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泡茶的制作方法

先洗再泡。

泡茶的制作方法

2,怎么泡茶

http://www.baidu.com/search/zhidao/zhuti-cha/index.html

怎么泡茶

3,泡茶的正确步骤是

泡茶技法之传统泡法 1.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2.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
先把茶叶放杯子里头,再把开水倒上么

泡茶的正确步骤是

4,泡茶的正确方法

自己泡茶虽然没有茶馆里泡茶那么专业,但是主要的几个步骤不能省的,你说是吧!茶分壶泡杯泡两种,人多时可以用壶泡,人少时可以用杯泡。不同的茶水温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绿茶就要用85度的温水泡,而普洱茶却要用沸水泡。一般第一遍的水不要,第二泡起开始喝。跟据个人口感,重复3-8次就可以了。 茶叶的好坏,最终决定茶的口感。推荐一家我常去的店铺,百度搜“半山腰名茶”里面的茶叶很多,有机会交流一下。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5,茶的泡法

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茶叶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茶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茶叶,则为上投法。不同茶叶,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为宜;但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一般红茶、绿茶、花茶以及乌龙茶,宜用正沸的开水冲泡。原一老的紧压茶,用煮渍法沏茶,可使茶叶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茶叶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时,最好用温水(40—50℃)冲泡,尽量减少茶叶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6,怎么品茶

要饮一杯好茶,就要做到茶佳、水好、火足、具美。还要选择和塑造好与饮茶相配的环境和气氛。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冲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名茶;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序与方法等。
怎样品茶: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是: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清: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所谓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觉,并随着季节、环境、与个性的不同而不同。就季节而论,若在春风拂面之际,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绿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悦;夏日炎炎,饮上一杯碧绿生青、满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绿阴中的感觉;秋高气爽,收获在望,那时最好冲一杯“龙井”、“毛峰”,慢慢地咂咂,细细地品品,反反复复地想想,这是一种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铁观音”,望着杯中热气氤氲的橘红色茶水,则会从心头弥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调。由于各自个性所驱,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办事风风火火。按其性情便不习惯慢慢细品,故一上来就大口地饮。也有极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来,就像“咪”老酒一般,偶尔呷上一小口,说话也像温吞水,一派笃定泰山、稳坐钓鱼台的派头。而像我,大约算是中间派,不疾不徐。夜间写稿,有时文思受阻,就会一个劲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贯通思路;有时文思顺畅,则会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复又埋头电脑屏前,不断敲击键盘。所以此类品茶有疾有缓,二下扯平,适中而已。品茶种种,说道甚多,但大体而言,所谓品茶就是感觉。
随景、随心、随意!且不求名器,不思好茶,不恋好水!与对的人,恰逢对的地,即便一碗普通茶水,一样令人心旷神怡~~ 吾谓之:品茶!

