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通过读《矛盾论》,我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发展是对立统一的。我的理解是,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矛盾,了解矛盾,最后解决矛盾,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开发环境,重复这个过程来进行开发。换句话说,只有发现新的矛盾,才能实现发展,这正好印证了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说法。

4、跪求《 实践论》《矛盾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其中一篇 读后感...

论矛盾论毛泽东(1937年8月)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列宁说:“在最初的意义上,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上的矛盾。”列宁经常把这个规律称为辩证法的精髓,辩证法的核心。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规律的时候,要涉及的面很广,很多哲学问题。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就从根本上理解了唯物辩证法。

近年来,苏联哲学界对德波林学派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德博拉的唯心主义在中共内部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也不能说与这一派的作风无关。因此,我们当前的哲学研究工作应以消除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一两种世界观在人类认识史上,对于宇宙发展的规律,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形而上的,一种是辩证的,形成了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5、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 读后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杏坛剧场里,一片朗朗读书声。2000多名孩子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著,明月高挂,一盏孤灯。橙色的光笼罩了周围的一切。在这样一个宁静安详的早春夜晚,我坐在书桌前,背诵着薄薄的一本蓝色的《论语》。

虽然排版很大,加上注释和翻译,总共才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么一本小书。如果放在那些馒头一样厚,砖头一样重,绣花枕头一样印花精美的杰作里。真的不显眼。你怎么能想象这样一本薄薄的小书统治了中国近20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从辩论的角度来说,孔子肯定是输了,他是服气的。

6、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

毛泽东文选读后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毛泽东文选》,并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毛主席的资料。我读了一首五律诗:宽广而精炼,清晰而透彻。文风百代,笔力重。为天下出良言,为国兴邦作向导。龙人功勋众多,美不胜收。这首诗表达了许多读者的感情。虽然我没有那么深厚的文化素养,但是我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心里。想象中的毛选应该是玄奥、干涩、无味的,会让人看着麻木。

原来,毛泽东是如此平易近人,我看到的是如此充满兴趣。正如他们所说,新鲜空气就像春风。《毛泽东文选》1至4卷,汇集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撰写的毛泽东(1883197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重要著作。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文章,除了少数纯哲学的文章以外,大部分是关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或者是回答问题,或者是作总纲,或者是为中央起草文件。

7、矛盾论 读后感

在这个读后意义上,我无意讨论关于矛盾的哲学命题,也没有这个水平。我只是想总结一下这篇论文的写作特点,以便对以后自己的论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点之一是全文构思巧妙,逻辑结构缜密。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两种世界观,即形而上学观和辩证观,这是讨论世界观中矛盾的基础。“这种辩证的世界观,主要是教人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短,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为许多人所认识,所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说清楚;对于矛盾的特殊性,许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仍然感到困惑。正因如此,我们在分析事物的矛盾规律时,会先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再着眼于矛盾的特殊性,最后回归到普遍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读后  实践论  实践论读后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