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资源与学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4页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

4-1=3(次) 6/3=2(分) 9-1=8(次) 8*2=16(分)
4-1=3 6/2=3分 9-1=8次 8*2=16分 所以剧4段用了6分,剧9段用16分 会了吗?
一根木头锯成4段要锯三次,每次要2分钟,锯成9段要锯八次,每次要2分钟,共需要16分 。

资源与学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4页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

2,求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sort023/down-11997.html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 教学内容: 1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1 第二课时 练习课(一) 3 教学内容: 3 课本第51~52页练习十一3~7题 3 第三课时 练习课(二) 4 教学内容: 4 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 4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6 教学内容: 6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6 第五课时 练习课(三) 8 教学内容: 8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8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9 教学内容: 9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9 第七课时 练习课(四) 11 教学内容: 11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11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12 教学内容: 12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12 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14 教学内容: 14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14 ......

求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上:《复习观察物体、对称》教案 小学数学二上:《复习观察物体、对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像。 3、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 4、进一步培养学.....·《观察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观察3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人教版:对称、轴对称图形 教案设计 人教版:对称、轴对称图形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观察物体 镜面对称 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观察物体 镜面对称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

教案环节:一、激趣导入: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等二、讲授新课三、课堂延伸: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设计让学生能够持续关注学习的习题等等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或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zhaojiaoan.com%2fsoft%2flist.asp%3fclassid%3d15" target="_blank">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5</a>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未知 2008-03-10 14 ·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集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认识时间小小商店9统计10总复习第一单元位置一、教...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北师大版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未知 2008-03-02 29 · 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未知 2008-02-28 24 ·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与反思全 未知 2008-02-23 37 · 第二册教材分析和教学总体思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分为“生活中的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实践活动”四大内容。(二)教学要求: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未知 2008-02-23 40 · 苏教版第二册数学教案数学课程标准(一)具体目标: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北师大版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未知 2008-02-23 232 · 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一年级数学教案 连加 未知 2008-03-12 0 · 课题连加教案第一册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教学目标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未知 2008-03-06 10 ·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幸和大家一起成为第一轮新教材的实施者,通过第一册的教学,大家对新教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也有了底。第二册的教材已经开始使用,相信各位老师对教材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2005-200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学业评价综合复习试题(二)人教新版 未知 2008-01-05 0 · 2005-200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学业评价综合复习试题(二)人教新版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5,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说课稿

说课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从教材的角度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的计算以后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拓宽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同时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材创设了一个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突破难点很有帮助。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的整体要求,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围绕理解倍的含义展开教学。3、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4、组织有效的交流评价活动,使学生的交流成为资源。5、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的分析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今天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倍的含义,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说教学过程: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五个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二 操作探究、初建概念活动三 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活动四 导练启思,拓展延伸活动五 总结提升下面,我就分别来介绍一下我在各个环节中的设计。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提前祝你们节日快乐。有一所学校在六一节前夕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看花展,瞧这三个小朋友正围在花坛边看花呢!2出示情景图,观察: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字信息?3让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主要是对两个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4小节:我们除了对两个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板书:倍的认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1、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老师喜欢蓝花,在黑板上贴上两朵蓝花。您们喜欢那种花呢?请喜欢黄花的一个同学到黑板前贴上六朵黄花。2、老师想把这些花分分组,2朵一组,示范圈一圈。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说: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在这里通过贴花片、圈一圈,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了倍的含义。]4、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同桌互相说说。指名说,教师总结。5.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指名回答。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1、放手让学生分组研究蓝花与红花的倍数关系。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知道蓝花是红花的几倍?(圈一圈、摆一摆、连一连、用除法等等)3、让学生明确用除法计算,板书除法算式,并强调注意的事项。(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索中发现,在合作中研究,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拓宽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1、做“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1)出示题目,自读理解(2)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填一填(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3、从生活中找倍数:如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 )倍 国旗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 )倍 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 )倍4、做“想想做做”第4题读题后引导学生明确那条线段是单位1,做完后集体订正。5、拓展练习: 看,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五、总结提升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老师鼓掌表扬。老师鼓掌几下?请同学们拍的是老师的3倍。(学生鼓掌)  [课堂总结时,还让学生练一道题,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价值。]说教学预期效果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导练启思,拓展延伸和总结提升这五个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理解倍的含义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教育理念。

文章TAG:人教  人教版  二年  年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