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列强的侵略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5、国民革命运动6、国共十年内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16、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17、两次世界大战18、世界一体化进程19、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2,初中重点历史知识点总结

学好历史首先要学会整理好知识点,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重点历史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棉纺织业 3、首先在英开始: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厚资本并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4、重大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能够同时纺出多根纱,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改进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美国人),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突破。 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后来又发明更为先进的“火箭号”机车: 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人们活动范围。 性质: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变革。 影响: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 ○2产生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西方文明之源 1、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 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 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6、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重点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重点历史知识点总结

3,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 总结 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 建军节 的由来)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   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5.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的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难忘九一八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   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血肉筑长城   1.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8月   (2)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3)总指挥: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 延安)   (1)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   ①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②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重庆谈判的成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挺进大别山(战略大反攻开始)   (1)时间:1947年夏,   (2)事件: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地区   (3)意义: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2)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 措施 :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 政策法规 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日本;   (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 教育 和科学技术。   2.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4.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5.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 领导力 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   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文章TAG:初中  历史  历史知识  知识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