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丢丢的奇遇全书内容

http://hi.baidu.com/dongdongbooks/blog/item/11e8bfb72f1a2af430add147.html

乌丢丢的奇遇全书内容

2,乌丢丢的奇遇吟老为什么要和乌丢丢去找珍儿和木袋爷爷

因为他是一个木偶,这个木偶本身就失去了一只脚,木头小脚丫乌丢丢偶然丢失了他的木偶身体。在不断的寻找中,小脚丫经历了许多的奇遇。如果说,小脚丫乌丢丢的成...
不明白啊 = =!

乌丢丢的奇遇吟老为什么要和乌丢丢去找珍儿和木袋爷爷

3,乌丢丢的奇遇全文详细内容

《乌丢丢的奇遇》简介 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在他们为吟老举行的“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是因为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们碰到了逆风的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的……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 《时代广场的蟋蟀》简介 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它却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人情冷漠的纽约,幸运的柴斯特遇到了聪明又略带市侩的塔克老鼠和忠诚、憨厚的亨利猫。还遇到了爱它的主人——男孩玛利欧。蟋蟀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挚友谊,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自己也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然而功成名就后的柴斯特却满心失落,思念起家乡自由自在的安静生活来。在朋友们的理解和帮助下,它终于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故乡。 一只蟋蟀、一只老鼠和一只猫咪之间的真挚友情足以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永远记得那只叫做柴斯特的蟋蟀,记住那嘹亮而韵律无穷的鸣叫。

