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生地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别名:生地黄。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的干燥块根。产地:主产于河南省、温县、博爱、怀庆、武陟、孟县等地
生地:凉血滋阴,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将其晒干人药称为生地。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生地不宜泡水,因为不容易岀味,建议用水煮比较好!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2,请问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建议:对于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你一定要了解重视,关于你请问的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如清营汤;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如四生丸、犀角地黄汤;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如益胃汤、玉泉散;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常用剂量为10g~30g。生地黄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请问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3,吃生地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据统计,生地在国内外每年的用量在27000吨左右,其中国内用量占8成,生地也是我国中药材的用量之首。如此之大的用量足以说明生地的作用之广,地位之重要。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药性论》记载:君。能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又云生地黄,味甘,平,无毒。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不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药理学实验证明,生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 明显提高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活性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一2(IL-2)的产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2. 对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的萎缩有保护作用。 3. 扩张血管,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管内皮炎症,抑制大鼠实验性关节滑膜肿胀炎症。 4. 生地有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明显。 5. 地黄煎剂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肝脏有保护作用,能防止肝糖原减少。 6. 生地所含的黏液质,能促进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增强,使唾液、胃液、肠液分泌增多,有促进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 7. 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您对生地对身体的好处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您需要购买,康爱多是最好的选择。

吃生地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4,中药生地有什么作用

生地、熟地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为同一药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为鲜品的干燥品;熟地为生地的蒸制品。二者均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津亏诸症。生地长于凉血,熟地长于补血。 生地黄苦寒清热, 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诸出血症;还治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的阴虚症;对于阴虚肠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因本药寒滑腻滞,脾虚食少便溏及温滞中满者忌用。
生地味甘,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的作用。常用它来治疗温热病烦热口渴、舌红津少的阴津耗伤症,以及阴虚骨蒸烦热的痨病。此外,也常用于血热所引起的各种出血症。(注:骨蒸:热在骨中,所以叫“骨蒸”,是肾阴亏损到一点程度出现的一种虚热,往往鱼阴虚潮热、五心烦热、盗汗,以及腰背酸痛、睡眠不安、饮食无味等症状同时出现。)
生地、熟地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为同一药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为鲜品的干燥品;熟地为生地的蒸制品。二者均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津亏诸症。生地长于凉血,熟地长于补血。 生地黄苦寒清热, 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诸出血症;还治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的阴虚症;对于阴虚肠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因本药寒滑腻滞,脾虚食少便溏及温滞中满者忌用。

5,生地有何功效

生地:凉血滋阴功效多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将其晒干人药称为生地。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临床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充,现简述如下。高血压病:生地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月有显效。病毒性心肌炎:生地30克,麦冬15克,莲子心10克,蒲公英30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可起辅助治疗作用。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将生地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分2次服完;儿童酌情减量。一般疗程12~50天,疗效良好。湿疹、尊麻疹、神经性皮炎:生地90克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煮1小时,过滤得300毫升药液为1日量,1-2次服完。此法对湿疹疗效尤著。上消化道出血:以生地30份,大黄15份,黄连9份,黄芪15份,生甘草6份,研末,混合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天2次,重症者每日4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便能止血。红斑肢痛症:生地120克,黄芩60克;苦参30克,水煎服,效果良好。滑精:生地250克,与150克饴糖拌匀,放入乌鸡的腹内,用线缝好,放人碗内置于蒸笼中,蒸熟透,吃鸡肉及生地,有补益精髓作用。疮疖:生地30克,新鲜瘦猪肉30克,加水适量同煮或蒸,待猪肉烂后,将药、肉及汤顿服,亦可分几次服完,每天1剂。对反复发作难愈的疮疖,疗效亦满意。腮腺炎:用生地15-30克,蚕豆7~14个(鲜干均可、去皮使用),食盐1-2克,共入臼内捣烂后,摊散在塑料膜或树叶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绷带包扎,6~12小时换药1次。特重症者配合服仙方活命饮,一般2~3天即可痊愈。

