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有多少残疾儿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一项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39.5万,每年新增0-6岁残疾 儿童约19.9万,其中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高。全国0-6岁残疾儿童约139.5万每年新增近20万, 在中国0-14岁儿童中,有残疾儿童900余万人,占 全国同龄儿童总数的2.66%。 

中国有多少残疾儿童

2,视力残疾儿童身体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视力残疾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与普通儿童有着相同的规律,也是呈波浪形上升的。但多项研究表明:视力残疾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要比普通儿童缓慢;身体素质也比普通儿童差;体态也不及普通儿童匀称,脊柱异常等不良体态比较多见。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学者对我国的部分在校视力残疾儿童进行了身心发育调查。调查发现,视力残疾儿童在身高、体重、坐高、大腿围、肩宽、骨盆宽等项的发育等级都低于普通儿童。身高和骨盆宽的差异十分显著。 影响视力残疾儿童身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出现视力残疾后,儿童学习、活动机会受阻的程度。如果给视力残疾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和合理的营养,身体发育的不良状况将会大大改善。

视力残疾儿童身体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身体残疾的孩子缺少什么

不清楚你具体问的是哪方面,但一般身体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不要让别人给他异样的眼光,多给小孩做做心理辅导,让他能适应身体残疾这个现实。
自信,方便,会有残疾心理需要旁边的人给与帮助,让他知道他行
家人的关怀,同学的尊重,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相信你的梦想,努力奋斗下去!
身体残疾的孩子缺少自信,缺少家庭的关怀~通过关怀使他有自信心,这个孩子就有救了
什么都不缺,只需要有面对社会的勇气
残疾老师、学生的幸福渴望 还有一位残疾大学生的故事:“小时侯,傻傻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五岁那年,到该上幼儿园的时候,才知道我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不同

身体残疾的孩子缺少什么

4,三类残疾儿童指的是哪三类

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
智残、体残、肢残。1. 智残智残人士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能反映自己的意见,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属于弱势当中的弱势。2. 体残指除四肢以外身体躯干部位缺损伤残的残疾人。3. 肢残肢体残疾的简称。区别于大脑思维缺陷和心理残疾,一般来说肢残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如车祸、工伤、骨髓骨质病变造成的截肢等。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残疾儿童入学工作”顺利进行。
1.听力语言残疾儿童2.脑瘫儿童3.孤独症儿童
是运动残疾、智力残疾、听力残疾吗?
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

5,中国目前的残疾儿童有多少

我国关于残疾人的定义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 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这一定义与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是一致的。目前我国五类残疾人共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 的5%,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各类残疾人所占比例为:视力残疾人占14.6%,听力言语残疾人占34.3%,智力残疾人占19.7%,肢体残疾人占14.6%,精神残疾人 占3.8%,多重和其他残疾人占13%。 残疾儿童是 600多万
中国有658万残疾儿童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啊
目前我国五类残疾人共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 的5%,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各类残疾人所占比例为:视力残疾人占14.6%,听力言语残疾人占34.3%,智力残疾人占19.7%,肢体残疾人占14.6%,精神残疾人 占3.8%,多重和其他残疾人占13%。

6,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适龄残疾儿童残疾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途

《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了以下就学途径:第十七条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接受普通教育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就近到普通学校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普通教育,但是学习生活需要特别支持的,根据身体状况就近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一定区域内指定的具备相应资源、条件的普通学校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第十八条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经教育、康复训练,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学校可以建议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将其转入或者升入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在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难以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学校可以建议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将其转入指定的普通学校或者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同问。。。

7,对残疾儿童应该注意哪些事

  首先,残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强烈。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渴望人们尊重他们。只言片语的不尊重,都可能严惩刺伤他们的心。正因为如此,残疾孩子的家长往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颗容易被伤害的心。  其次,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老师和好心的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第三,残疾孩子更容易缺乏自信,有的可能产生自卑。他们往往暗叹命运之神太不公平,为什么把不幸留给自己。他们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同时,会认为自己不幸,许多该做的事情做不来。他们遇到的挫折更多,于是面临更多的自信与自卑的选择。  第四,残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在每个残疾孩子心里,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  作为家长,应该了解残疾孩子的心理,尤其要认真体察孩子的种种想法,这会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帮助更加有的放矢,增强效果。  为了孩子,家长应首先调整自身的心态,千万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这些话占据头脑。中国有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既成的现实不能再作选择,但是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家长的精神被压倒了,顾影自怜,还怎么去激励孩子奋勇拼搏?残疾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在不断调整心态的同时,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  一、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让“命运不公平”的思想见鬼去吧  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会关心、帮助残疾的孩子,然而也有少数道德欠佳的人会用“瞎子”、“聋子”、“瘸子”这些不恭的语言甚至用动手动脚的欺侮行为对待他们。要教育孩子在适度忍耐的同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个别人:“你们这样做讲道德吗?”“你们欺侮残疾人算是真本事吗?”  二、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可能上学的,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最好上残疾儿童学校;没有残疾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残疾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虽无特长,也有相对的优势。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  三、对残疾孩子认真呵护是必要的,但应该适度,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应该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以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切不可以过分地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四、给孩子成功的机会。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点没有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以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精神——不断追求成功。  五、支持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特别是有较多残疾孩子参加的群体活动。这样做不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会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有的家长总把残疾孩子放在自己的过度保护之下是不好的。残疾孩子也需要“放飞”,需要交往,需要朋友

文章TAG:残疾  残疾儿童  儿童  中国  残疾儿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