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刚加入记者站的心得体会

谦虚一点,踏实一点,努力一点

刚加入记者站的心得体会

2,小记者个人自述20字

我叫xxx,今年x岁,我在x学校x年级x班读书,是x报的小记者。

小记者个人自述20字

3,我是小记者参加成语接龙后的感想

人山人海,海阔天空,空穴来风,风雨同舟,舟车劳顿,顿开茅塞^_^ 采纳吧

我是小记者参加成语接龙后的感想

4,冰心奶奶写的寄小记者 读后感60字

我读了《冰心散文》《寄小读者》中的通讯五。读着读着,心中竟有一丝丝酸楚。...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当作中心,不管母亲的感受。同学们,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试想一下,如果有个孤儿流浪在社会,有谁会对他问寒问暖,又有谁会关心他呢?
《繁星》、《春水》

5,一名记者的人生事迹读后感

1. 人变老了也能劳动,但是不劳动就会变老。2. 年轻的时候多接触老人,年老的时候多接触年轻人。3. 工作不会催人老,忙碌使人变年轻。4. 5. 要想管理别人,就要被别人管理,要想监督别人,就要被别人监督。6. 感谢常在贫乏时,幸福存于谦恭中。7. 阳光不进入的房间,就会有医生的进入。8. 无所谓的事情以无所谓的方式来解决。9. 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记时间的援助。10. 一切的努力都要同时使用脑力和体力,如果偏向脑力就会体弱多病,如果偏向体力就会反应迟钝。
大概没人了 谁便找一个人的答案把

6,谁有记者方面的格言啊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读书方面的
要拍就怕得别太逊.!

7,呼吁低碳生活

不要照抄,当中的精彩重点部分可以引用  我低碳 我快乐  陈杰,某环保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也是低碳生活的推崇者。  “低碳生活需要的是一种态度。当这种态度养成之后,你会发现其实生活品质并没有降低。”陈杰给记者描述了他一天的低碳生活——每天早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班;午饭时间,一定会关掉公司的电脑;下班回家,用节水淋浴洗澡;晚上看书时只开着低瓦数的护眼灯。  陈杰坦言,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样的生活过于简单,甚至乏味,但现在已经乐在其中,觉得很快乐,很享受。这种感觉,就像一位“低碳一族”在博客中写到的:“低碳生活,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它是我们需要追求的一种状态,并且,这种状态应该是幸福的。”  记者感言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这是态度问题,和能力无关。  碳足迹有多少  出门旅行,人们大多会考虑机票多少钱,过路费和加油费多少钱,到物业买电,人们大多考虑电费交了多少钱,比上月多了还是少了,很少有人会将这样的消费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相联系。但如果将这些原本用“花了多少元钱”来考量的消费活动,用另一种排放了多少公斤“二氧化碳”形式来计算和考量,你会发现,你所正在进行的消费活动,还会有看不到但“沉甸甸”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足迹就是这样一种全新的考量方式。  碳足迹通常是指一个活动或产品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综合,是对人们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球影响的形象比喻。日常生活中,开灯、做饭、洗澡、上班、旅行,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碳足迹。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低碳一族”,开始记录自己的碳足迹。那么,我们的碳足迹如何计算呢?  一些网站提供了碳足迹计算器,输入使用汽油数量、耗电量等,就能计算出这种消费活动相当于排放了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按照 “百度”提供的计算方法,自驾车消耗100公升汽油,排放270千克二氧化碳;用100千瓦时电,排放78.5千克二氧化碳;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排放278千克的二氧化碳。  环保人士介绍,计算碳足迹的意义在于一旦明白了你的碳足迹从哪里来,就可以设法去减少它。记录碳足迹贵在坚持和比较,从衣食住行去衡量碳排放是否减少,提高自身环境意识,从点滴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能有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啊,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在政府部门任公务员的徐女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为了证明这一点,徐女士当着记者的面,用一种名为“碳足迹计算器”的软件算了起来。只见这个软件里面有包含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是否用饮水机?家里是否使用节能灯泡?每天坐多少站公交车上班……只要耐心回答完问题,计算器即会算出1年之内制造的二氧化碳量。  当计算内容出现1年购买多少衣服的问题时,徐女士填了20件,一计算竟然相当于排放114千克二氧化碳。面对这个答案,徐女士连说:“这不可能吧,怎么会这么多。”最终算下来,她自己1年的二氧化碳排量是5.961吨。  计算器还提示说,要种246棵树才能吸收徐女士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徐女士说这个结果太让她震惊了,她一直都觉得自己生活方式非常简单,没想到即便如此,自己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远远高于国人的平均水平。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自己的生活还是存在很多浪费的地方,以后一定要做些改变。
中国低碳网公益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节能降排

文章TAG:记者  感言  加入  记者站  记者感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