6,生地的功效是什么

生地也称生地黄。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邪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热毒斑疹。地黄泡水喝,一天10-15克就可以了,也可以用点地黄、枸杞泡酒,经常喝对人体有抗衰补益的作用。现在有好多饭店都有地黄水,就是用的生地黄直接泡水,如果有条件的话煮几分钟,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就用热水泡一下就行,特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
生地:凉血滋阴功效多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将其晒干人药称为生地。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临床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充,现简述如下。 高血压病:生地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月有显效。 病毒性心肌炎:生地30克,麦冬15克,莲子心10克,蒲公英30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将生地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分2次服完;儿童酌情减量。一般疗程12~50天,疗效良好。 湿疹、尊麻疹、神经性皮炎:生地90克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煮1小时,过滤得300毫升药液为1日量,1-2次服完。此法对湿疹疗效尤著。 上消化道出血:以生地30份,大黄15份,黄连9份,黄芪15份,生甘草6份,研末,混合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天2次,重 症者每日4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便能止血。 红斑肢痛症:生地120克,黄芩60克;苦参30克,水煎服,效果良好。 滑精:生地250克,与150克饴糖拌匀,放入乌鸡的腹内,用线缝好,放人碗内置于蒸笼中,蒸熟透,吃鸡肉及生地,有补益精髓作用。 疮疖:生地30克,新鲜瘦猪肉30克,加水适量同煮或蒸,待猪肉烂后,将药、肉及汤顿服,亦可分几次服完,每天1剂。对反复发作难愈的疮疖,疗效亦满意。 腮腺炎:用生地15-30克,蚕豆7~14个(鲜干均可、去皮使用),食盐1-2克,共入臼内捣烂后,摊散在塑料膜或树叶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绷带包扎,6~12小时换药1次。特重症者配合服仙方活命饮,一般2~3天即可痊愈。