7,沏茶的正确方法

冲泡茶叶,要讲究冲泡技艺。冲泡得法与否对茶的风味会有很大影响。茶中的咖啡碱、多酚类、氨基酸、色素、芳香物质等是构成茶汤色、香、味的物质基础,要求得到一怀理想的茶汤,就要使茶叶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又要使其影响茶汤香味的主要成分互相协调一致。因此,每次冲泡的用茶量、水温及用水量都要注意。 品饮绿茶、红茶、花茶等品类,如一人独饮,通常每次茶叶用量,3~4克为宜,用200~250毫升茶怀冲泡。如青茶类(乌龙茶),铁观音等品种,有根据壶的大小而定,一般8~12克均可,要茶叶多、茶汤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才能品到乌龙茶的风味。因此,投茶量要适中,尤其是名优绿茶。一次投叶量过多,茶味过浓,影响有些名茶清而幽、淡而远的真茶滋味,高级茶投茶过少不耐泡,低档茶用量过多,粗茶气味重,不好入口。俗话说:“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就是这个道理。 如几人共饮,用茶量也按以上标准,如用茶壶可酌情适当增减。 泡茶的水温,人们都知道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新滚沸的开水直接泡茶,水温较高,通常可达97℃以上;所谓“泡”,就是把滚开的水稍等一会儿,或用热水瓶中的开水泡茶,水温较低一些。按科学道理来说,茶叶中,特别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用很滚的开水来泡茶,维生素C会受到很大破坏,但人们饮茶主要为求得一杯香味浓溢、生津止渴的茶汤,不是主要为追求茶叶的维生素,同时泡茶用水温度越高,茶叶中的香味才会更好地浸透和挥发出来。通常都习惯用新滚开水泡茶。如求两全其美,品饮细嫩的高级绿茶,水温可掌握80℃左右,特别幼嫩的芽茶,水温还可以再降低一些,其他中低级茶可用水温较高或新沸水冲泡。至于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完全可用新沸开水冲泡。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热水瓶中的新鲜开水泡茶是合适的,因热水瓶中的开水,水温通常在80-90℃之间。 对于泡茶用水的煮沸程度和水温,要视水质与茶类等级好坏而定。如是优良的水质,等水烧至刚刚滚开起泡就好,不必滚沸过度,因生水里有钙、镁、钾、钠等矿物质还有气体,生水在煮烧过程中,这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会大量溶解于水而发生沉淀,并从水中分离出去,使水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微量元素,同时过度煮沸,水中的空气也会全部逸出,使茶汤失去鲜洁滋味。如果水质不佳,就要多煮沸一会儿,使之成为“老水”,这样虽失去一些微量元素,但对防止各种细菌的传染是大有益处的。 一般茶与水的比例,用茶量在3~4克左右(可根据个人的嗜好而定)。茶具选用,如绿茶以透明度高的玻璃杯为宜,便于欣赏茶姿、汤色、叶底等,其次可用传统的白瓷杯碗。冲泡茶杯一般容量为200~250毫升,等冲泡3~4分钟后就可慢慢品饮了。饮茶时不要把一怀茶汤全部喝干了再添水,等喝去三分之二茶汤后就要冲添开水,随喝随添。如用茶壶泡茶,同样要及时加添开水,这样可使茶汤的浓度前后基本保持一致。 一般的茶类,茶中的有效成份,在第一次冲泡时,巳大半数浸出,到第三次冲泡时,巳基本上全部浸出,因此茶叶三次后一般就要调换。有些雨前高山茶,叶质特别肥厚,很耐泡,也可多泡一次。乌龙茶、铁观音等青茶类,可冲泡四~五次,品质较好的可冲泡六次以上,俗称七泡有余香。还常见有些人抓茶一把,用大茶怀或壶泡茶,自晨喝到晚,从不调换,这是一种不科学的饮茶习惯。谚语说:“茶可多饮,不可多泡”;就是说一次泡茶用量不宜过多,但要分次冲泡,多次调换。(茶道中仁^^ 编)
泡茶八步骤和铁观音茶艺表演三十六步骤 茶事俱备:齐备适宜冲泡铁观音之茶具,平心静气。    展现仙颜:轻轻取出茶叶,观其形,闻其香。    观音入座:将茶叶轻轻置入瓯杯中。    沐淋甘泉:高提水壶,冲入沸腾泉水,使茶叶转动,充分发挥舒展,并盖上瓯盖1至2分钟。    兰香宜人:翻开瓯盖,细闻瓯盖上散发的怡人清香,舒畅身心。    金汤映眼:将明亮清澈的茶汤从瓯杯倒入茶碗中。    广泽甘露:细分若干小杯,敬奉宾客。    品啜神韵:趁热品尝,小啜慢饮,细品观音之神韵。 1、备具候用:按正确顺序摆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向客人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把紫砂壶里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 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    13、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4、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浇淋在紫砂壶表,起到养壶的作用,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用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旋转一圈后,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分到闻香杯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然后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茶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请客人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让客人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边介绍边让客人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让客人体会亲自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日常冲饱铁观音毕竟不同于茶艺表演,网上很多有关于铁观音的冲饱方法都是转载于茶艺表演的过程,既看不懂,又不实用。我把我们日常最冲饱铁观音的方法整理一下,供铁观音爱好者参考。 1、用煤气灶、随手泡、电磁炉等工具先烧开水,要即烧即泡。 因为泡茶要求温度要高,一般要100度,而且泡铁观音水质一定要好。可用井水、桶装水、山泉水或矿泉水。绝对不用城市里的自来水。水质越好,则泡出的效果也越好。如果用热水瓶里的水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我们都是即烧即泡的。很多学术文章说泡茶最好用80度的水,一定是泡不出味道的。没有一个懂铁观音的人会这样做的。 2、准备泡茶工具。 最实用的不锈钢茶池,纯白瓷茶具,最中间的为盖碗,我们这边也称“闷瓯”,也有的称“介碗”,一般采用中号的,口径75mm,刚好泡标准的7克饱。还有小茶杯,仅这些也可以。讲究的还有茶海(右边的白瓷容器),茶滤(弹簧架上那个透明的小东西)与茶海配合使用,还有小夹子。我们这里有98%以上的人用这是这些工具。白色的瓷茶具可很好的观察茶叶的颜色,千万别选那些花花绿绿的。有文章说最好采用陶制的茶具,但只要是懂茶的人很少会用陶制的。开水开后把这些茶具烫洗一遍。 3、把茶叶放入盖碗中。 4、冲入滚烫的开水,盖上盖子,倒掉这每一泡的茶汤。目的是去除茶叶里面的一些灰尘等杂质,起到一个讲究卫生的作用。 5、再冲入开水,盖上盖闷一会儿,时间可自己掌握,想別浓点就多等会儿。接下来可开盖闻香。杯盖的香气是茶叶质量的重要一个方面。 6、闻后把茶汤倒在茶海里,茶海上放茶滤,起过滤杂质的作用。也可直接倒在小杯里。 7、把茶海里的茶汤倒在小茶杯里,再鉴赏茶汤的颜色。 8、用夹子夹茶杯送到客人前。 9、最后鉴赏茶汤的气味、口感等。品饮茶水。 10、接下去的第二泡、第三泡依上面的方法冲泡。具体冲几泡要看茶叶的耐泡 程度和个人的喜好而定。

文章TAG:沏茶  过程  泡茶  制作  沏茶的过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