乌丢丢的奇遇全文详细内容

4,乌丢丢的奇遇效果怎么样

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第一个值得品味和赞许的特色是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好的文学作品除了精准,浓缩地表现人的生活和内心外,还应该表达作家对人生,生活,生命,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思辨。在我看来,童话的最高境界是诗,而诗的最高境界是哲学。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就是一首诗,一首哲理的诗。其哲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刻的儿童哲学。儿童虽然在形体上小于成人,在体质上也弱于成人,却有自己的生命哲学,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独立的人格,有与成人平等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乌丢丢的奇遇》中,金波先生通过叙写吟老带着乌丢丢去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通过叙写吟老对种鸡蛋的女孩芸儿的鼓励与赞许,表现了对儿童生命的重视,对童心的呵护。故事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就指出人的生命的极致便是“复归于婴孩”,有一颗纯洁朴素的童心。明代李贽也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儿童文学作品的要义是表现童心,赞美童心,呵护童心。而《乌丢丢的奇遇》几乎每一个文字都洋溢着童心,都体现着作家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二是深刻的爱的哲学。《乌丢丢的奇遇》中还体现了金波先生深沉的爱,书中至少表现了三种爱:一是对母亲的爱。如,书中吟老多次梦想母亲,还有乌丢丢对布袋爷爷的感情,都表现了对父母亲情的依恋。二是对生活的爱。如,“乌丢丢”因自己只有一只脚而感到自悲和难过时,吟老对独脚单跳的“乌丢丢”的鼓励,其实就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再如,蝴蝶顶风寻找蔷薇花就是一种作家对生活的热爱的象征。还有对雕塑家和吹笛少女雕塑的描写,也表达了作家对人与人之间真爱的呼唤。三是《乌丢丢的奇遇》处处表现了作家对儿童的爱。正是这三种爱,构成了金波先生博大感人的爱的哲学,也使得《乌丢丢的奇遇》不仅仅是一个幻想的文本,还是一个具有厚重生命力量的路标:它标示着生活方向,展示着人性的力量。 《乌丢丢的奇遇》在艺术上有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梦想诗学的实践。读这部童话,使我想起了法国诗人让。福兰的诗句:在他那永恒的童年的原野诗人独自留连不愿忘记任何点滴在《乌丢丢的奇遇》中,金波先生试图以梦想的方式重新想象童年,以抵抗对过去的遗忘。法国哲学家巴什拉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岁月老去时,童年的回忆使我们具有细腻的感情,具有诗人波特莱尔在浩淼气氛中那样微笑的懊恼。在这位诗人所体验的微笑的懊恼里,我们似乎已实现了懊恼与安慰的奇特综合。”“童年深藏在我们心中,仍在我们心中,永远在我们心中,它是一种心灵状态。”金波先生的童话,是用梦想创造过去,用梦想触摸童年,而其梦想也就是创造未来,创造新的生命状态。二是跨文体写作诗学的尝试。《乌丢丢的奇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但又是一首婉约温情的抒情诗。它是故事,又以“十四行诗”连成奇特的“花环”——故事的十四章,前一章开篇的十四行诗的尾句与后一章开篇的十四行诗的首句是相同的,而尾声的十四行诗又是前十四章的十四行诗的首句组成。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童话”,它体现了金波先生创作一以贯之的唯美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情韵。 正是因为《乌丢丢的奇遇》以上的美学特征,所以其对儿童文学创作有两个方面的美学启示:一是它证明了儿童文学要追求以善为美的精神高度。金波先生一直认为儿童文学要给孩子爱,要让孩子的心灵变得纯净,善良,美好。王泉根教授在阐述儿童文学的美学内涵时也认为,成人文学以“真”为美,儿童文学以“善”为美。《乌丢丢的奇遇》就是实践了儿童文学的“以善为美”美学原则的。二是它昭示童话创作不但要张扬幻想,更要张扬悲悯情怀。《乌丢丢的奇遇》的魅力除了来自幻想,诗意,爱之外,还来自作家深沉的悲悯情怀。悲悯情怀是一种比爱更具有感染力,穿透力的情感,它是儿童文学乃至所有艺术生命常青的最佳元素。这是一部优美的童话故事。乌丢丢因为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获得了生命,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爱,也让乌丢丢和老诗人的友情变得神圣。 查看原帖>>满意请采纳
乌丢丢奇遇记》是今年暑假老师推荐给我们的。它是一个长篇童话,是由著名的作家金波所创造的,讲了一个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忧伤的童话,他珍惜生命的可贵,懂得用爱回报生命,他是谁?他就是乌丢丢。当然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比如:种鸡蛋的女孩。在乌丢丢和吟痴老人(诗人)去寻找珍儿(一个给于乌丢丢生命的女孩)的路途中,他们看到一个种鸡蛋的小女孩,她叫芸儿。当时,大家都笑她、说他,就连乌丢丢也有点瞧不起她。第二天,她在吟痴老人的支持下,把家里的鸡抱来给蛋“催苗”。大家更加瞧不起她了,第三天,蛋真的长出了小苗,所有的人都脸红了......这就是爱的力量。相信,用爱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灵;用爱可以温暖我们的童年;用爱的彩虹可以遮住天空的乌云;用爱可以让世界更美丽!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是珍儿给了他脑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快乐和悲伤,他的不辞而别,只能说明他的年幼无知,他不知道这样做会给珍儿带来什么样的痛苦。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他们因陪伴吟老过日子,感受着他的气息和灵感而获得了生命,在他们为吟老举行的“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因了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们碰到了逆风的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的……这种种经历,让乌丢丢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是多么幸福,这幸福来自于内心的丰富。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老给了他智慧。他现在虽然只剩下这只脚,但他是有生命的、有智慧的。他要把自己融入珍儿的生命中。”乌丢丢因为被爱而获得了生命,更懂得用爱去回报而使生命美丽。爱,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乌丢丢奇遇记》读后感》从我开始懂事起妈妈就一直教育我要做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孩子,今天我读了<

