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求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2,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应如何称呼

14以下的叫小妹妹,小朋友,小姑娘;14-20的叫美女,同学20-30的叫美女30-50叫大姐,主要看你多大了现在不能叫小姐,叫小姐不欠揍也找骂,那是过去的叫法了女士基本成年的通用,但是30以下的叫女士会觉得你土,自己斟酌哈
lady是指18-25岁的女孩子 往后就是miss了

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应如何称呼

3,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4,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什么称呼

1. 不满周岁称做叫:襁褓; 2. 2~3岁称做叫:孩提; 3. 女孩7岁称做叫:髫年; 4. 男孩8岁称做叫:龆年; 5. 幼年泛称称做叫:总角; 6. 10岁以下称做叫:黄口; 7. 13~15岁称做叫:舞勺之年; 8. 15~20岁称做叫:舞象之年; 9. 12岁(女)称做叫:金钗之年; 10. 13岁(女)称做叫:豆蔻年华, 11. 15岁(女)称做叫:及笄之年; 12. 16岁(女)称做叫: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 20岁(女)称做叫:桃李年华; 14. 24岁(女)称做叫:花信年华; 15. 至出嫁称做叫:梅之年; 16. 至30岁(女)称做叫:半老徐娘; 17. 20岁(男)称做叫:弱冠; 18. 30岁(男)称做叫:而立之年; 19. 40岁(男)称做叫: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0. 50岁称做叫: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 60岁称做叫: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2. 70岁称做叫: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3. 80岁称做叫:杖朝之年; 24. 80~90岁称做叫:耄耋之年; 25. 90岁称做叫:鲐背之年; 26. 100岁称做叫:期颐。

5,各种年龄的人的称呼

一、及笄之年 笄( ji )是古代束发的簪子。及笄是古代指女子满十五岁。女子满十五岁才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二、弱冠之年 古代男子廿岁行冠礼。因还末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泛指廿岁左右的男子。 三、而立之年(三十而立) 人到三十岁,基本成熟。30---40岁是有作为的年纪。 四、不惑之年(四十而不惑) 人到四十岁,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力。 五、知非之年(五十而知天命) ⒈《淮南子·原道训》:“故蘧 qu3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意思是说到了五 十岁,才知道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人因谓五十为知非之年。《辞海》P1952 ⒉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知道自然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六、耳顺之年(六十耳顺、花甲之年) ⒈ 耳顺:能接受各种不同的意见。——《辞海》。人到六十后,对事物有宽容的态度。 ⒉ 古代用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称为周甲或花甲。 七、古稀之年 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八、耄耋之年(mao4 die3 ) ⒈ ⑴《礼纪·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⑵《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辞海》P1395 ⒉ 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⒊ 八十八岁称为米寿(郭沫若 米字的四点看成两个八,中间有一个十字,所以米是由两个八和一个十字组合而成,即由八十八组合而成)。 九、期颐之年 ⒈《礼纪·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住、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 qu<4 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辞海》P1713 ⒉ 百岁之人称为期颐之年。 ⒊ 九十九岁称为白寿(郭沫若,百字少一横即白字)。

6,不同年龄的称呼

一)25周岁--28周岁之间,为初级剩女,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圣斗士); (二)28周岁--32周岁之间,为中级剩女,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必胜客);    (三)32周岁--35周岁之间,为高级剩女,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斗战剩佛”(斗战胜佛);    (四)到了35周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女,当尊之为“齐天大剩”(齐天大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7,人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特定称谓分别是

不满周岁——襁褓;13岁(女)——豆蔻年华,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半百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扩展资料:一、称谓来历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二、其他古代年龄称谓及笄:指女子15岁。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艾:指50岁。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13岁(女)---豆蔻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半百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
及笄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文章TAG:不同  年龄  称谓  各个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