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时间在家中独自生活,缺乏安全感和亲情关怀的一类儿童。由于长久压抑和缺乏关爱的影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逐渐凸显,表现如下:

1.1 情感问题: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常常表现出情感闭锁、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等问题。
1.2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绩较差,存在学习焦虑、失眠、紧张等问题。
1.3 性格问题:留守儿童性格较为孤僻、敏感,不易和别人沟通和交往,表现出胆怯、被动、内向等性格问题。
1.4 行为问题:留守儿童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力,表现出攀比嫉妒、打架斗殴、自闭等问题,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2.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有着多方面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2.1 亲情关爱缺失:留守儿童长期无法获得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缺少了亲情的滋润,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2 学习和生活环境质量低下:留守儿童重度依赖家庭生活,缺乏家庭的照顾和照顾,生活和学习条件较差,能力不足,情感上又无法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2.3 精神压抑: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不清,容易遭受父母的疏离和孤独感,在遭受领导批评、同伴羞辱及其它负面经历等情况下,不能及时得到安慰和调节,残留下的压力使儿童多疑、内向。
3.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开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访谈等方式,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旨在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家庭和谐,提升儿童安全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3.1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独自无人照顾,情感封闭,教育方式过度严厉等原因,往往存在疏离心态、学习压力大、自我认知欠缺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关心理干预,以提高其学习适应能力。
3.2 人际关系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独立性和自主性低的问题,研究者通过多维潜在结构模型分析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发现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家庭关系质量与人际关系质量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建议在家庭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3.3 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空间都比较封闭、封装,缺乏身体运动、交流和放松的机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教育脱离不开,要建立跨学科的干预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缓解措施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采取必要的缓解措施,其中主要包括:
4.1 鼓励沟通: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在家长工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通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及时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传递爱与关怀,使孩子感到家人的在意和关注。
4.2 家庭教育: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克服贫困、缺乏文化和知识的局限性,打造家庭和谐、和睦的氛围,策略、有效地教育孩子,对孩子起到积极作用。
4.3 活跃孩子认知及生活:在家庭与学校相辅相成的情况下,注重启发孩子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个性特点。
4.4 开展公益性活动:社会上的一些组织或个人可以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志愿服务、体育活动、文艺比赛、表扬家庭等公益性活动,创造一个多元、有趣的文化大生活空间,带给孩子们更多喜悦,改善其身心健康。
文章TAG:留守 留守儿童 儿童 儿童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