5,乌丢丢的奇遇全书 内容急求

追寻的心在晴空里展翅飞翔, 我的身影会划过无数的山川, 我的歌声会让天空更加明亮, 洒到哪里哪里就变得更灿烂。 但是我不会忘记我亲爱的家, 我也不会忘记我是从哪里来; 我会永远记住亲人叮咛的话, 那里有我的快乐和我的所爱。 我的耳边又响起阵阵锣鼓声, 还有哨声袅袅伴着童年歌谣; 我看见我家的炊烟升上天空, 还有环绕在山间的羊肠小道。 我最温暖的家还是你那颗心, 我所爱的每一个人都是亲人。 在一座古老的镇上,有一天黄昏,来了一个耍木偶戏的。 那是一位老爷爷,人们叫他“布袋爷爷”,因为他要的木偶叫“布袋木偶”。他高高的个子,长得很瘦。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个小舞台,一头是行李杂物。 表演的时候,他支起小舞台,他钻到舞台下面,连说带唱,操纵着木偶表演。有时嘴里含一个竹哨,吹出“乌丢丢、乌丢丢”的声音。 他差不多一个月来一次。这一天是全镇孩子的节日。他每次都是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赶到这个小镇上。这里是他一天演出的一站。 锣鼓刚一敲响,就围上来一大群孩子。 那正是吃晚饭的时间,有的孩子放下饭碗就跑出了家门,有的手里还拿着贴饼子、菜饭团等饭食。他们只盼着快点开演,早忘记手中的晚饭。 锣鼓敲了三遍,人到得差不多了,终于开演了。 今天上演的木偶戏是《独脚大侠平妖记》。情节不复杂,无非是展示独脚大侠乌丢丢腿上的功夫,但却引发了孩子们一阵阵欢呼声。 演木偶戏的布袋爷爷今天特别高兴,虽然天色已晚,他还是决定加演一场。 老爷爷点亮了一盏灯油,悬挂在小舞台一侧,因为舞台不大,那盏小油灯已把整个舞台照得通体透亮。这让孩子们更加兴奋。 在一阵欢呼声中,锣鼓又响了起来。 加演的一段小戏,几乎没什么情节。这是一出独角戏,上场的就是独脚大侠乌丢丢,他弹跳自如,腾云驾雾,把小观众看直了眼,早忘了手中没吃完的晚饭。直到独脚大侠做了一个鹞子翻身的动作,这场戏才算收场。 布袋爷爷吹熄了油灯。赶来看戏的家长们,今天跟慷慨,纷纷往老爷爷的毡帽子里饭钱。 小孩子们没钱,就把手中贴饼子、菜团子送给老爷爷。老爷爷笑眯眯地把这些吃的,分装在一个口袋里,挂在担子上。 他不住地向大人、孩子作揖致谢,然后挑起担子离开了这座小镇。 大人们很快散开了,回家了。孩子们却仍旧站在暮色苍茫中,目送着老爷爷的背影渐渐消失。他们舍不得他走。从分离的这一刻开始,他们又在盼望乌丢丢下一次的到来了。 但下一次是哪一天呢?孩子们有些失落了。 最后,孩子们也都回家了,只剩下一个小姑娘仍站在哪儿,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样子。 大家都叫她珍儿。她因为小时侯生了一场病而成了跛子。她几乎在刚学会走路时,就拄起了拐杖。拐杖是她的另一条腿。 珍儿坐在庙前的台阶上,还在想着哪个独脚大侠乌丢丢。如果能像他一样,即使独脚也无妨的,不仅可以日行千里,还能腾云驾雾。可是,我却永远离不开拐杖了。 她望着远方,演木偶戏的老爷爷早已没了踪影。她又想,“独脚大侠”不过是个木偶戏里的人物,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大侠。想到这里,她心里平静了许多。她拄着拐杖,站起身来,准备回家。 就在她刚刚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忽然发现,在台阶下的草丛里,有一只小脚丫,她一眼就看清了这是独脚大侠乌丢丢的那只唯一的脚! 她知道,这是刚才老爷爷演木偶戏时丢失的。她想,那个小木偶丢失了它唯一的脚,还怎么演戏呢,那位老爷爷又怎么谋生呢? 珍儿站起身来,上前一步,想把小脚丫拾起来,可是小叫丫却仍在不停地蹦跳着,好像它仍在演独脚大侠的木偶戏。 珍儿想抓住它。小脚丫却一会儿跳到这里,一会儿蹦到那里。珍儿不停地追赶着蹦蹦跳跳的小脚丫,却总也捉不住。珍儿累得满头大汗,又坐在台阶上喘气。也许是小脚丫可怜珍儿了,它慢慢接近她,随后又跳到她的手上。 它在珍儿的手中仍然不停地抖动着。她轻轻地着它抚摸着它,爱怜地说: “你该歇一歇了,跳了那么久,你不累吗?” “我倒是想停下来呢,可是太难了。”