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词语解释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和拟人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 3、谈笑的有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

陋室铭词语解释

2,陋室铭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这是一所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在这里(与我)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不懂文化的人。在这里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演奏声使我的两耳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它好比)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品德高尚的君子住在那里)又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翻译

3,陋室铭一词多义

陋室铭: 一词多义: 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4.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犹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一词多义

4,陋室铭中 何陋之有 有什么含义

字面理解是陋室里面没有什么简陋的,而结合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昭示作者淡泊名利,自我满足的一种精神状态! 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学生明确: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教师板书:引经据典 表态度

5,陋室铭的解释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词语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弹奏)今义(调动) 丝竹:古义(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管弦乐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惟吾德馨,名词作动词,品德高尚而名声远扬。 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漫上。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名词作状语,使……变绿。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坐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6,陋室铭的翻译

译 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7,陋室铭的解释 单个的惟馨上鸿儒白丁素乱劳

惟:介词。表原因。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上(苔痕上阶绿):长到。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素:不加装饰的。乱耳:扰乱。劳,使……劳累。全文如下: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8)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6)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指示代词,此,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介词。表原因。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 (13)案牍:dú。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5)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的文字。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上(苔痕上阶绿):长到。
惟:介词。表原因。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上(苔痕上阶绿):长到。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素:不加装饰的。乱耳:扰乱。劳,使……劳累。

文章TAG:陋室铭意思  陋室铭词语解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