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地可以治白发吗

少年白一般由血热引起的,生地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的作用,如果配伍一些其他 是中药,对少年白有一定的效果的。

生地可以治白发吗

2,丹参生地黄对肝作用

丹参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生地黄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所以丹参、生地黄对肝脏的作用应该是活血化瘀养阴凉血。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你所提的问题,建议你详细说明一下病情,好为你解答,意见建议:

丹参生地黄对肝作用

3,生地黄跟瘦肉煲吃了有什么作用

养阴养血清血热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如清营汤;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如四生丸、犀角地黄汤;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如益胃汤、玉泉散;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常用剂量为10g~30g。生地黄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

生地黄跟瘦肉煲吃了有什么作用

4,生地煎水喝有什么功效

您好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药理功效(1)地黄既有止血作用, 又有抗凝血作用。(2)抗真菌作用 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对内分泌的影响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 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这三种中药饮片无需特殊煎法,先加冷水浸泡半小时,上火煮开15分钟,取汁,然后继续加水煮15分钟,取汁,将两次药汁混合后,饭后分2次服用。补肾健脑。滋阴清热。

5,生地黄和熟地黄的药用价值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用于清热 生津 滋阴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熟地黄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潮热盗汗、遗精阳痿。生地偏于清热;熟地是地黄的炮制品 偏于补

6,生地黄的作用那类情况可以吃

生地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如清营汤;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如四生丸、犀角地黄汤;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如益胃汤、玉泉散;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常用剂量为10g~30g。生地黄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7,生地的主要功效

1. 治疗高血压病 滋潜利复方降压片: 每片含生地干浸膏0.15g(相当于原生药1.5g), 泽泻干浸膏0.068g(相当于原生药0.75g), 钩藤总碱6mg (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2片, 每日3次, 口服.治疗56例, 显效24例, 有效21例, 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4%.〖中医杂志 1980;(5): 31〗   2.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生地30份, 大黄15份, 黄连9份, 生黄芪15份, 生甘草6份, 研末, 过20目筛后混合制成四黄粉, 分包备用.用时取四黄粉30g, 加水200ml, 煮沸2分钟过滤, 去渣凉服.每天2次分服.重症加倍.5天为1疗程.治疗100 例, 止血成功者90例.〖中医杂志 1983;(12): 59〗   3.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地30~60g, 随证加味, 水煎服.治疗20例, 显效(出血症状、淤斑淤点均未再现, 血小板10万以上)7例, 有效(血小板虽有下降趋势, 但未见出血现象)5 例, 进步(出血症状基本控制, 血小板虽有下降, 但比治前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6例, 无效2例.服药时间最短者15天, 最长者94天.〖浙江中医杂志 1986;(3): 114〗   4. 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干地黄90g, 切碎, 加水600~800ml, 煮沸1小时, 过滤得药液 500ml, 1日内1次或分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 1/3~1/2.采用间歇服药法, 即6天内连续服药3天;经1个月后, 每隔7~10天连续服药3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 11例于服药后半天至3天, 1例于服药后6天, 关节疼痛减轻, 肿胀开始消退, 关节机能逐渐恢复, 结节红斑消退, 体温渐降.治疗15~20天后, 治愈9例, 显著进步3例.一般在症状消失后血沉也恢复正常.治愈病例经 3~6 个月的观察, 复发1例, 再以地黄治疗仍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 显著进步9例, 进步1例, 无明显疗效 1 例.多数在 1~5 个月内关节疼痛减轻, 肿胀开始消退, 肢体活动障碍好转;少数病例关节肿胀消退虽迅速, 但疼痛减轻较迟缓.有效病例中随访也有少数复发.〖中华医学杂志 1965;51(5): 290〗   5. 治疗便秘 玄参、麦冬各50g, 生地50~100g, 水煎25~30分钟, 每剂分2次服, 连服3日为1疗程.治疗50例, 显效(3日内恢复正常)41 例, 有效(3~6日内恢复正常)9例.〖中医药信息 1987;(1): 26〗   6. 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 生地90g 切碎, 加水1 000ml, 煎煮1小时, 过滤得药液300ml, 1次或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1/3~1/6.采用间隙服药法, 即每次连续服药3天, 共服4次, 第1次服药后停药3天, 第2次停药7天, 第3次停药14天, 总计36天(12个服药日)为1疗程.1疗程后停药1个月可开始第2疗程.治疗37 例(1例加用抗生素), 痊愈28例, 显著进步3例, 进步5例, 无效1例.其中以对湿疹的疗效比较明显.〖天津医药杂志奯 1966;8(3): 209〗   7. 治疗红斑狼疮性肢痛 生地120g, 黄芩 60g, 苦参30g, 水煎服.治疗20例, 全部临床治愈.10天内治愈者13例, 11~30天治愈者5例, 1~3个月治愈者2例.〖山东中医杂志 1981;(2): 93〗   8.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生地黄60g, 黄酒 500ml, 为1日量.将生地黄放锅中, 先加黄酒 375ml, 再加冷水125ml, 用文火煮开, 水开后去掉锅盖任其挥发, 煎至药液剩100ml 左右, 倒在杯里, 然后将剩下的125ml 黄酒加冷水250ml, 倒入锅中, 用上法煎取药液100ml, 两次药液混合, 放红糖少许调味, 早晚2次分服.治疗48例, 全部有效.用药时间最短1天, 最长3天, 平均2天.〖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3): 176〗   9. 治疗席汉综合征 干地黄90g, 切碎, 加水 900ml, 煮沸并不断搅拌, 1小时后过滤得药液 200ml, 1次服完, 连服3天, 以后于第7天、第16 天和第33天开始各连服3天, 共35天12个服药日, 此后每隔1~3个月视病情重复上述治疗1次.若身体衰弱或服药后轻度腹泻, 用干地黄45~50g, 炮姜1.6g, 白术8g, 水煎服, 隔5天服药5天.除急救危象和必要的抗生素、补液外, 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10例, 经3~5个月的治疗后, 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者2例, 10例的尿17-羟皮质醇和17-酮类固醇排出量均见增加.〖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8): 476〗   10.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将鲜生地洗净、拭干, 削去外皮之毛根及坑凹部分, 再用盐水充分洗净, 擦干后切成薄片, 放入消毒过的研钵内, 捣成糊状, 以4层消毒纱布包紧挤榨取汁过滤.每斤鲜生地约取汁50ml.每100ml 药汁加入冰片末1g, 制成1%的混悬液.用时先以双氧水清洗耳道, 用消毒棉花拭干, 然后滴入药液2~3滴, 再在外耳道塞一小棉球.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 例, 症状消失12例, 进步7例, 无效1例;治疗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3例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外耳道炎6例(8例配合抗菌药物), 结果症状消失5 例, 进步4例.有的经治3~5次即愈, 无不良反应.〖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57;5(2): 1 12〗   〖药理作用〗:   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中药网www.zhong-yao.net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邪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热毒斑疹。 中药网www.zhong-yao.net   〖药材用法〗: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用途与用量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味甘而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用于热病、舌绛烦渴舌、阴虚内热、骨蒸消渴、吐血、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症。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地黄明目丸、知柏地黄丸、消渴丸、三九胃泰、乌鸡白凤丸、汇仁肾宝、消糖丸等。
生地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是凉药

文章TAG:生地黄  黄的  作用  生地  生地黄的作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