小脚丫没有身体,没有头,没有嘴,居然还会说话!他的声音,听起来很遥远,就像从地下的某个洞穴里传出来的。珍儿安慰它: “你静下心来,让自己不要蹦不要跳嘛。” “可是,我没有心呀,我就是一只小脚丫,我只会跳呀!” 真的,它是蹦蹦跳跳了一辈子的小脚丫。它管不住自己,它想不跳都不行。 “那我把你送到布袋爷爷那儿却,你是不是就可以安静下来了?” “我不知道。”它很无奈,“我就是一只小脚丫啊!我跳得很累了,可是还得不停地跳啊!” 珍儿很可怜它。她要帮它找到布袋爷爷,让它找到自己的头、自己的身体,还有它的两只手。如果可能,还应当给它安上另一条腿和另一只小脚丫。珍儿不想让它再当什么“独脚大侠”了。 珍儿不顾天色已晚,又刮起了风,她要去追赶演木偶戏的老爷爷,亲自把这小脚丫还给他。 风刮浑了天空,远处的灯光一闪一闪的。珍儿拄着一支拐杖,顶着风向前走。 到哪儿去找耍木偶的老爷爷呢? 她来到第一家饭店,灯火通明。 “请问有位耍木偶的老爷爷住在这里吗?”珍儿问。 “噢,他来过。他嫌这里的房钱贵,走了。” 珍儿转身要走,那个伙计又说: “你到前面的小客店问问吧,那里的房钱便宜。” 小脚丫在珍儿的口袋里不停地跳着、摆动着。 “小脚丫,你别跳了,好吗?我们去找布袋爷爷。” 珍儿加快了脚步。但因为她是一个残疾人,她走着和慢。她是靠可一条腿在走路,另一条腿一甩一甩的,就像悬挂在身上的一条细长细长的布袋子。 道路越变越窄了,而且变成了凹凸不平的土路。 远方的灯光疲倦地一闪一闪的,好像打盹的眼睛。 珍儿一面加快了脚步,一面对在口袋里跳个不停的小脚丫说: “你别着急,前面还有一家小客店,老爷爷一定在那里住下了。” “你怎么知道他一定住在那里呢?” “因为那家小客店最便宜。” “那你快走吧!”小脚丫又在催促了。 “可是,你忘了我是一个残疾姐姐啊!”珍儿有些遗憾地说。 小脚丫很懂事,不再催促珍儿,反而让她坐在路边的石阶上休息一会儿。珍儿没休息,拄着拐杖,急匆匆地赶路。 天更黑了,风更大了。她的拐杖叩响着吐露,发出“咚、咚、咚”的声响。
在书店
故事中讲的乌丢丢原来是布袋老人的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残疾女孩珍儿收留了他,并为他织了一个身体,使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乌丢丢在后来的旅行中遇到了许多奇妙的事,也认识了不少的朋友,感受到大家的爱带来的许多快乐,也使乌丢丢懂得了爱和感恩.最后乌丢丢为了报答珍儿,牺牲了自己,变成了珍儿一只健康的脚.  原文  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是珍儿给了他脑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快乐和悲伤,他的不辞而别,只能说明他的年幼无知,他不知道这样做会给珍儿带来什么样的痛苦。  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他们因陪伴吟老过日子,感受着他的气息和灵感而获得了生命,在他们为吟老举行的“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因了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  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们碰到了逆风的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的……这种种经历,让乌丢丢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是多么幸福,这幸福来自于内心的丰富。  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老给了他智慧。他现在虽然只剩下这只脚,但他是有生命的、有智慧的。他要把自己融入珍儿的生命中。”乌丢丢因为被爱而获得了生命,更懂得用爱去回报而使生命美丽。

