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清朝八旗分别是哪几旗

1、镶黄旗,地位:上三旗之首,旗主:皇帝亲统。2、正黄旗,地位:上三旗,旗主:皇帝亲统。3、正白旗,地位:上三旗(顺治帝时纳入),旗主:皇帝亲统。4、镶白旗,地位:下五旗,旗主: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5、正红旗,地位:下五旗,旗主: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6、镶红旗,地位:下五旗,旗主: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7、正蓝旗,地位:下五旗(被多尔衮降入),旗主: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8、镶蓝旗,地位:下五旗,旗主: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八旗子弟姓氏包括:佟(佟佳氏) ,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扩展资料: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朝八旗分别是哪几旗

2,满清的八旗是哪些

历史上的清朝八旗是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分布大致是这样的:1、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2、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3、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4、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5、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6、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7、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8、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八旗地位高低分为两种,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和下五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1、上三旗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上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每旗设满、蒙、汉三军,分别为镶黄满、镶黄蒙、镶黄汉,正黄满、正黄蒙、正黄汉,正白满、正白蒙、正白汉。2、下五旗清朝入关前下五旗为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入关后顺治皇帝凭借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力量,掌握正白旗,拨出正蓝旗,下五旗调整为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下五旗主要任务是驻守京师和各地。雍正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统治,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外佐领)和府属佐领(内佐领)的隶属关系,其占主要部分的旗分佐领,实际上亦由皇帝直接控制。扩展资料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旗

满清的八旗是哪些

3,清朝八大旗是哪八大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 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 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 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 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 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 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 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 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 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 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 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 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正黄旗 : 上三旗之一。 【清末期管辖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满州八旗中人口最多) 【总人口】:约15万人 【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 镶黄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 正白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郭布罗婉容、荣禄 * 正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名人】:和珅(乾隆时的奸臣)老舍 * 镶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珍妃(光绪帝的宠妃) * 镶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 * 正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之皇后阿鲁忒氏之父) * 镶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名人】:侯宝林(相声家)、慈禧(咸丰帝皇贵妃)、肃顺(辛酉政变中遭处死的户部尚书)

清朝八大旗是哪八大


文章TAG:满清八旗  清朝  八旗  分别  满清八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