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教案,谁能给我一个好一点学前班废纸利用的手工教案
来源:整理 编辑:去留学呀 2023-11-13 07:47:57
1,谁能给我一个好一点学前班废纸利用的手工教案

2,利用废旧物品做时装秀教案怎么写
,将获得魔法棒成为小魔仙。让幼儿学会“变废为宝”。 2、让幼儿回味总结此课中体验到得乐趣与所学到的知识。 四、延伸环节: 1、借用小魔仙的魔力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出示环境被废旧报纸污染的图片,延伸出我们应怎样减少环境污染的知识。 2、我们运用撕贴的方式,利用废旧报纸制作时装秀的衣服。 3、我们可以开动脑筋学会利用更多废旧品来制作不同的东西,以此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爱我们大自然。 教学反思 1、备课过程前,我曾担心可以再改造啊,比如废旧衣服的材料拼搭个小人儿小动物啥的或者重新改做一件宠物衣服等等都是啊
3,谁有关于变废为宝的资料为班会准备的字数不要太多
11月10日下午,我校团委以纪念少先队建队59周年为契机,八年级三班班主任傅凌群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变废为宝。 在班会上,主持人介绍搜集来的有关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资料;全班学生还讨论每天我们产生的垃圾哪些是可以再利用的;同学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物完成的工艺制品作品展示,边作解说;最后以游戏互动来结束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在欢乐的游戏中体会到了节约的重要性,并对“变废为宝”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此次班会,培养了环境危机意识,规范少先队员的环保行为,宣传了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环保理念。可以用竹夹子,吃了冰淇林的的小棒子做个小飞机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4,急求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九课废旧物品的妙用的教案
9 废旧物品的妙用活动目标:1、引导儿童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儿童的动手和探究能力。2、简单认识可回收垃圾,并有按照要求投放垃圾的初步习惯。3、能正确使用家庭工具,独立完成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创意。4、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重点:了解可回收垃圾、创意制作 、正确使用简单工具。活动难点: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1、课前加工一个可利用的废物品。2、上网搜查,哪些物品可回收,哪些物品不可回收。3、通过查看有关书籍或通过问别人,了解环保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1、 让学生说说哪些物品可回收,哪些物品不可回收。2、 展示课前加工好的废物利用品,说说自己是怎样做成的?3、 板书课题:废旧物品的妙用二、主题活动 (一)环保小侦探1、观察家里有哪些废旧物品,再看看哪些已经被再次利用了。说说是怎么利用的。2、再观察课室里够不够环保,是否能做到废物利用。3、检查自己所用的物品,是一次性还是多次性用品。(二)废物利用大展示把一些课室桌椅摆成弧形,当作展台,把学生课前做好的废物利用手工品摆上来,组织学生边参观边评价,说说大家的发现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三)我为环保献一计1、 说说你从别处了解到的关于环保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2、 小组讨论: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点什么?3、 从自己身边做起,看看在班里能增设什么环保设施。板书设计:后记:学生能正确使用家庭工具,独立完成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创意。学生都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5,鸡蛋壳拼贴画教案
活动内容:美丽的花瓶
目的要求:1、学习用蛋壳拼贴图案的方法。掌握好比例,图案大小适中。
2、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增强手部肌肉的协调性。
3、 能根据过去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扩展思路,发展创造性。
准备: 1、选择较完整的鸡蛋壳,洗净擦干后备用。
2、油画棒、浆糊、抹布、彩条纸、深色做底的图画纸,每组若干。
3、事先制作2-3幅范画,张挂在室内,共幼儿欣赏。
过程:(一)欣赏范画,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1、请幼儿共同欣赏室内的蛋壳画,让幼儿讨论这幅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通过欣赏和讨论,知道废旧材料也可以用来制作美丽的画面,这些是用蛋壳压碎后拼贴成的图画,叫蛋壳拼贴画。
2、提出活动要求,“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做一个变废为宝的游戏,看看谁是最能干的小工人。”
(二)学习制作蛋壳拼贴画
1、 讨论制作方法,再次观察并让幼儿讨论:你觉得这幅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如果让你做,你准备用什么步骤和方法做?
2、 讲解制作方法。
(1) 蛋壳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画面,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蛋壳来制作一瓶美丽的花。在深色的纸上用浅色油画棒勾出轮廓,比例要适中。
(2) 将蛋壳压碎(不要太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形状、大小适宜的部分 抹上浆糊,先沿轮廓线粘贴`,然后再用蛋壳将中间部分拼贴满。
(3) 用彩条折或揉搓成美丽的花朵,贴在花瓶上方。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 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指导他们先用较大块的蛋壳拼贴,注意不贴到轮廓线以外,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指导他们用深浅颜色不同的蛋壳在“花瓶”的中间部分拼贴出简单的图案。
2、 启发幼儿将彩纸用折、剪、揉、搓、拼等方法制作花卉。
(四)讲评
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活动室,让大家说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6,变废为宝主题班会主题
活动目标:
1、让同学们认识到塑料制品的危害
2、变废为宝,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力,把塑料瓶做成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装饰品或卖钱。
3、树立孩子们爱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关于塑料制品污染的图片。
2、一些塑料瓶工艺品的图片。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些手工工具如:剪刀、各色毛线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看塑料制品污染的图片。
通过观看图片学生们有没有想说的?讨论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犯过同样的错呢?
活动二:看视频短片,了解塑料制品
为什么这么有用的塑料瓶会造成这么大的污染呢,我们来看一个科普短片。
1、塑料制品作为质轻,防水,防腐蚀的新型材料,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
2、目前处理废弃塑料的方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方面有:填埋作业法和焚烧发。
3、塑料制品分解要200年以上
活动三: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塑料制品的污染呢?
