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经

http://www.dglib.cn/libonline/alone/daodejing.htm

道德经

2,道德经全文

http://www.sanching.org.tw/book/book1.htm自己上去看。有原文全文和白话译文的。

道德经全文

3,道德经全文

哪个打不上来的 重复字很多http://www.dglib.cn/libonline/alone/daodejing.htm自己去看把

道德经全文

4,道德经 是什么

唯心主义中宇宙的存在与运行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5,关于道德经

大道,是指在介于阴阳之中,世间万物依此生存发展。解释就是:大道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描述。天地初始,万物滋生,无是一切的开始,是一切的根本(本源)(姑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追求无为,柄天而为,这一段古文其实是介绍“道”的产生,按照《易经》来说,需要用“元”来解释,元包含天,地,人三才,一切由此演化,其前不见历史,后不见源头,更接近于“道”的存在
就说道客观存在,但无法用语言解释,能说出来的都是似道非道的,或者说是道的糟粕。

6,道德经的内容是什么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
古人老子围绕(道)而展开的一系列论述
核心就在于第一句话 道可道非常道

7,道德经是啥

只要看过道德经悟了的人就会说万物没有大小,万物,空间,时间,其实重未存在过。之所以你觉得它存在只不过是心里面的幻相投影而已。你的心不再理会这些东西 ,你就会发现你重来没有思考过。更加没有上下移动过。万事万物,空间,时间,上下移动等等都只不过是投影在心里面的幻幻相感觉而已。六根清净禅定觉悟了,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跟你心一点关系都没有。准确的说 你重未存在过。有点像佛教的涅槃寂静的说法一样。 道德经 表达的意思就是。 明心即是道,道即是心,道即是虚无,虚无即道。 道无形无态,道不所在,也无所不在。 道即是你,你即是道。道无善无恶也无量无德。 一切都是道法自然而已。 所以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从道论上讲,没有谁是主宰,造物主,全能者 谁又是无所不能,独一无二的等等这些都是不成立的。 眼睛看到的万物是由心而创造的幻象 。一定要立个造物主的的话。那就只能是自己,一切都是自己意识创造的相。在你心里自然而生。所以老子说道法自然 。 然后又说,道法自然而无法也。意思是所有的一切诸法都是自己心里面生出来的相。有相就有法 无相就无法。 故而《道》就是无形无相也无态 。 居而《心》就是明为镜无善无恶。 然而《法》就是有形有相皆为法 。 道为无,法为有,两者相辅相生,相辅相成 。 相生相灭 ,有无相生 ,连绵不绝运运而生,故为万物也。 这一切全凭自己心里一念 。自己即道又即虚空。 虚空即道,道生一念,道生二念,道生三念,一念一众生 。众生皆出,众生皆念,万物皆出,因缘皆生。 因缘和合世界皆成。众生皆在有无之间 ,只因贪欲妄想所困不能证《道 》而源源不断的造念不能脱离苦海而已。岂不知自己原本就不生不灭皆虚空即道也。 外界一切皆为自己心中连连不断发出念的幻象 。 故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皆为有无相生也。道,有,无,三者相合组成世界万物 。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三合归一的结果。换一种方式看待 。 道是本心,有是幻相,无是虚空。 道即是心,相即是法,无即真我→(涅槃寂静) (这里是有点像西方的,圣父,圣灵,圣子,三合归一 为神的概念了,只是换了名字而已 ) 说白了就是三合归一 ,万事万物都在这里面演变 。 也是《易经》太极生两仪发展规律来推算万物未来之根本所在。说白了就是在因缘和合里面找因果找规律。 故而常说,精通数术之人难成大道也。因为他们只会按师傅的找规律慢慢算。很难觉悟真理大道。 岂不知万物乃众生之念本就诸法无常 。计算也只能计算个大概,事事无绝对。道有不测風雲。万事万物乃众生之念和合而成。根本没法算。 这就是 道德经 的最高境界 ,也是老子一直在描述的东西 。也就是道。要想悟道 ,必先明心也就是抛弃一切贪欲幻相内心不再造相 ,在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 。你就会明白 。 你也可以理解成道教的打坐,佛教的禅定。道理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最终结果也一样。 境界到了《道》就自然出来了你就明白了。 就跟 道德经 里面讲的一样 ,道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就不是道。只有自己到达了那种境界 明白了其中的真理 。才能感悟得到,《道》究竟是怎样的感受 。 旁人无法为你完全描写出来 。一切全靠自己。 一问道德一问心, 问心皆在红尘里。 万相万法皆虚无, 悟得正道方如夢。 明心,无心,亦有心,全在心中皆道心 诸法,无法,亦有法,全凭幻象皆道法 。 一切幻象皆是空 , 悟道皆在浮雲中。 明心证道涅槃静, 觉悟醒来方如夢。
老子写的书!
《道德经》dào dé jīnɡ 指《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 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文章TAG:道德  道德经  道德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