6,乌丢丢的奇遇是谁写的

应该是金波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吧(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乌丢丢的奇遇之“奇特”的所在,主要是他所遭遇的几乎都是感人肺腑的事、富于爱心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生活在爱的怀抱中。爱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三个家:“爱的教育”使他日趋成熟,也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 《乌丢丢的奇遇》集中显示了作者——著名诗人、作家金波的诗歌与童话创作的新成就、双丰收。本书的体裁并非单纯的童话,而是诗与童话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样式,就其结合的得体、完美而言,说它是文体的开拓或创新,都是不为过誉的。 全书共十四章,并另有尾声。它们均以十四行诗为“引子”,开篇、点题,使得全书既纲举目张,又充满耐人寻味的诗意。更见作者高水平、真功夫的是,正文的十四行诗都严格地遵循格律的要求,使其尾行与下一首诗的首行完全相同,形成了有机的蝉联。尾声的十四行诗则又由正文的各首十四行诗的首行依次组成。这种严整、有序的重叠,使各据一方的十五首十四行诗组合为一个整体,自然而然地构成了典型的十四行诗花环;花环诗与其所引出的童话故事在相互照应、紧密契合中,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有力地凸现了礼赞爱心的主题及其美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作用于内容。如此显著的功效,无疑是与作者所采用的诗与童话相结合的样式密不可分的。 书中的人物也非同一般。不论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吟老、乌丢丢、布袋爷爷,或简笔勾勒的珍儿、雕塑家、芸儿。无不具有一颗明亮的爱心。最有代表性的是主人公吟老。他酷爱写诗,白天写,梦中吟,“写一首扔一首,永不满意。”像他的名字“吟痴”一样,他对作诗,已到了痴迷的程度。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以诗抒发自己至真的情、赤诚的爱,使心中的“许多梦想”在诗中“如愿以偿”。吟老的苦吟精神和以诗自娱,与他甘心作“爱的探索者”的志向是一脉相通的。为寻求爱、播撒爱,他的诗笔永不停挥,他的跋涉之路也永无止境。诗人总是喜欢想象、喜欢思考的,老诗人吟老尤其如此,也唯其如此,他才深谙人生哲理和生命的真谛。他认定“生命就是爱。有爱滋养着生命,生命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意义,甚至不朽”。他的许多观点,哲思都是发人深醒、催人奋进的。故而,他不只是诗人,也可谓哲人。用诗人、哲人的眼睛看世界,处处都有可以捕捉到的诗情画意、可能发掘出来的爱与真情。吟老则不止于捕捉、发掘,更倾情投入于创造、弘扬和实践。不速之客乌丢丢到来后,他立刻决定以帮助、教导这个幼稚无知的流浪儿为天职,给他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还义无反顾地带他去寻找给予他生命与身体的“亲人”。这种全力以赴的支持和言传身教,使乌丢丢迅速地成长起来。他领引乌丢丢探亲的过程,实际是乌丢丢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吟老广泛地播撒爱的种子的过程。他的仁慈、睿智和闪烁着爱的光芒的言行,使路遇的许多“小生命”都获得了深深的教益。吟老虽已年迈,但他从不畏老、忌老。当他童年的伙伴――早逝的可人姑娘,突然现身于他的面前,呼唤、劝导他到她的“没有年龄的国度”里去,再变成小男孩时,他的回答是:“我不想舍弃我的年龄,它给了我衰老,也给了我阅历和智慧,我感受过欢乐与悲伤、爱与被爱”。他把这一切看作高龄的最宝贵的“收获”。他还引为自豪地说:“对逝去的岁月我毫无遗憾!”这是一位多么可敬、可亲、可资效法的老人啊! 乌丢丢是个拟人化人物,也是个主打形象。他原是布袋爷爷亲手制作的只有左脚的小木偶——独脚大侠。他唯一的小脚丫丢失后,跛足的珍儿捡到了他,将他缝在布制的丑娃身上。她把他当做自家的一员,爱他,照顾他。可不久,他竟不辞而别,独自出走。无意中,跳到吟老身边。