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元宵节诗句

元宵节诗句: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鹧鸪天·元宵后独酌(明代)杨慎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古蟾宫·元宵(明代)王磐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姜白石3、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清)丘逢甲4、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东方骏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如下: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宋代)-《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宋代)-《生查子·元夕》 3.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宋代)-《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4.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宋代)-《生查子·元夕》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张祜(唐代)-《正月十五夜灯》 6、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宋代)-《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唐代)-《正月十五夜》 8.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唐代)-《正月十五夜》 9.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蒋捷(宋代)-《女冠子·元夕》 10.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王磐(明代)-《古蟾宫·元宵》

关于元宵节诗句

2,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名句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李商隐《观灯乐行》 4、、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5、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李商隐《观灯乐行》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名句如下:1、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2、金朝元好问的《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3、唐代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4、明代赵时春的《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5、宋代周端臣的《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6、唐代李商隐的《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7、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8、宋代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9、宋代贺铸的《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1、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宋代:苏轼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2、倾杯乐·禁漏花深宋代:柳永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名句: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解语花·上元宋代:周邦彦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____张祜《正月十五夜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____蒋捷《女冠子·元夕》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____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名句

3,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什么写二句

1、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2、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3、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____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4、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5、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6、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____元好问《京都元夕》8、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____李商隐《观灯乐行》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10、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1、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____蒋捷《女冠子·元夕》12、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____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关于元宵节的诗句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作者:姜白石3、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 宵》 (明) 唐寅二、元宵节一般吃:元宵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宵》,明代: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 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5、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崔液《上元夜六首》 供你参考,祝新年快乐,假期愉快!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什么写二句

4,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一、关于元宵节的诗句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作者:姜白石3、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清)丘逢甲4、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二、元宵节意义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三、元宵节习俗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朝: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1、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2、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3、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4、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5、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8、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9、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0、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1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1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关于元宵节的古诗:1、《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一句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该句诗词出自《忆秦娥(元夕)》,诗词全文如下:《忆秦娥(元夕)》张孝祥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阙。
1、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明·唐寅《元宵》元宵有灯却看不见月亮,又如何能让人开心,尽情娱乐,有月却没有花灯,又怎么能算作春宵佳节。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3、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宋代:苏轼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4、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青玉案 元夕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最出名的元宵节

5,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 元宵节古诗词名句精选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5、宝马雕车香满路。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6、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7、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____张祜《正月十五夜灯》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9、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____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1、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____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____元好问《京都元夕》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____李商隐《观灯乐行》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____蒋捷《女冠子·元夕》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____周邦彦《解语花·上元》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____符曾《上元竹枝词》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1. 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2. 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3.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姜白石4.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崔液5.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唐寅6.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元好问7.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8.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欧阳修9.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10.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张祜11.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丘逢甲12.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台城路·上元》纳兰性德13.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卢照邻14.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15.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踏莎行·元夕》毛滂16. 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清平乐·上元月蚀》纳兰性德17.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折桂令·元宵》佚名18. 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元宵夜》秦渝
唐代李商隐的观灯乐行。宋朝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观灯乐行和生查子?元夕这两首诗的原文和译文分别是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精选:1、蒋捷《女冠子·元夕》: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2、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3、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4、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5、王守仁《元夕二首》: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6、元好问《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7、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6,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名句

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6、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关于元宵节的诗:1、《水龙吟·咏月》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2、《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3、《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4、《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5、《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5、宝马雕车香满路。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6、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8、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____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9、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10、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11、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2、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____符曾《上元竹枝词》13、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____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2、《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扩展资料: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2、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3、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4、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元宵节
一、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名句: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作者:姜白石3、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作者:丘逢甲4、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5、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作者:刘克庄二、元宵节习俗耍龙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三、元宵节意义1、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2、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1、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3、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4、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5、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7、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8、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9、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元宵节古诗或句子

苏轼 : 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⑴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⑵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⑶“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⑷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⑸“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⑹山城:此处指密州。⑺“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⑻“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有: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6、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8、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9、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描写元宵节的句子:1、忽而烟花冲天而上,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在空中绽放。大沙河一时形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场面。霎时间,人们欢呼,人们雀跃,欢潮如歌!2、烟花潮之后,人们点起了许愿灯,人们将自己的许愿灯升到高高的空中,许愿灯飞的越高,愿望实现的可能就越大,人们沉浸在欢乐中……3、不觉中,夜幕下的点点彩光持续绽放,随即消失,只在眨眼间,那是炫丽的烟火,夺人眼球,也让人们唤呼、庆贺,节日的来临,元宵节。
元宵节古诗如下:1、《元夕无月》清代:丘逢甲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2、《女冠子·元夕》宋代:蒋捷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3、《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文章TAG: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佳句  关于元宵节诗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