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急急急急请问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来源:整理 编辑:去留学呀 2023-06-08 04:45:20
本文目录一览
1,急急急急请问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D,在这里你要注意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游牧和农耕两种生活方式,而这两种生活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定居和游动
2,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有哪些突出特点
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
其特征是:①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②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③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3,原始农耕时代开始时间
原始的刀耕火种式的农业很早很早就有了,中国从传说的神农氏开始就有。那中农耕特征:一块耕种过的土地,过一年就要迁徙的另一块土地进行耕种,以恢复地力,这样反复迁徙。真正的农业革命,最早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开始,中国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夏初开始的。它的特征就是:灌溉农业,不用在迁徙,而是固定在一块土地上耕种。
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遗址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2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3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 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使用磨制石器,比如石刀、石镰、耒耜等;过着定居生活;在农业之外,还有其它经济生产活动,比如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等.
5,我国原始农耕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原始农耕社会主要指:河姆渡居民、半坡社会、大汶口居民的分化。 分布地点: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 1.河姆渡社会: 地点: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 距今年代:大约7000年 制陶:黑陶 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养猪、狗、水牛 房屋特点:干栏式建筑 骨 耒吕 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锄头) 2.半坡社会 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距今年代:约6000年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如钻孔石斧、石锄。骨制箭头、骨制鱼叉鱼钩 农业:种植粟 制陶:彩陶,底色一般为红色 畜牧业:猪、狗等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建筑 3.大汶口居民的分化 地点: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 距今年代:约4500年 制陶:黑白陶 墓葬中出现了随葬品,说明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已经出现,原始社会组织正在瓦解,阶级逐步产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的两种不同文明,存在着互补性。农耕文明起源于母系氏族繁荣期,是指以农耕生产为主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农耕技术、石器、陶器生产,定居方式、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等方面内容)。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均属农耕文明阶段。“聚落”一词与以往称为“氏族”不同。“聚落”就是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氏族”又称“氏族公社”,是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集团)。聚落从地域意义上说,它应包含着很多氏族,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可能是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的一个大公社、一个大的聚落。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有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性。共性是:①两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属母系氏族阶段;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③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相异之处是:①地理环境不同;②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③农作物不同;④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因此,我们常认为半坡聚落反映了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河姆渡聚落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
文章TAG:
原始 农耕 急急 急急急 原始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