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科隆大教堂(K?lner Dom)是德国科隆市的地标建筑,建于1248年至1880年间,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迹。它是欧洲最大的古代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中世纪教堂之一。科隆大教堂长约144米,高约157米,历经多次修复和重建,现为天主教主教座堂。

2. 为什么黑的
在普遍的印象中,教堂通常是白色的。但是,科隆大教堂却呈现出黑色。那么,为什么科隆大教堂会变黑呢?
答案在于大教堂所使用的石材。科隆大教堂的建筑使用了灰色的石灰岩,这种石材比较敏感,容易与大气污染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形成稠密的黑色沉积物。这种沉积物难以清除,因此大教堂逐渐呈现出黑色的外观。
3.黑色的历史
实际上,科隆大教堂最初并不是黑色的。它的外观经历了多次变化,最早时呈现灰色,后来变成白色。但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气污染严重,科隆市的石灰岩建筑开始变黑,科隆大教堂也不例外。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建筑变黑是一种灾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色逐渐成为科隆大教堂独特的特色,也体现了历史的沉淀和生命力。
4. 现代保护措施
现在,科隆大教堂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个历史遗产,科隆市政府和教堂管理方一直在努力。他们使用特殊的清洗设备和化学物质,尽可能地清除黑色沉积物和污垢。此外,政府也在限制汽车尾气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减轻污染对大教堂的影响。
总的来说,科隆大教堂之所以呈现黑色,是由于建筑所使用的灰色石灰岩与大气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黑色沉积物。虽然它的外观不太美观,但是黑色也成为大教堂的一个独特特色,反映了德国历史的沉淀和生命力。现代人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大教堂,让它永久地保存下去。
文章TAG:科隆 科隆大教堂 教堂 为什么 科隆大教堂为什么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