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钱学森世纪之问是哪一年提出的

所谓“钱学森之问”指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提的
著名的“钱学森的世纪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世纪之问是哪一年提出的

2,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哪个时代

世界范围看.迄今所知的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 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 3 万一公元前 l 万年之问), 大多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原始美术作品主 要有洞窟壁画、岩面、小型雕刻、巨石建筑、陶器、装 饰品。
洪荒时代
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万年到一万多年之间。

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哪个时代

3,向秀为什么归入元康时期的玄学而不是竹林玄学

因为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向秀思想与嵇康、阮籍的不同,而把向秀排除在竹林玄学之外。这主要受三个材料的限制:(一)刘孝标《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向秀别传》,记载:嵇康、吕安不同意向秀注《庄子》一事。 嵇康、吕安不同意向秀注《庄子》,并不能说明他们思想上有重大差别。但向秀不因为嵇、吕反对而放弃注《庄子》,这正是任性之表现,是深得嵇、阮之精神的。(二)嵇康著《养生论》,向秀著《难养生论》,嵇康又写《答难养生论》,两人反复辩难。嵇、向二人的辩难与阮籍、伏义之间的辩难不同,他们的辩难有一个前提条件,《晋书·向秀传》载:“与康论养生,辞难往复,盖欲发康高致”。显然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批判对方,攻击对方,而在于使养生问题不断深人,即“欲发高致”。另外嵇康、向秀的养生观点并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三)嵇康死后,向秀“应本郡计入洛,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 向秀回答司马昭之问,虽然发生在嵇康被杀之后,但他回答得非常得体又不违背自己的思想。向秀这种思想免不了带有调和儒道的色彩,好象缺乏嵇、阮身上那种批判性,但其实这是竹林玄学的又一特色。
搜一下:向秀为什么归入元康时期的玄学而不是竹林玄学

向秀为什么归入元康时期的玄学而不是竹林玄学

4,摩托车豪爵的时代之星和铃木韵彩

) 买品牌车,啥问题都有专门的人来给你解决(当然代价是你有可能被推来推去),从个人那里买的,脾气再好你找他三次以上他也烦。 2) 尽量买大家都用的配件,这样身边的修理部就能搞定,再好的车不如家门口能修。 3) 别对新车有太多期待,说的再好,也是咸菜里找肥肉,国产车都一个德行。有钱买直接上 CRF 。 4) 护具要买好的,摔车别摔人。再贵的头盔也没脑袋值钱 5) 车注意保养,骑一万公里用便宜机油能便宜个80块钱,一套钢桶加手工费200块,说不定上螺丝的时候还给你缸头拧溢了;黄油 7 块钱一袋,换个4轴5寸套,加手工费和运费小一百块钱,你要是砍价那帮装车的孙子成心给你装歪了。 6) 化油器、气门、再烂也别自己调,那些东西调整的单位是毫米级的。其他的能自己拆就自己拆。 7) 玩车别有心理负担,能压就压,该跳就跳,能不能玩的长久主要靠祖上积德。
喜之星是豪爵品牌,并不是豪爵铃木,韵彩是济南铃木的产品,两车可以说不是一个档次的。 喜之星的普通与豪华版只是外观配置不同,如货箱、刹车等,韵彩的碟刹和鼓刹也只是前刹不同,日常使用课妹贿抛岚南混追缉食,鼓刹就够用了,还可以便宜一点。铃木韵彩的发动机在动力、加速性等方都要优于豪爵喜之星,而且它的噪音也很低,喜之星除在价格上便宜一点外,综合性能及持量上都不及韵彩。 喜之星豪华版的价格在6000左右,韵彩的价格在6500左右,按你包牌的价格来看,属于正常,当然价格各地会有差异,但一般不会太大。 铃木韵彩 http://www.qssuzuki.com.cn/product_show.asp?big=2&small=11&proid=23# 豪爵喜之星 http://www.haojue.com/cn/products/hj100t-7/tech45.htm
时代之星,车看起来小,实际很稳,我的小车,最高能跑85-90,对于国产100来说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耗油也还可以,油耗2.0——2.4升/一百公里。
说实话这两部车都不是很省油.因为踏板就是相对男式车费一些.但就这两个车比较还是铃木韵彩比较省油一些.因为这车是铃木技术,以省油面闻名.质量更是没的说了.时代之星和其它车比起来也是不错的.铃木韵彩大约是6000-6200黑龙江的价格.时代之星和时尚之星发动机基本一样只是样子不同,一些小的地方不一样而已.只能是看你的审美观点了.
我骑的就是时代之星,车看起来小,实际很稳,我的小车,最高能跑85-90,对于国产100来说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耗油也还可以,2-2.2个油,看你怎么骑了,个人觉得时尚之星在外观上比时代之星略好一点点,但是也相差不了多少,根据你的身高,觉得你骑时代之星应该是刚刚好,我女友163的个子骑的都小。

