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风筝的由来

鲁班依据鸟的飞翔造的

风筝的由来

2,风筝的起源

据说风筝是鲁班大师在春秋时期制作的。

风筝的起源

3,风筝的起源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的起源

4,放风筝由来

风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用木、竹做风筝,相传其代表人物是木匠鲁班,以“削木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韩非子·外储说左匕》上也有记载:“墨子为木鸢三手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墨子》则记载了“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些文字记载,都看不出用绳子牵引,加之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因此可以想到,“木鸢”是用木料制作的,用现代语说是靠滑翔的鸟形飞行器。到了汉代,才出现了用竹制框架、以纸糊之、以绳牵之、放之空中的“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5,风筝的由来或有关风筝的资料

说起风筝的起源,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6,风筝的来源是什么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四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说。 [3] 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4] 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妃,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4] 飞鸟说 从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4-5] 第四种说法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7,风筝的来历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象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难怪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我国风筝的发明,对后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 1749年,美国哥拉斯葛大学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 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 1893年,英国人劳伦斯为美国气象局设计了一种可以装在箱中的可拆卸的风筝,以便将仪器带到高空测量风速、温度和高度,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发展。 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1899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一个双身的风筝,用来观察它在空中的翻滚动作和如何借助空气的浮力由下降转向上升,从而发明了机翼,并在此基础上于1903年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用内燃机作动力的飞机。 191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试验英格兰和纽约、芬兰之间无线电通讯时,不巧遇到暴风,把天线给刮断了。紧急中马可尼将电线拴到风筝上升空,使首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发报试验获得成功。 此外,英国的亢里夫顿悬桥长达700多英尺,宽30多英尺,高出它所跨渡的亚逢河200余英尺。英国桥梁建筑师利用巨型风筝把钢缆拉到对岸,成功地架起了悬桥,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荷兰,海洋救生局用风筝作为一种营救工具;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可以进行空中摄影;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可喷洒悬崖上的植物。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 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阳春时节,风和日暖,是放风筝的好季节。眼看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碧空翱翔,你可曾知道风筝的来历与科学发明吗?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象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难怪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我国风筝的发明,对后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 1749年,美国哥拉斯葛大学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 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 1893年,英国人劳伦斯为美国气象局设计了一种可以装在箱中的可拆卸的风筝,以便将仪器带到高空测量风速、温度和高度,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发展。 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1899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一个双身的风筝,用来观察它在空中的翻滚动作和如何借助空气的浮力由下降转向上升,从而发明了机翼,并在此基础上于1903年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用内燃机作动力的飞机。 191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试验英格兰和纽约、芬兰之间无线电通讯时,不巧遇到暴风,把天线给刮断了。紧急中马可尼将电线拴到风筝上升空,使首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发报试验获得成功。 此外,英国的亢里夫顿悬桥长达700多英尺,宽30多英尺,高出它所跨渡的亚逢河200余英尺。英国桥梁建筑师利用巨型风筝把钢缆拉到对岸,成功地架起了悬桥,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荷兰,海洋救生局用风筝作为一种营救工具;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可以进行空中摄影;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可喷洒悬崖上的植物。

文章TAG:风筝  来历  由来  风筝来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