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是腊八节。那天将有一个棒球俱乐部。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棍会”。届时,丽江将会人山人海,满街都是竹木农具、果树和鲜花。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会议由“青年会”演变而来,最初是在寺庙里举行的庙会。清初以后,会址移至丽江古城,逐渐发展成为春耕用的竹木农具集市。近几年增加了果树苗和花卉盆景的交易内容,会议地点也从古城搬到了新城。

5、 纳西族为什么有殉情 风俗?

历史习俗(殉情)滇西北的丽江地区是纳西族一个人们聚居的地方。纳西族勤劳的人民创造了古老而神奇的东巴文化。然而,在这样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却有着同样神奇的爱情悲剧,那就是纳西族的殉情风俗。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有大量的殉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很多民族中都是罕见的。青年男女因为各种原因相爱,不能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相遇,一起死去。

而朋友之间要遵守古规,对密友守口如瓶,绝不泄露。个别烈士也会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母亲也会保密。大部分烈士会选择在山上植被茂盛,险峻而人迹罕至的地方上吊。纳西族很久以前曾经是一个崇尚恋爱婚姻自由的民族,这一点从纳西族的很多东巴典籍和民间传说中都可以看出来。殉情的盛行始于明清。原因是云南通志稿认为是“未婚男女,有教养,深爱。”

6、 纳西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纳西族 风俗I、纳西族风俗概述:自古以来,纳西族就是怕死怕不火化。但改革后,纳西族在满汉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火葬的习俗逐渐改为土葬。随着土葬的盛行,纳西族的丧葬礼仪注入了许多满汉习俗。但由于纳西族生活在高原坝区和河谷地带,交通不便和纳西族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了各地风俗不同。

(1)临终前的“孝”、“捂嘴”习俗:纳西族非常注重对老人的孝道。除了在老人健康的时候照顾老人,一旦到了60岁,他们还会在老人去世的时候为老人准备棺材。最好的棺材是柏木板,现在一般用松木板。先做成厚厚的木板状存放在楼上通风阴凉的地方,用的时候再做成棺材。有的人直接做棺材用。一般认为这样做可以为老人祈求更多的生日。

7、 纳西族的殉情 风俗是什么样的?

纳西族风俗,让两个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纳西族人相遇,一起死去,然后找一个高山或者茂盛的地方上吊。东巴教认为殉道者受到“风流鬼”的诱惑,是人之所以无助的原因,是鬼神所致。所以纳西族还有另一种葬礼风俗,叫做“大祭风”,纳西语是“哈拉里肯”,用来超度非正常死亡的灵魂。根据死者是否有后代而超度到不同的地方。只死了两个人,但是大祭祀的规模非常大。

纳西族是古羌人后裔,一直追求相对自由的婚姻关系。纳西族先民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女性地位非常高。清朝以后,汉族的婚姻制度与纳西族发生了冲突,宗法社会与母系社会发生了碰撞,使女性的意志得不到尊重,直接决定了她们的婚姻,年轻人不断摩擦却无力反抗,导致殉情现象激增。当时默认的是母系社会,允许这个风俗发展。

8、 纳西族三多节的 风俗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丽江的纳西族人,身着喜庆的民族服饰,从山中的平坝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北岳寺,在三多前奉上香酒肥肉,燃上浓香,跪拜磕头,虔诚祭祀,祈求三多神灵保佑纳西族人民幸福、庄稼兴旺、六畜兴旺。然后,在寺庙周围的大树、小溪下,炊烟袅袅,聚在一起野餐;在古庙前的地上,我日夜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二月的丽江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粉白相间,菜花浅黄。

因此,除了祭祀活动,人们还会野餐,举行赛马、二重唱和舞蹈比赛,并去离北岳庙不远的玉峰寺观看著名的山茶花盛开。从1983年开始,三多节不仅成为丽江最大的节日纳西族群众的节日,也成为北京、昆明、四川等地同胞的节日纳西族,大家用充满纳西族民族特色的歌曲、服饰、绘画等形式展现纳西族深刻。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纳西族  风俗  丽江  云南  纳西族的风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