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祇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遗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成王政〗 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 〖将蒲姑〗 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

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2,读蔡仲之命

直到今天,才补上薛老师前天领读的课程。一篇《蔡仲之命》,薛老师讲得真是荡气回肠。 薛老师读名句“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讲到了自古贯穿于今的中国文化核心忠与孝,孝于亲忠于国,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到了为什么要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那些犯过错身陷囹圄之人最明白“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含义,所以人要迈步前行就要从自身做起,勤劳不懈怠,为后世子孙树立效仿的榜样。 薛老师领读名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讲到了也同时让我想到了《道德经》里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让我想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常理;薛老师领读名句“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讲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让我想到了“殊途同归”一词;薛老师领读名句“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讲到了“慎终如始”这一普适古今中外的黄金定律,让我想起《道德经》中“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薛老师领读“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讲到了不要自作聪明,不要听取片面言论,使我想到了“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古训。 薛老师那语重心长地读书声,让我仿佛看到了成王如何对蔡仲进行谆谆教诲的情景。 读这一篇,的确如学友们所说,好多名句在这里都找到了源头。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则是“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因为读着这一句,我就想到了近两三年我的生命状态,如成长路上追教育行走、追“明霞联盟”,如读书路上追读原典文化,如教学路上尝试素读与吟诵,终于算是开了积极头了,却走着走着懈怠了,大有随时走不下去的感觉。薛老师不止一次地说“成功的路上从来都不拥挤”,原因就是开始的路上人往往很盛大,可是走着走着人就坚持不住了,没了激情,忘了初心,最终半途而废。至此才真正明白“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正含义。 这篇《蔡仲之命》,因为好读易理解,薛老师没再拿《尚书正义注疏》来解释,感觉学起来顺畅了很多。这篇文章,因为薛老师用互证法拿《论语》《道德经》等来相互印证,突然就感觉几本书联系到一起了不少。 读原典,读得越多,才越能联系到一起来为己所用。看看群里书友的感悟,感觉自己还是读得太少了。

读蔡仲之命

3,尚书蔡仲之命第十九译文与赏析

尚书《蔡仲之命第十九》译文与赏析蔡仲之命第十九蔡仲之命第十九【原文】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1160],正百工[1161],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1162];囚蔡叔于郭邻[1163],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土。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1164]。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1165],克慎厥猷[1166],肆予命尔侯于东土[1167]。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1168],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训[1169],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1170],睦乃四邻,以蕃王室[1171],以和兄弟,康济小民[1172]。率自中[1173],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1174],罔以侧言改厥度[1175]。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注释】[1160]冢宰:周代官名,也叫大宰,是百官之长。[1161]正:官长,统帅。这里用作动词。[1162]致辟:辟,法。致辟,行法,这里指杀戮。[1163]郭邻:地名,不详何处。[1164]诸:之于。邦:封。[1165]率德改行:率,遵循。改行,认识他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1166]猷:道。[1167]肆:故。侯:诸侯。[1168]乃:其。迈迹:迈步前进。[1169]彝:常。[1170]懋:勉。乃:你的。攸:所。绩:行。[1171]蕃:通“藩”,屏障,保卫。[1172]康济:康,安。济,成。[1173]中:中道,不偏不倚的正道。[1174]详:审察。[1175]侧言:片面的话。【译文】蔡叔被剿灭后,成王命蔡叔的儿子蔡仲接替蔡叔的爵位,并作《蔡仲之命》训诫他。周公位居大宰、统帅百官的时候,几个弟弟对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到达商地,杀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车七辆把他送到郭邻;把霍叔降为庶人,三年不许录用。蔡仲能够经常重视德行,周公任用他为卿士。蔡叔死后,周公便告诉成王封蔡仲于蔡国。成王这样说:“年轻的姬胡!你遵循祖德认识你父亲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能够谨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你到东土去做诸侯。你前往你的封地,要敬慎呀!你当掩盖前人的罪过,思忠思孝。你要使自身迈步前进,能够勤劳不怠,用以留下模范给你的后代。你要遵循你祖父文王的常训,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违背天命!“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做善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走向动乱。你要警戒呀!“谨慎对待事物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不会困窘;不考虑它的终局,终将困穷。勉力做你所行的事,和睦你的四邻,以保卫周王室,以和谐兄弟之邦,而使百姓安居成业。要循用中道,不要自作聪明扰乱旧章。要审慎你的视听,不要因片面之言改变法度。这样,我就会赞美你。”成王说:“啊!年轻的姬胡。你去吧!不要废弃我的教导!”【解析】蔡仲,名胡,蔡叔的儿子。蔡叔,周公的弟弟。这就是说,蔡仲是周公之侄。在周公摄政期间,蔡叔、管叔等宗室兄弟在京城散布流言,诽谤周公居心不良。后来,周公东征至殷商故地,诛杀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然而,蔡叔的儿子蔡仲却颇有德性,完全不同于他父亲。周公信任蔡仲,先将他任命为卿士。蔡叔死后,周公又让他出任蔡国之君。《蔡仲之命》交代了这个背景之后,主要记载了成王代表朝廷对于蔡仲的训示,这番训示虽然出于成王,但很可能是周公的意思。成王首先肯定蔡仲能够谨守臣子之道,不像他父亲那样无德,所以才任命他出任蔡国之主。接下来,成王告诫蔡仲:“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这几句话,构成了《蔡仲之命》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尚书》在思想上开启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恩惠政治”的政治传统。这种恩惠政治的核心特征是施惠与拥戴。只要当政者施惠于众人,众人就拥戴当政者。这样的恩惠政治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加以解释。首先,它可以解释“民本”思想。表面上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似乎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但是,民众的这种重要性是相对于君主而言的。君主处于主位,民众居于客位;君主具有主体性,民众具有工具性。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君主的当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君主之所以要施惠于民,原因就在于“民为本”;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民为本”,所以要施惠于民。其次,恩惠政治的核心逻辑虽然是君主施惠于民众,但是,君主以德配天、君主敬畏上天,依然不容忽视。因为,君主与上天之间的这层关系,可以产生积极的政治效果,至少有助于提升君主的权威。在面对民众的时候,君主如果宣称自己得到了上天的支持,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神秘莫测、力大无穷的坚强后盾。

尚书蔡仲之命第十九译文与赏析


文章TAG:蔡仲  尚书  周书  仲之  蔡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