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一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2.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等都属于一级基坑。
一级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10米,且基坑开挖深度2倍以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和管线等

什么是一级基坑

2,建筑场地类别的地基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 50021-2001第3.1.3条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一级地基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二级地基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三级地基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无特殊性岩土。向左转|向右转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 50021-2001第3.1.3条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一级地基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二级地基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三级地基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无特殊性岩土。

建筑场地类别的地基等级

3,一级基坑和三级基坑的区别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工程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一级: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开挖深度大于10米,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基坑。二级:介于一级基坑、三级以外的基坑。三级:开挖深度小于或等于7米且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的基坑。扩展资料:城市桥梁工程基坑主要用于承台、桥台和扩大基础施工,一般分为无支护和有支护两类。一、无支护基坑特点:1、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2、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者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稳定性。主要形式:无支护基坑的坑壁形式分为垂直坑壁、斜坡和阶梯形坑壁以及变坡度坑壁。二、有支护基坑特点:1、基坑壁土质不稳定,并且有地下水的影响。2、放坡土方开挖工程量过大,不经济。3、容易受到施工场地或邻近建筑物限制,不能采用放坡开挖。
这是有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是由基坑不安全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周边环境复杂情况等因素确定的,基坑监护等级是按照基坑侧壁安全等级要求规定的检测项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越高的要求的检测项目和检测精度及频数都要高于低级的,具体要求可查设计文件给定的《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一级基坑和三级基坑的区别

4,深度多少米为深基坑

深大于5m为深基坑  基坑  建筑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为建筑基础开挖的临时性坑井称为基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    支护主要方式  1、浅基坑5m以内形式:  间断式水平支撑  断续式水平支撑  连续式垂直支撑  锚拉支撑  斜柱支撑  短柱横隔式支撑  临时挡土墙支撑等。  2、深大于5m为深基支护形式:  挡土灌注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支护  排桩土层锚杆支护  排桩内支撑支护  水泥土墙支护  土钉墙支护  钢板桩支护等。  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案应视基坑土质、地下水水位等因素而定,可依据勘探部门提供的《勘探报告》作出结论
深基坑的定义: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一般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一般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基坑,定为一级基坑:①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同时作为主体结构一部分的基坑;② 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③ 基坑影响范围内(不小于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有历史文物、优秀近代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基坑;④ 开挖深度大于10m的基坑;⑤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属于三级基坑。除一级基坑和三级基坑以外的基坑均属二级基坑。
大于等于5m

5,基坑支护桩位移允许偏差是多少

支护桩属于临时支护工程,一旦基坑回填完毕护坡桩的作用即告终止,因此只要不影响结构施工,不影响支护的安全,偏差大点小点没有很严重的关系。因此,如果再做基坑支护桩的时候,宁可往坑外侧偏差,也尽量别往坑内方向偏差。
对于一级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一般宜不大于30mm,对于较深的基坑,应小于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般的基坑,其最大水平位移也宜不大于50mm。一般最大水平位移在30mm内地面不致有明显的裂缝,当最大水平位移在40-50mm内会有可见的地面裂缝,因此,一般的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不大于50mm为宜,否则会产生较明显的地面裂缝和沉降。扩展资料:基坑支护桩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为设计的计算理论,不但要能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应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大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支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基坑
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  安全等级  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mm)  一级  0.0025h    二级  0.0050h  0.0100h  三级  0.0100h  0.0200h  注:表中h为基坑深度(mm)

6,12米深的基坑按什么级别进行检测

基坑一般按下面种分类法综合分析,符合两个等级的,按周边环境高一级考虑,因为保护周边环境安全最重要。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的划分:一级:周边环境条件很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基坑深度H>12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很高、条件复杂、对施工影响严重二级: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基坑深度6M<H≤12M;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条件较复杂、对施工影响较严重三级: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破坏后果部严重;基坑H≤6M;地下水位低、条件简单,对施工影响轻微备注:从一级开始,有两项(含两项)以上,最先符合该等级标准者,即可定为该等级。基坑按安全等级划分一级:破坏后果很严重或开挖深度大于等于10米; 二级:坏后果严重或开挖深度介于7-10米; 三级:坏后果很严重或开挖深度小于10米;基坑按周边环境等级划分基坑根据周边环境可以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特级:离基坑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重要的地下设施、大直径管线,重要建(构)筑物; 一级:离基坑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重要的地下设施、大直径管线,重要建(构)筑 物;周边环境条件很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基坑深度H>12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很高、条件复杂、对施工影响严重 二级:离基坑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重要的支线地下管线,大型建(构)筑物;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基坑深度6M<H≤12M;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条件较复杂、对施工影响较严重 三级:离基坑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没有需要保护的管线或建(构)筑物及设施;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破坏后果部严重;基坑H≤6M;地下水位低、条件简单,对施工影响轻微基坑按地质复杂程度划分 1、地质复杂; 2、地质中等复杂; 3、地质简单;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目前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不同规范中有所不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的划分方法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基坑,定为一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开挖深度大于10m; 3)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基坑。 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 除一级基坑和三级基坑外的基坑均属二级基坑。《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的划分方法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按照基坑破坏后果划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表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一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二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三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重要性系数1.101.00 0.9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划分方法 该规范中的基坑监测项目的选择是按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确定的,它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分为甲、乙、丙三个设计等级。