7,生地的主要功效

1. 治疗高血压病 滋潜利复方降压片: 每片含生地干浸膏0.15g(相当于原生药1.5g), 泽泻干浸膏0.068g(相当于原生药0.75g), 钩藤总碱6mg (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2片, 每日3次, 口服.治疗56例, 显效24例, 有效21例, 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4%.〖中医杂志 1980;(5): 31〗   2.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生地30份, 大黄15份, 黄连9份, 生黄芪15份, 生甘草6份, 研末, 过20目筛后混合制成四黄粉, 分包备用.用时取四黄粉30g, 加水200ml, 煮沸2分钟过滤, 去渣凉服.每天2次分服.重症加倍.5天为1疗程.治疗100 例, 止血成功者90例.〖中医杂志 1983;(12): 59〗   3.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地30~60g, 随证加味, 水煎服.治疗20例, 显效(出血症状、淤斑淤点均未再现, 血小板10万以上)7例, 有效(血小板虽有下降趋势, 但未见出血现象)5 例, 进步(出血症状基本控制, 血小板虽有下降, 但比治前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6例, 无效2例.服药时间最短者15天, 最长者94天.〖浙江中医杂志 1986;(3): 114〗   4. 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干地黄90g, 切碎, 加水600~800ml, 煮沸1小时, 过滤得药液 500ml, 1日内1次或分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 1/3~1/2.采用间歇服药法, 即6天内连续服药3天;经1个月后, 每隔7~10天连续服药3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 11例于服药后半天至3天, 1例于服药后6天, 关节疼痛减轻, 肿胀开始消退, 关节机能逐渐恢复, 结节红斑消退, 体温渐降.治疗15~20天后, 治愈9例, 显著进步3例.一般在症状消失后血沉也恢复正常.治愈病例经 3~6 个月的观察, 复发1例, 再以地黄治疗仍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 显著进步9例, 进步1例, 无明显疗效 1 例.多数在 1~5 个月内关节疼痛减轻, 肿胀开始消退, 肢体活动障碍好转;少数病例关节肿胀消退虽迅速, 但疼痛减轻较迟缓.有效病例中随访也有少数复发.〖中华医学杂志 1965;51(5): 290〗   5. 治疗便秘 玄参、麦冬各50g, 生地50~100g, 水煎25~30分钟, 每剂分2次服, 连服3日为1疗程.治疗50例, 显效(3日内恢复正常)41 例, 有效(3~6日内恢复正常)9例.〖中医药信息 1987;(1): 26〗   6. 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 生地90g 切碎, 加水1 000ml, 煎煮1小时, 过滤得药液300ml, 1次或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1/3~1/6.采用间隙服药法, 即每次连续服药3天, 共服4次, 第1次服药后停药3天, 第2次停药7天, 第3次停药14天, 总计36天(12个服药日)为1疗程.1疗程后停药1个月可开始第2疗程.治疗37 例(1例加用抗生素), 痊愈28例, 显著进步3例, 进步5例, 无效1例.其中以对湿疹的疗效比较明显.〖天津医药杂志奯 1966;8(3): 209〗   7. 治疗红斑狼疮性肢痛 生地120g, 黄芩 60g, 苦参30g, 水煎服.治疗20例, 全部临床治愈.10天内治愈者13例, 11~30天治愈者5例, 1~3个月治愈者2例.〖山东中医杂志 1981;(2): 93〗   8.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生地黄60g, 黄酒 500ml, 为1日量.将生地黄放锅中, 先加黄酒 375ml, 再加冷水125ml, 用文火煮开, 水开后去掉锅盖任其挥发, 煎至药液剩100ml 左右, 倒在杯里, 然后将剩下的125ml 黄酒加冷水250ml, 倒入锅中, 用上法煎取药液100ml, 两次药液混合, 放红糖少许调味, 早晚2次分服.治疗48例, 全部有效.用药时间最短1天, 最长3天, 平均2天.〖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3): 176〗   9. 治疗席汉综合征 干地黄90g, 切碎, 加水 900ml, 煮沸并不断搅拌, 1小时后过滤得药液 200ml, 1次服完, 连服3天, 以后于第7天、第16 天和第33天开始各连服3天, 共35天12个服药日, 此后每隔1~3个月视病情重复上述治疗1次.若身体衰弱或服药后轻度腹泻, 用干地黄45~50g, 炮姜1.6g, 白术8g, 水煎服, 隔5天服药5天.除急救危象和必要的抗生素、补液外, 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10例, 经3~5个月的治疗后, 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者2例, 10例的尿17-羟皮质醇和17-酮类固醇排出量均见增加.〖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8): 476〗   10.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将鲜生地洗净、拭干, 削去外皮之毛根及坑凹部分, 再用盐水充分洗净, 擦干后切成薄片, 放入消毒过的研钵内, 捣成糊状, 以4层消毒纱布包紧挤榨取汁过滤.每斤鲜生地约取汁50ml.每100ml 药汁加入冰片末1g, 制成1%的混悬液.用时先以双氧水清洗耳道, 用消毒棉花拭干, 然后滴入药液2~3滴, 再在外耳道塞一小棉球.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 例, 症状消失12例, 进步7例, 无效1例;治疗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3例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外耳道炎6例(8例配合抗菌药物), 结果症状消失5 例, 进步4例.有的经治3~5次即愈, 无不良反应.〖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57;5(2): 1 12〗   〖药理作用〗:   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中药网www.zhong-yao.net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邪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热毒斑疹。 中药网www.zhong-yao.net   〖药材用法〗: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用途与用量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味甘而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用于热病、舌绛烦渴舌、阴虚内热、骨蒸消渴、吐血、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症。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地黄明目丸、知柏地黄丸、消渴丸、三九胃泰、乌鸡白凤丸、汇仁肾宝、消糖丸等。
生地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是凉药

文章TAG:生地  作用  功效  哪些  生地的作用和功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