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诗词

2,李清照如梦令最后一句知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赏析: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李清照如梦令最后一句知否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第一句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第二句雨中黄叶,即有飘零之感;灯下白头,实含老大之悲。又有更进一步的,即雨中飘零的黄叶,不正象征着这灯下白头人的孤苦命运么。该联向称名句,对仗工整,情韵凄切。诗人把这些并不新奇的普通的词语,经过艺术的锤炼和加工,竟组合成了一幅形象鲜明、色彩强烈的秋夜雨另黄叶图。 第三句 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4,纳兰性德的古诗词有哪些

1、《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2、《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3、《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4、《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5、《临江仙·寒柳》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生别离,愁郁结,终身不相守,空负相思情,魂牵梦绕难凭寄,病榻之间留回忆。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的句子

李清照的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简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6,如梦令古诗

【年代】:北宋【作者】:李清照【作品】:如梦令【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年代】:北宋【作者】:李清照【作品】:如梦令【内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年代】:北宋【作者】:秦观【作品】:如梦令【内容】: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年代】:北宋【作者】:秦观【作品】:如梦令【内容】: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沈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①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后人有《漱玉词》辑本。②如梦令:词牌名.③卷帘人:指闺中侍婢。【精华点评】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绿肥红瘦”一句,极具诗意并富有创造性,历来为人所称道。【鉴赏练习】1、下面对李清照的《如梦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却道海棠依旧”是卷帘人说的话。b.如梦令是词牌名,与词的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c.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的事。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是浓睡人说的,表现了责备、叹惋的语气。2、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的一项是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3、“绿肥红瘦”一句一直被人们称道,你认为这句话究竟好在哪里?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b.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2、d.本题四个选择项分别考了词语的含义、词语的炼字炼意、词作的思路、词作的表现手法,都是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要素。a项是分析“不消”二字的深层含义,从全词立意看a是正确的;b项是对炼字炼意的分析,这里“绿”“红”“肥”“瘦”都是借代手法,体现作者炼字的新奇,历来颇受称颂把玩,分析也是正确的;c项是对词作思路的概括,词虽简短,却有叙事过程和抒情层次,分析正确;d项鉴赏的角度是表现手法,作者只是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将逝的留恋伤感之情,并没有“直抒胸臆”,因而d项分析不当。3、“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诗词解说]昨日深夜,细雨潇潇,春风骤吹;我在醉意中沉沉入睡,一觉醒来,依然酒意不消。醒来后想起昨夜的风雨,牵挂着风雨中的海棠,于是询问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海棠现在如何?丫鬟随口答到:海棠依旧,与昨天没有差别。真是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吗?你知道吗?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应该是绿叶肥润红花稀少啦——春天,美好的春天就要逝去了……

7,纳兰的诗词有哪些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采桑子(彤云久绝飞琼字)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今古山河无定据)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南乡子(柳絮晚悠飏) 南乡子(鸳瓦已新霜)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金缕曲(何事添凄咽) 沁园春(梦冷蘅芜)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 沁园春(试望阴山) 水龙吟(须知名士倾城) 水龙吟(人生南北真如梦) 玉连环影(何处)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翦)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鹊桥仙(倦收缃帙) 鹊桥仙(乞巧楼空)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秋水(谁道破愁需仗酒)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梦江南(江南好) 忆江南(昏鸦尽) 满江红(籍甚平阳) 满江红(代北燕南) 满江红(为问封姨)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飚转)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菩萨蛮(荒鸡再咽天难晓)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浪淘沙(紫玉拔寒灰) 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 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于中好(尘满疏帘素带飘)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河传(春浅) 清平乐(泠泠彻夜) 清平乐(风鬟雨鬓)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青衫湿遍(青山湿遍)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如梦令(正是轱辘金井)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昭君怒(深禁好春谁惜) 点绛唇(别样幽芬) 点绛唇(一种蛾眉)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南歌子(暖护樱桃蕊)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疏影(湘帘卷处) 东风第一枝(薄劣东风) 望海潮(汉陵风雨) 金菊对芙蓉(金鸭消香) 御带花(晚秋却胜春天好) 风流子(平原草枯矣) 摸鱼儿(涨痕添) 东风齐著力(电急流光) 大酺(只一炉烟) 月上海棠(原头野火烧残碣) 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满庭芳(堠雪翻鸦)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眼儿媚(莫把琼花比淡妆) 水调歌头(落日与湖水) 凤皇台上忆吹箫(锦瑟何年) 剪梧桐(新睡觉)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红窗月(燕归花谢)
【年代】:清【作者】:纳兰容若【作品】:金缕曲【内容】: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作品】:卜算子【内容】: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作品】:采桑子十二首【内容】: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非关僻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丝上柳条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编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严宵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汗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数盏残钟,一穗灯花似梦中。以上纳兰性德作品《采桑子》共12首【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作品】:长相思【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作品】:点绛唇【内容】: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作品】:画堂春【内容】: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的全部诗词: 如梦令 清平乐 青衫湿 生查子 相见欢 昭君怨 如梦令 如梦令 长相思 相见欢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鹧鸪天 生查子 鹧鸪天 鹧鸪天 点绛唇 咏风兰 点绛唇 蝶恋花 木兰词 卜算子 新柳 采桑子 采桑子 酒泉子 蝶恋花 采桑子 画堂春 浣溪沙 浣溪沙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临江仙 寒柳 减字木兰花 柳枝词 秣陵怀古 浪淘沙 菩萨蛮 采桑子 采桑子 浣溪沙 记征人语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浪淘沙 河传 采桑子 南乡子 为忘妇题照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蝶恋花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高楼望月 菩萨蛮 菩萨蛮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盛京 满庭芳 浣溪沙 梅花落 江行 临江仙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如梦令 如梦令 金缕曲 慰西溟 天仙子 渌水亭秋夜 浣溪沙 眼儿媚 咏梅 汤泉应制 扈驾西山 朝中措 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摊破浣溪沙 浣溪沙 姜女庙 浣溪沙 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踏莎行 浣溪沙 蝶恋花 谒金门 减字木兰花 新月 虞美人 金缕曲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浪淘沙 望海 好事近 山花子 清平乐 采桑子 浣溪沙 浣溪沙 生查子 荷叶杯 浣溪沙 浣溪沙 菩萨蛮 虞美人 秋夕信步 临江仙 虞美人 曹子建七哀 拟古 折杨柳 拟古 梦江南 虞美人 虞美人 鬓云松令 沁园春 南乡子 天仙子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玉连环影 落花时 采桑子 采桑子 九日 南楼令 塞外重九 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 菩萨蛮 菩萨蛮 清平乐 清平乐 发汉儿村题壁 于中好 于中好 于中好 百字令 宿汉儿村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南歌子 古戍 风流子 秋郊射猎 清平乐 琵琶仙 中秋 望江南 咏弦月 浣溪沙 赤枣子 临江仙 景山 蕉园 净业寺 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梦江南 清平乐 忆梁汾 渔父 于中好 咏史 采桑子 点绛唇 减字木兰花 临江仙 孤雁 汤泉应制 汤泉应制 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 扈跸霸州 雄县观鱼 柳条边 班婕妤怨歌 茅斋 芳树 密云 古北口 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 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山海关 兴京陪祭福陵 玉泉十二韵 玉泉 南海子 南海子 南海子 汤泉应制 入直西苑 菩萨蛮 于中好 于中好 水调歌头 题西山秋爽图 明月棹孤舟 海淀 拟古 拟古 详文参考: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364.shtml

文章TAG:知否知否诗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诗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