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教版的小学文言文有哪些

《熟能生巧》、《齿亡舌存》、《揠苗助长》、《指鹿为马》、《夸父追日》
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的小学文言文有哪些

2,在古文言文中有哪些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有的意思

有没有的“有”,在文言文中是个常见词,如“有备无患”、“有德者居之”。所以,其它词用于“有”的并不多。接近的有“具”。如《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但它们之间仍有差别。“具”在表达“具有”时,含有“表现出来”的意思。
搜一下:在古文言文中有哪些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有”的意思

在古文言文中有哪些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有的意思

3,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下《杨氏之子》,六上《伯牙绝弦》,六下《学羿》,《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学奕,
东施效颦
郑人买履 东施效颦
杨氏之子、 伯牙绝弦、学羿、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六上《伯牙绝弦》,六下《学羿》,《两小儿辩日》

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4,中考语文主要的文言文和古诗有哪些

1.《曹刿论战》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论语》六则4.《桃花源记》5.《陋室铭》6.《小石潭记》7.《岳阳楼记》8.饮酒 9.使至塞上 10.行路难 11.望岳 12.钱塘湖春行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登飞来峰 15 .渔家傲 16.水调歌头 17.破阵子 18.过零丁洋 19.天净沙 秋思 祝你中考成功 /!
主要是七、八年级的课文的古诗词 尤其是八年级上册的较多 此外,九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也不能忽视
课本上的一般都考,就算不当作大题出现也会作为填空题出现的。 祝你中考成功哦!!
点击里1~30篇。我们老师说,以前教得不打星号的是重点 31~50的诗词就不太清楚了。 不好意思,能帮的就那么多了

5,高一所有文言文

必修1: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6、鸿门宴(《史记》)必修2:第二单元5、《诗经》两首 氓 采薇6、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 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3第二单元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必修4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史记》)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是高一上的,全部写完,不太可能,字数太多了。

6,初一需背的文言文有哪些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寄人(张泌)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伤仲永,木兰诗,口技,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夸父逐日,狼
七上 童趣——沈复 《论语》十则 山市——蒲松龄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七下 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口技——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供鸡垛课艹酒讹旬番莫狼——蒲松龄 童趣:强通僵,僵硬 鞭:名词做动词,鞭打 被动句:二虫尽为所吞 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知通智,聪明 女通汝,你 判断句:是知也 山市:见通现,出现 乌通无 裁通才 判断句:邑八景之一也 始悟为山市 短文两篇:不通否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代寓言两则:天雨墙坏的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善术者的善形容词做动词,擅长 家富良马的富形容词做动词,很多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省略句: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之天也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伙伴 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吗 口技:坐通座,座位 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省略句:口技人坐屏障中 短文两篇:知通智,聪明才智 北:向北 道:在路上 狼:止通只 省略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乃奔倚其下

7,文言文有哪几种形式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复制点给你看下 手打的没这么详细 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一片“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文章TAG:文言文  哪些  人教  人教版  文言文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