5,西周时期有哪些成语典故

武王伐纣愿者上钩周公吐哺有教无类
百发百中【释义】指箭无虚发,每射必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办事有把握《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春秋战国时代,楚共王有两个非常擅长射箭的弓箭手,一个叫养由基,一个叫潘党。有一天,养由基看到潘党连射三箭,箭箭都射中前面箭牌的红心,很不服气,就想与潘党一比高低,他们决定在柳叶上用黑色做记号,站在百步之外去射,如果谁能够射中,就算谁本领高强。结果两人都射中柳叶的中心。他们又选了高低不同的三片柳叶,不但在柳叶中心涂上黑色,而且注明一、二、三等符号。养由基描准柳叶上的墨道和符号,然后搭弓上箭,连射三箭,依着一、二、三的顺序,箭箭命中,观看者都拍手称赞他“百发百中”的本领。 后来,人们用“百发百中”比喻射击技术非常高明。现在也用“百发百中”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把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成语:百步穿杨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 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 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 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 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 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 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 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 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 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 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采 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 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 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 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 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 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 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另外还有:前功尽弃 释义 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左支右绌 释义 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6,五浊之世分别指哪五浊

五浊即是大乘佛教在佛经中提出的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五浊(梵pan~ca kas!a^ya^h!,藏sn~igs-ma-ln%a) 末法时期之五种浊的众生生存状态。在佛教的大—世—界观中的五浊。即劫浊(kalpa-kas/a^ya)、见浊(dr!st!h!I-k.)、烦恼浊(kles/a-k.)、众生浊(sattva-k.,又名有情浊)、命浊(ayuh!-k.,或名寿浊)。具有这五种众生生存状态的时空,谓之为“五浊恶世”。扩展资料:(一)劫浊(梵kalpa -kas!a^ya ),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dr!s!t!i -kas!a^ya ),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三)烦恼浊(梵kles/a -kas!a^ya ),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四)众生浊(梵sattva -kas!a^ya ),又作有情浊。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不持禁戒等。(五)命浊(梵a^yu -kas!a^ya ),又作寿浊。往古之世,人寿八万岁,今时以恶业增加,人寿转减,故寿命短促,百岁者稀。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五浊
据《阿弥陀经》云,婆娑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五浊分别是: 1.劫浊:人寿本来是八万四千岁,随著人心越来越凶恶,道德越来越浇薄,因此每一百年就减少一岁,直减到三十岁时有饥馑之灾,减到二十岁时有疾疫之灾,减到十岁时有刀兵之灾,而世界众生无不受害,是为劫浊。 2.见浊:正法、像法灭尽后,末法时代的众生,知见不正,邪见增盛,不知修行善道,是为见浊。 3.烦恼浊:众生追逐五欲六尘,引生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而恼乱身心,是为烦恼浊。 4.众生浊:众生因为知见不正,烦恼覆心,因此不知孝顺父母,不懂修善去恶,不畏恶业果报,以致福报渐衰,苦报渐增,是为众生浊。 5.命浊:众生因恶业增加,故而寿命渐减,从往古八万四千岁,到满百者稀,是为命浊。 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其余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婆娑世界因为有此五浊,故称恶世。 有一次,舍利弗不解的问佛陀:“为什么诸佛国土都清净无比,唯独佛陀您所教化的国土却是如此的污浊肮脏呢?” 释迦牟尼佛即以脚趾一按,霎时日月四洲、金河茂树、繁花秀草,齐现眼前。他说:“这才是我的世界,你所看到浊秽不堪的国度,那是众生业力所现。” 佛陀是为了救度此界众生才示现婆娑世界的。
五浊恶世浅释  五浊,意指减劫(即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的五种滓浊。  婆娑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教化的国土,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婆娑”翻译为“堪忍”,意思是说这个世界虽然众苦煎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还有能力忍受,因此称为堪忍。  根据《阿弥陀经》云,婆娑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五浊分别是:  1.劫浊:人寿本来是八万四千岁,随著人心越来越凶恶,道德越来越浇薄,因此每一百年就减少一岁,直减到三十岁时有饥馑之灾,减到二十岁时有疾疫之灾,减到十岁时有刀兵之灾,而世界众生无不受害,是为劫浊。  2.见浊:正法、像法灭尽后,末法时代的众生,知见不正,邪见增盛,不知修行善道,是为见浊。  3.烦恼浊:众生追逐五欲六尘,引生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而恼乱身心,是为烦恼浊。  4.众生浊:众生因为知见不正,烦恼覆心,因此不知孝顺父母,不懂修善去恶,不畏恶业果报,以致福报渐衰,苦报渐增,是为众生浊。  5.命浊:众生因恶业增加,故而寿命渐减,从往古八万四千岁,到满百者稀,是为命浊。  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其余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婆娑世界因为有此五浊,故称恶世。  有一次,舍利弗不解的问佛陀:“为什么诸佛国土都清净无比,唯独佛陀您所教化的国土却是如此的污浊肮脏呢?”  释迦牟尼佛即以脚趾一按,霎时日月四洲、金河茂树、繁花秀草,齐现眼前。他说:“这才是我的世界,你所看到浊秽不堪的国度,那是众生业力所现。”  佛陀是为了救度此界众生才示现婆娑世界的。

7,观雎文言文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白话译文在那河中的小沙洲上,一对雎鸠鸟相互啼鸣唱和。美丽娴静的女子,是男子渴望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忽左忽右地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日夜都想追求你。追求不到,他在睡梦中都在思念。绵绵不尽的思念,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左右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弹着琴瑟来亲近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翩翩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敲着鼓来取悦你。《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精锐教育解放路语文组

文章TAG:时代  代之  钱学森  世纪  时代之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