7,基坑施工流程

1、总体方案分为:顺作法、逆作法,也可顺逆结合。(1)顺作法。先施工周边围护结构,然后由上而下开挖土方并设置支撑,挖至坑底后,再由下而上施工主体结构,并按一定顺序拆除支撑的过程。(2)逆作法。利用主体地下结构水平梁板结构作为内支撑,按楼层自上而下并与基坑开挖交替进行的施工方法。2、放坡开挖(1)开挖深度不超过4m的基坑且当场地条件允许,并经验算能保证土坡稳定性时,可采用放坡开挖。(2)开挖深度超过4m的基坑,有条件采用放坡开挖时设置多级平台分层开挖,每级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5m。(3)放坡开挖的基坑,尚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坡顶或坡边不宜堆土或堆载,遇有不可避免的附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应计入附加荷载的影响;②基坑边坡必须经过验算,保证边坡稳定;③土方开挖应在降水达到要求后,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m;④土质较差且施工期较长的基坑,边坡宜采用钢丝网水泥或其他材料进行护坡;⑤放坡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出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3、有支护结构的基坑开挖(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2)除设计允许外,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操作;(3)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墙和工程桩;(4)应尽量缩短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对一级、二级基坑,每一工况下挖至设计标高后,钢支撑的安装周期不宜超过一昼夜,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完成时间不宜超过两昼夜;(5)采用机械挖土,坑底应保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平整,并防止坑底土体扰动;(6)对面积较大的一级基坑,土方宜采用分块、分区对称开挖和分区安装支撑的施工方法,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浇筑垫层;(7)基坑中有局部加深的电梯井、水池等,土方开挖前应对其边坡做必要的加固处理。扩展资料工程特点基坑工程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支护体系一般为临时措施,其荷载、强度、变形、防渗、耐久性等方面的安全储备较小。基坑工程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即使同一城市也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基坑工程具有明显的环境保护特征。基坑工程的施工会引起周围地下水位变化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土体的变形,对相邻环境会产生影响。基坑工程理论尚不完善。基坑工程是岩土、结构及施工相互交叉的科学,且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其在土压力理论、基坑设计计算理论等方面尚待进一步发展。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体特征。基坑所处区域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基坑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基坑形状的多样性、基坑支护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基坑工程具有明显的个性。支护类型分为:放坡、重力式水泥土墙或高压旋喷围护墙、土钉墙、支挡式结构、逆作拱墙。其中支挡式结构包括,型钢横挡板、钢板墙、混凝土板墙、灌注桩排桩、预制排桩(钢管、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支撑类型分为:内支撑、和拉锚(土锚)。内支撑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支撑、钢支撑和混凝土支撑组合以及支撑立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坑工程
基坑施工流程:  浅基坑  放坡开挖  1.开挖深度不超过4m的基坑且当场地条件允许,并经验算能保证土坡稳定性时,可采用放坡开挖。  2.开挖深度超过4m的基坑,有条件采用放坡开挖时设置多级平台分层开挖,每级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5m。  3.放坡开挖的基坑,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坡顶或坡边不宜堆土或堆载,遇有不可避免的附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应计入附加荷载的影响;  ②基坑边坡必须经过验算,保证边坡稳定;  ③土方开挖应在降水达到要求后,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m;  ④土质较差且施工期较长的基坑,边坡宜采用钢丝网水泥或其他材料进行护坡;  ⑤放坡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出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2]  有支护结构的基坑开挖  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除设计允许外,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操作;  3.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墙和工程桩;  4.应尽量缩短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对一级、二级基坑,每一工况下挖至设计标高后,钢支撑的安装周期不宜超过一昼夜,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完成时间不宜超过两昼夜;  5.采用机械挖土,坑底应保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平整,并防止坑底土体扰动;  6.对面积较大的一级基坑,土方宜采用分块、分区对称开挖和分区安装支撑的施工方法,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浇筑垫层;  7.基坑中有局部加深的电梯井、水池等,土方开挖前应对其边坡做必要的加固处理。[2]  深基坑编辑  深基坑工程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是基坑工程设计的必要部分,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土层的实际情况,对基坑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要点把好三个环节:  1.监测单位的确定  2.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大纲的制定和内容的完备性  3.监测资料的收集和传递要求[2]  深基础其他安全问题  1.基坑周边的安全 处于城市中的工程,基坑周边留给施工用的空地较少,材料堆放、大型机械设备停放都必须征得基坑工程设计者的同意。深度超过2m的基坑周边还应设置不低于1.2m高的固定防护栏杆。  2.行人支撑上的防护 面积较大的基坑面积,工人往往在支护结构的水平支撑上行走,应合理选择部分支撑,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作为坑内架空便道。其他支撑上一律不得行人,并采取措施将其封堵。  3.基坑内扶梯的合理设置 基坑内必须合理设置上、下人的扶梯或其他形式的通道,结构应尽可能是平稳的踏步式,以便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工具或少量材料。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防火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施工,为避免温差裂缝,通常采用在混凝土表面先铺盖一层塑料薄膜,再覆盖2~3层草包的保温措施,要特别注意防火,周围严禁烟火,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5.钢筋混凝土支撑爆破时的安全防范 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拆除往往采用爆破方法,必须由取得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其爆破拆除方案必须经主管部门的审批。爆破施工除按有关规范执行外,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何理分块分批施爆、搭设防护棚、防护挡板、选择适当的爆破时间等。
你做的是什么桩? 是桩基础还是支护桩? 如果是支护桩的话那下一步就是开挖—预应力锚索成空了 如果是桩基础的话 你下一步也是分层开挖 —分层支护—破桩—接桩—小应变实验—静栽实验

文章TAG:一级  基坑  什么  一级基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