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今年高考结束后,陕西省的考生们纷纷迎来了心心念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然而,有两所公办大学的考生们遭遇了较为特殊的情况——它们以压线成功的方式与另外的一些考生擦肩而过,成为了幸运的“后备生”。

1. 引言

2. 事件回放

据了解,这两所公办大学分别是宝鸡文理学院和安康学院。宝鸡文理学院今年录取理工类本科生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24分,而今年的分数线为523分的考生共有18人。而安康学院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15分,但是分数线为514分的考生数量很多,整整有84人。在这些“颗粒无收”的考生中,有两位幸运的考生被选为了这两所大学的“后备生”。

3. 后备生的意义与局限性

相信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已经开始怀疑起这样的招生方式是否公平。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的新鲜。今年,有不少高校都采取了设置“后备生”的方式来规避一些招生难题。其主要的作用是填补一些人数不足的专业的空缺。而当这些专业出现缺额时,学校将根据录取考生的“后备生”名次逐一补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被压线录取的考生就可以得到不错的就读机会。

不过,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完美。首先,由于大学录取是“一边倒”的,很难做到完全的公平。其次,学校设置“后备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给某些专业填充人数不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确保平等的录取机制。因此,这种方式无法真正解决高校录取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4. 总结与反思

对于这两所压线录取的公办大学,我们仍然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其一方面标志着陕西省高等教育向着更为公开、公正的方向迈进;其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高校招生体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考试制度、招生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与集体的探讨。


文章TAG:陕西  二本  线的  公办  陕西二本压线的公办大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