1、少买带有塑料制品包装的东西。
2、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瓶要注意回收再利用。
3、不要乱丢塑料垃圾,看到要及时捡起来。
活动四:制作
一、同学们,废弃的塑料瓶是可怕的垃圾,我们是否能变废为宝呢?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头脑风暴”。
1、动脑筋想一想,你可以把这些塑料瓶变成哪些有用的东西?出示塑料瓶(饮料品、易拉罐、油桶)
2、你的家长可以把它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
3、在生活中,家里收集了废旧瓶子是怎么处理的呀?
那你们知道工厂回收这些废物是怎么利用的吗?
4、学生先说,教师进行资料补充!
二、动手制作,巧用纸张
1、小组比赛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这么聪明,老师要考考大家,请你给塑料瓶大变身,把它变成一种有用的东西。可以折、剪、捡、画都行。小组讨论一下,最好每个人都不同, 看看那组在最短的时间里,展示的东西最多。
学生讨论、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长汇报情况
1)可能会做成花篮、娃娃、帽子……表扬他们真会动脑筋,真有办法。
2)展示的种类多的组,表扬他们手真巧,真聪明。
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加倍爱护这个唯一的、美丽的家园。
3、同学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让我们细心观察、发现,动手动脑让有限的资源无限的使用,用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
4、同学们课下继续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下次课我们开个小小展示会!
7,垃圾堆里有什么教案示例
活动设计背景 农村幼儿卫生习惯较差,大班的孩子很多,虽经常强调,但随手乱扔的现象仍较普遍,有的孩子即使在幼儿园里会注意不乱扔,但走出校园就开始不自觉了,在他们回家的路上,经常会看到土埂上的白色面包袋,水田里的零食包装袋、泡沫餐盒等,究其原因,除了成人的影响以外,更多的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乱扔是不好的行为以及乱扔的后果,由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身边的垃圾,知道不能乱扔垃圾。 2. 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培养幼儿保持环境清洁的习惯。 3. 感受到脏乱环境的弊端和清洁环境不同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垃圾,不随手乱扔垃圾。 难点: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让幼儿保持环境清洁从动手捡拾垃圾开始。 活动准备 1. 图片、课件。 2. 寻找观察了身边周围清洁和脏乱的不同环境。 3. 幼儿自制装垃圾用的纸袋。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认识什么是垃圾,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 1. “香蕉、苹果等吃剩下的皮、果核就变成了垃圾。” 2. “用完的电池、喝完的酒瓶、写完的作业本乱扔掉就是垃圾。” 二.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并指出图片中有哪些是生活垃圾,看到脏乱的环境和清洁的环境有什么不同感觉。 1. “吃剩的瓜子壳,倒掉的饭菜、鱼刺、骨头,做饭剩下的蛋壳、菜皮,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各种废旧塑料袋、纸屑、纸杯、易拉罐等都是垃圾。” 2. “周围的邻居、路上的行人、车上的乘客、风景区的游客等如果把垃圾乱扔,就会把各个地方弄得又脏又乱。” 3. “你们看到又脏又乱的地方有什么感觉?看到清洁干净的地方又是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乱扔垃圾。 1. “在家里你把垃圾扔在什么地方?”(垃圾桶里,院子的角落里,簸箕里的,塑料袋里等。) 2. “如果你在田边、土埂上、马路上、校园里发现了零食袋、废纸、瓜果皮怎么办呢?”(拾起来,找找附近的垃圾桶,扔到桶里;捡回家,扔到簸箕里……) 3. “你在放学路上,出去玩的时候吃了香蕉、瓜子、面包、饮料等后的香蕉皮、瓜子壳、包装纸、饮料盒等都丢在哪里呢?”(带回家扔到垃圾桶里) 4. “你在路上、水田边、汽车和火车上、船上有了垃圾后怎么办呢?能不能乱扔?”(放在口袋里带回家,扔在车上和船上的垃圾桶里,不能扔在路边、田里、车窗外、河里。) 5. “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怎么办?”(告诉他不要乱扔垃圾,请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6. “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要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装垃圾?”(大部分的垃圾最后都被埋入了土里,塑料袋埋入土里很久很久都不会腐烂。) 四. 组织幼儿“我爱清洁”的实践活动。 寻找教室里,走廊上,操场等幼儿园各个地方,把垃圾捡入自己制作的垃圾袋中,最后扔到垃圾桶里,强调活动安全。 五. 组织幼儿洗手,教师总结、评价。 六. 活动延伸: 1. 装饰自制的垃圾袋,让垃圾桶变得美丽。 2. 提醒幼儿随时注意保持身边环境清洁,不乱扔垃圾,引导幼儿制作“垃圾的分类”图。 3. 把垃圾变废为宝,引导幼儿用挂历、纸杯、果冻盒、饮料瓶等废旧材料自制玩具,装饰班级。 教学反思 一. 在准备活动前,开始是想让幼儿自备塑料袋作为垃圾袋的,因为那样会较为方便,但考虑到塑料袋自身也是一种白色垃圾,所以在课前组织幼儿自制了纸质的垃圾袋。 二. 在引导幼儿讨论身边看到的垃圾时,在家里、马路上、水田边、土埂上是他们有生活经验的,幼儿的的回答较积极,而在火车上、船上是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要特别告诉幼儿车上和船上也有垃圾桶,别把垃圾扔出车窗外和水里。 三. 幼儿对“垃圾都到哪里去了”感到好奇,如果这里采用图片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垃圾的处理和降解程度,幼儿对环保的认识会更深些。 四.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幼儿对垃圾和保持环境清洁有了一定的认识,讨论内容较多,但都是他们常见的,活动氛围较好。 五. 实践活动较活跃,幼儿参与度高。
文章TAG:
变废为宝教案 谁能给我一个好一点学前班废纸利用的手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