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物理的力学

F=k*x;x是伸长改变量.k叫做弹簧劲度系数。 k=9,8N/0.02m=490N/m x=0.01m时,F=k*x=490N/m*0.01m=4.9N
应该是490N

物理的力学

2,物理力学

60 + 80 =140千克 140千克 =1400N 可以放在水里 利用富丽浮力减小用力~==
你这个提不起来啊 提起B所需的力至少为800N 而AB最大承受100N的力,远小于B的重力

物理力学

3,物理的力学

没有告知F的方向 无解不过M小于或者等于3kg
3kg
3kg
解:由F=ma得 30=10m 所以 m=30/10Kg=3kg
等于3kg

物理的力学

4,物理力学牛顿第一定律

外力是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的总和。   当合外力为零时,即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   合外力不为零的运动,典型的例子为:变速运动、改变路径的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   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直线运动   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同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5,物理的力学

当物体受到的动力和阻力相等时,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也即,如果物体本就处于运动中时,二力平衡状态下,物体仍保持原有运动速度和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如果合外力为0了,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如果不受其它外力它将做匀速运动或者静止

6,有没有关于物理力学的总结啊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较少,主要为重力、密度、压强等物理量的简单计算以及简单的受力示意图画法。如果说高中物理力学的话,内容比较多了,主要可分为以下8大部分:、基础型内容:1、直线运动2、力与力的平衡3、牛顿运动定律4、圆周运动 振动 机械波5、机械能拓展型内容:6、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7、运动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8、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关于高中物理竞赛内容,则会涉及一些大学力学知识,主要分为:1、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合成与分解、抛体圆周等曲线运动)2、静力学(物体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流体静平衡)3、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惯性系、定律适用范围、流体动平衡)4、机械能(功与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碰撞中能量转换)5、动量(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反冲)6、机械波(简谐振动、机械波、波的干涉衍射、振动中的能量变化)7、天体与卫星(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卫星性质、宇宙速度、天体质量计算)8、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量子理论、相对论力学) 不知道是否是你要求的总结类型~
材料力学:1. 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坏的规律 ; 2. 为受力构件提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基础条件; 3. 解决结构设计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的矛盾。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呵呵....

7,物理力学是什么

物理(Physics)拼音:wù lǐ,英文:physics全称物理学。  “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起自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  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借由被分析的基本定律与法则来完整了解这个系统。物理在经典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数学、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特别是数学、化学、地理学。化学与某些物理学领域的关系深远,如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而数学是物理的基本工具,地理的地质学要用到物理的力学,气象学和热学有关。  “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我国的物理学知识,在早期文献中记载于《天工开物》等书中。  日本学者指出:“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近世中国的汉译著述成为日本翻译西洋科学译字的依据.”日本早期物理学史研究者桑木或雄说:“在我国最初把Physics称为穷理学.明崇祯年间一本名叫《物理小识》的书,阐述的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医药等方面.早在宋代,同样内容包含在物类志和物类感应等著述中,这些都是中国物理著作的渊源.”  明代吕坤(1536—1618)著有《呻吟语》,其中卷六第二部分名为“物理”,大体是有关物性学的,并用以引申一些关于人文及世界的观点.宋代朱熹(1130—1200)等人常用“物之至理”或“物理”一词.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引用唐代杜甫《曲江二首》中的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来说明物理一词在盛唐即已出现[4].其实在中科院哲学研究所和北大哲学系编著的《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中华书局)“两汉—隋唐”部分中就记载了三国时吴人杨泉曾著书《物理论》,是研究和评论当时有关天文、地理、工艺、农业及医学知识的著作.更久远的,在约公元前二世纪成书的《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引铁,葵之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之论述.中国古代的“物理”,应是泛指一切事物的道理.

文章TAG:物理  物理力学  物理的  力学  物理力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