电梯里挤满了两个人,而有的电梯里只有一个人,或有的电梯里有一个人,而有的电梯里没有人,则必然有人产生抱怨情绪,我们称之为不稳定状态。

文章TAG:原子核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