从此,在更温馨的爱的熏陶中,他变得越来越聪明、懂事。经吟老的启发、指引,他意识到自己不该只是爱的受益者,应该“用爱来回报爱”。因此才迫不及待地要找到布袋爷爷、珍儿姐姐。到达口袋村,得知布袋爷爷已病逝,便立即赴墓地哀悼;救火过程中,听说珍儿仍在被烈火燃烧的教室里,便纵身冲进火海。珍儿得救,他却被烧得只剩下个小脚丫。珍儿立即准备给他重新缝制个身体,然后送他上学读书,面对如此完美的安排,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前程,而是珍儿和她母亲的需要。于是,他紧紧贴着珍儿那只残疾的脚“把自己的体温、力量全部融汇进去”,使之全然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而“他却永远地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在。他和吟老一起“用他们的故事做了关于爱的诠释”,有力地烘托、深化了意义重大的主题思想。 顾名思义,本书的情节是以乌丢丢的奇遇为主线而展开的,它属于“奇遇记”类型的作品。但与以往常见的“奇遇记”相比较,它却是别开生面的。通常的“奇遇记”的主角多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流浪汉。他们所遇到的奇特的事,多是惊恐的、艰险的,他们只有历经坎坷、磨难方得以生存,或者创功立业,出人头地。而乌丢丢的奇遇之“奇特”的所在,主要是他所遭遇的几乎都是感人肺腑的事、富于爱心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生活在爱的怀抱中。爱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三个家:“爱的教育”使他日趋成熟,也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金波曾说:童话“可以是热闹的、幽默的、奇诡的、惊悚的,它也可以是抒情的、诗意的、婉约的、哲思的”。这部新作就是他后一种主张的具体实践。所以,它不仅让人感到新鲜、愉悦,更能给人以多种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和哲理的启迪。
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诗人金波从20世纪50年代写到21世纪的今天。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不到世事变迁留下的沧桑与荒芜,只看见一颗安静的心在岁月的长河中越来越晶莹剔透。令我想起俄罗斯诗人吉皮乌斯的那句话:所有本真诗人的所有诗歌都是祈祷。 最近几年,金波先生在诗歌写作的同时开始了他的童话创作。诗人近作《乌丢丢的奇遇》是一段关于生命和爱的祈祷。木头小脚丫乌丢丢偶然丢失了他的木偶身体。在不断的寻找中,小脚丫经历了许多的奇遇。如果说,小脚丫乌丢丢的成长历程是一个献给孩子的故事,那么,陪伴乌丢丢一路寻找的吟痴先生那绵延无尽的往事则是诗人作者唱给自己和所有相信爱的大人们一首深情的歌。在故事中,孩子和老人共同成长。它提醒人们:成长并不仅仅发生在一个人的童年阶段,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成长都以它独特的方式在引领着我们走向生命更高的所在。 作者精心编织的“十四行诗花环”是这一童话的亮点。金波的15首十四行诗像回旋曲盘旋在每一个章节的起始。这种诞生于13世纪意大利民间的抒情诗体通过彼得拉克、莎士比亚和勃朗宁夫妇等天才诗人的创造而在后人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由于对韵律的极高要求,它也被诗人称作“带着镣铐的舞蹈”。 主题诗就像一颗最明亮的珍珠照耀着环绕着周围的14首,又像一根无形的丝线串联起童话中的细节。在这些美丽的诗句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和往事终于幻化成灵动的意象,飘舞在读者的心中。而我们也终于能够这样说:《乌丢丢的奇遇》是一部为诗歌的童话,它提供了一种在今天这个轻飘飘的时代指向童话诗性精神的艺术实践。尽管金波先生对叙事技巧的把握还不是那么炉火纯青,但我们坚信,诗人那真诚的祈祷必会穿越孩子们的心灵直至未来的生命。 乌丢丢是个跳来跳去的人,是那个演木偶戏布袋爷爷的木偶走失的小脚丫。我只能据此人物际遇推测,人是残缺不全的,只要心存理想和美好,那么我们都会获得一双飞翔的翅膀,就能展示真实的人性和人性的美。
作者金波

