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学分制与学年制有什么区别吖

1、性质不同:学年制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以地位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2、特点不同: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一种单位。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实行学年制的高等学校,其学年和学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的规定,既规定一定的修业年限,又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3、缺点不同:学年制课程多,学生负担重,统得过死,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分制选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易造成知识智能结构的割裂,造成学生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学年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的反映,也必然服务并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共存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学年制已从整体上完成了历史使命。对于学年制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一方面看到学年制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将被学分制取代,另一方面应当承认学年制曾经做出的积极贡献,并相信还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甚至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年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分制

学分制与学年制有什么区别吖

2,学年制是几年

学年制: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又称学年学时制。实行学年制的高等学校,其学年和学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的规定,既规定一定的修业年限,又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每一学年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门类和教学时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优点是整齐划一,便于管理,有利于保证一定的培养规格和质量。缺点是课程多,学生负担重,统得过死,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年制由来已久,12~13世纪,西欧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都是实行学年制的分科大学。近现代的各国大学多数实行学年制,就是实行学分制的一些国家的大学,也都保留着学年制,采用学年学分制。中国的大学从20世纪50年代起采用学年学时制,70年代末一部分学校逐渐改为学年学分制。学年制的学时计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只计算各门课程授课的学时数,例如联邦德国的大学采用周学时制,作为教学管理的方法,规定四年制大学的周学时总数为203~210学时。有的包括每门课程的授课、辅导和自习等各个教学环节在内,例如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四年制大学规定总学时数,要达到1800~2000以上。中国大学在50年代初起采用苏联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四年制大学和学院的学时数的规定和苏联大学的规定相近。

学年制是几年

3,学年制是什么

学年学分制是指大学既规定某一院系或专业的学习年限,又规定学分总数和每一学期的学分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多选课来扩大知识面,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但是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习年限毕业而不能提前毕业。 扩展资料   学分制其他分类:   1、完全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2、绩点学分制:   绩点学分制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其计算公式为:学分绩点= 学分×绩点。   3、加权学分制:   加权学分制也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对某些重点课程的学习质量,以区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教学管理制度。   实行加权学分,将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别,修业成绩差异等分别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计划学分乘以权重系数,得出加权学分,以区分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并做为选拔尖子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4、附加学分制:   附加学分制是在要求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修满课外附加学分才能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说来,课外附加学分可根据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来评定。

学年制是什么


文章TAG:学年  学年制  学分  学分制  学年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