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充分肯定了白话文学在白话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对吗?是的,胡适在书中写了白话文学(又称文学革命)白话文学历史。他还强调了白话文学所做出的两个重要贡献:一是将文学史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白话文学,不局限于中国古典文学;其次,文学发展史从单个作家的成就转变为文学思想的变迁,从而形成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白话文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在通俗文学作品中使用,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剧本、小说,以及宋元以后的一些学术著作、公文等。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在全社会广泛使用。作为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胡适深谙思想内容与文体形式的关系。“我也知道白话文不是新文学,我也知道新文学必须有新思想、新精神。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旧文学不是指旧时期的文学,而是指旧性质的文学,以文言文体、内容新颖、革命思想为特征。延伸资料:“白话”与流行口语关系密切。白话文比文言文容易,说话时能清楚地表达人的意思。文言文很难理解字面意思,必须开动脑筋,反复思考,才知道自己的意思。白话文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它简明易懂。
"白话文学历史"(胡适)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摘抄代码:7nli书名:白话文学历史作者:胡适豆瓣评分:7.8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份:199801第282页内容描述:。作者以全新的思维和结构框架,揭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突破性成果有:(1)打破了以往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架,将视野拓展到经典作家作品之外的广泛领域,大大拓宽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
3、白话文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919年五四前后从北京到全国的一场划时代的文化体育改革运动。它主张书面语用白话文或语体文代替文言文。白话文运动最初是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发起的,后来在“思想革命”中发展起来,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主要有胡适(1891 ~ 1962)、陈独秀(1880 ~ 1942)、钱(1887 ~ 1939)和鲁迅(1881 ~ 1936)。
白话文运动的历史背景文言文原本是对古人口语的总结,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到了西汉,封建统治者独尊儒术,记录这些经典文言文成为千古不变的模式。后世的文言文离实际口语越远。这种情况不能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唐宋以来,书面白话文逐渐兴盛起来。首先,佛教教义以接近口语的“变文”和“语录”的形式传播。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和市民阶级的兴起,出现了当时用口语写成的张辉小说。
4、谈谈胡适对 白话文学的观点有何影响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胡适的《论文学改良》不仅在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更在于胡适这位文学革命先驱所体现的责任感和敏锐度。当时在异国求学的胡适,关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行着深入的思考,表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文章TAG:白话文学 五四运动 提出 白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