7,乌丢丢的奇遇记全文

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是珍儿给了他脑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快乐和悲伤,他的不辞而别,只能说明他的年幼无知,他不知道这样做会给珍儿带来什么样的痛苦。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他们因陪伴吟老过日子,感受着他的气息和灵感而获得了生命,在他们为吟老举行的“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因了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们碰到了逆风的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的……这种种经历,让乌丢丢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是多么幸福,这幸福来自于内心的丰富。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老给了他智慧。他现在虽然只剩下这只脚,但他是有生命的、有智慧的。他要把自己融入珍儿的生命中。”乌丢丢因为被爱而获得了生命,更懂得用爱去回报而使生命美丽。爱,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第一章神秘的小脚丫告诉我该到什么地方去追寻,我渴望见到一个真正的精灵。听见风总设想那是为我歌吟,暮雨丁冬是把我的心弦拨动。如果你蓦然来到了我的眼前,我们的目光里会充盈着惊喜;彼此有还许许多多新的发现,丰富着我们这片狭小的天地。我是爱的探索者永远在跋涉,又像一个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只管去寻寻觅觅从不问结果,探索了一生也找不到一个家。但是我永远也不会颓唐悲伤,追寻的心在晴空里展翅飞翔。第二章小脚丫从哪里来追寻的心在晴空里展翅飞翔,我的身影会划过无数的山川,我的歌声会让天空更加明亮,洒到哪里哪里就变得更灿烂。但是我不会忘记我亲爱的家,我也不会忘记我是从哪里来;我会永远记住亲人叮咛的话,那里有我的快乐和我的所爱。我的耳边又响起阵阵锣鼓声,还有哨声袅袅伴着童年歌谣;我看见我家的炊烟升上天空,还有环绕在山间的羊肠小道。我最温暖的家还是你那颗心,我所爱的每一个人都是亲人。第三章认识了“诗篓子”我所爱的每一个人都是亲人,请用你的爱心把我紧紧包容;我把我的苦和乐藏进你的心,让我的灵魂因你而得到安宁。我的那些歌也许显得很暗哑,我也不会因它的消失而懊悔,我的歌声也许因了你的接纳,而让它静静地在你的梦里飞。我还能需求什么非凡的业绩?我还能需求什么永恒的快乐?我只想把真诚的歌声献给你,这就是我秋天里最大的收获。我愿人们的眼睛里闪着阳光,我愿一生为他们热情地歌唱。第四章孩子的情话我愿一生为他们热情地歌唱,而送给你的是最天真的一首;就像有一朵带露水的花开放,又像黎明的鸟飞上你的枝头。请你快快把你家的门窗打开,让更温暖的阳光照进你的家,我更欢迎你走到这花香里来,让我们说一说孩子般的情话。如果有一天我们都不再年轻,甚至有一天我们变得很衰老。耳边还会回荡着我们的歌声,脸上还会闪现出童年的微笑。真想送给你一只洁白的戒指,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第五章我的名字叫可人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好为你装点一个晶莹的世界;给你窗前缠绕上柔嫩的青枝,让你寒冬的梦里也长满绿叶。所有花儿盛开都是我的笑脸,所有鸟儿歌唱都是我的表白,孩子们的幸福其实并不遥远,让童话从我们的心中飞出来。最可贵的永远是孩子的纯真,从不担心我们会慢慢地长大。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用心描绘着一幅最美的画图。为了你的微笑在我梦中闪烁,我去太阳那里采撷金色花朵。第六章重返童年的晚会我去太阳那里采撷金色花朵,让我们的夜晚也能灯火辉煌。你的心映着我的心闪闪烁烁,彼此在发现像星光映着星光。请别忘记今宵这甜美的瞬间,说过的每句话就像滴滴泉水。从昨天走进今天又走向明天,彼此贴近的心渴望比翼齐飞。即使梦中的灯光会突然熄灭,醒来还是那一双明亮的眼睛,还会看见繁花密草布满山野,心中还是那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了永远记住这美丽的日子,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第七章远行第一天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请把每一行文字记在你心中;就让诗呵护着你寒冷的日子,你那一份情意也将伴我远行。