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论清华大学校训的现代价值

1.校训的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由清华附中的前身北洋公学校长严修提议制定,1915年首次出现于学校纪律考试的考场公告上。该校训具有激励自强、培养高德的教育意义,至今已经历百余年风雨,成为清华人的精神象征。

1.校训的历史沿革

2.校训的哲学内涵

“自强不息”是清华大学校训中的第一条,意味着不断进取、不断挑战,追求自我超越,激励人们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厚德载物”则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指代的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是用思想、行动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校训的现代价值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虽然诞生于百年前,但它依然具有高度的时代价值。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自强不息”仍然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摆在人们面前时,只有坚持不断进取,才能跨越前进的道路上的重重障碍。而“厚德载物”更是清华大学校训中具有现代价值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清华大学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领航者,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4.结语

当前,全球经济风起云涌,形势大有不同寻常之变。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用心、用情、用智,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成果水平,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TAG:清华  清华大学  大学  大学校  清华大学校训16字  厚德载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