心中有个目标在我眼前闪现,无论跋山涉水我永远朝前走。你的话语还回荡在群山之间,我像紧紧地握住你无形的手。每天的远行不是伤心的离别,天天往前走又好像是要回家,山环水绕走进一个个新世界,藏在心中的爱不会忘记报答。远行的日子里我也不会沉默,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第八章逆风的蝶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连同这漫山遍野的缕缕花香;我正在一步步走进你的生活,我的步履也沾着柔婉的芬芳。即使遇到狂风我也继续前行,听风中自有风中呼啸的力量。看风中自有风中美丽的风景,我的衣袂飘飘像扶摇的翅膀。即使草木披靡紧紧贴着泥土,即使风中的蝴蝶已吹成枯叶;我仍要做一棵会走动的大树,去给那些无助的人挡住风雪。迎着风雨我把自己的心点燃,即使永远无法实现我的心愿。第九章种鸡蛋的小姑娘即使永远无法实现我的心愿,但童年的幻想可以开花结果。我把你的故事回味了千百遍,你的奇思妙想孕育成我的歌。我真想回返到你那时的年龄,用青春换回永远的青梅竹马;一起经历成长的蜕变的苦痛,让我们从头开始一起长大。我的岁月像永不回返的溪水,而一年一度的春天去了又来。童年的梦仍在敲着我的心扉,我心中有一束鲜花谢了又开。纵然我和我的小树一同老去,你绝不会听到我频频地叹息。第十章与蛇对话你绝不会听到我频频地叹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辽阔;让我们给蚂蚁讲个童话故事,再给小鸟们唱一支快乐的歌。向萤火虫道一声谢借一盏灯,去给天鹅献一束花学习飞翔;举着萤火去拜访天上的星星,和天鹅结伴飞向温暖的南方。即使我们遇见了蛇也别害怕,看见蜥蜴的脸也别嫌它丑陋;去和蛇一起探讨远古的神话,去向蜥蜴学习在峭壁上行走。每个夜晚我的梦境都很灿烂,你会在朝霞里看到我的笑脸。第十一章蘑菇人你会在朝霞里看到我的笑脸,我的笑像阳光可以照亮树林;我们可以手拉手到林中游玩,好让绿色滋润我们柔软的心。春天的微雨染绿了芊芊细草,夏天的绿荫是鸟儿凉爽的家,秋天的红叶刚刚飞离了树梢,冬天的飞雪又送来新的童话。我常常把叶子比作翻动的书,书中的故事会伴你度过一生。我们种一棵树就是种上幸福,就是对大地献出了一份爱情。如果有一棵小树苗离我而去,你会在露珠里找到我的泪滴。第十二章雕塑家的梦你会在露珠里找到我的泪滴,你会在微风里听到我的歌声;泪滴和歌声我都愿意献给你,完美的女神你在我心中永生。是美把扭曲的树根雕成小鹿,是美让石头露出甜甜的微笑,把色彩组合成有生命的图画,平凡的泥土也能烧制成彩陶。然而我如何描绘出你的容颜,你好像是我梦中闪烁的星星。难道只有梦境才是美的完满,梦醒后你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我无法创造出你的完美,我的诗只能付诸东去的流水。第十三章探访口袋村我的诗只能付诸东去的流水,流水潺潺流过你温暖的家园。你望着窗外有萤火低低地飞,听着屋檐下迟归的燕子呢喃。你是不是夜夜期待着我归来?还是日久天长早已遗忘了我?我真想急切切扑进你的胸怀,为你再一次唱出我心中的歌。如果有一天消失了你的身影,我还会向群山呼唤你的名字,我还会静静地倾听你的回应,还会期待着我们重逢的日子。我感受到春风向我轻轻地吹,它最知道我的歌应当献给谁。第十四章回归生命它最知道我的歌应当献给谁,我不会忘记爱是生命的源泉;爱还是生存的阳光空气和水,以爱回报爱回归生命的家园。就把我这些诗献给我的土地,让诗的种子在土里发芽开花,就把我这些诗献给至爱的你,让我的灵魂有一个最后的家。我愿像一片雪融进另一片雪,把我的生命融进另一个生命,像一片绿叶贴着另一片绿叶,让我们彼此呵护着慢慢消融。是无私的爱养育了我这颗心,告诉我该到什么地方去追寻。尾声告诉我该到什么地方去追寻,追寻的心在晴空里展翅飞翔。我所爱的每一个人都是亲人,我愿一生为他们热情地歌唱。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我去太阳那里采撷金色花朵;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即使永远无法实现我的心愿,你绝不会听到我频频地叹息;你会在朝霞里看到我的笑脸,你会在露珠里找到我的泪滴。我的诗只能付诸东去的流水,它最知道我的歌应当献给诗。

文章TAG:乌丢丢的奇遇  奇遇  全书  内容  乌丢丢的奇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