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如何在10分钟内向外国人完整的介绍中国文化
来源:整理 编辑:去留学呀 2023-07-02 12:26:03
1,如何在10分钟内向外国人完整的介绍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哪怕10年未必讲清。但是要向外国人介绍,就概括为一句话:以和为贵,面子为大。重视权力(power),轻视权利(right)。
2,中国古代文化有哪些
佛、道、儒、中医、武学、阴阳,兵,戏剧、文学、书法等
3,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我认为第一是我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因而奠定了丰厚的文化文学基础,第二是我国的人说话一般比较含蓄,写的文章也比较深奥,第三我国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可以延伸出许多意思第四中国造字很好一是形象生动二是可以开发人们的智力第五我国也善于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例如我国的拼音就是从外国的音标转化而来的
4,在博物馆里有哪些算是中国传统文化
那要看什麽样的博物馆了,像国内的博物馆,基本上里面的物品都算是本国的收藏,都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当然,不排除,一些国外的展品。。。但大部分是国内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所以,有时候还是要自己去理解。。。
5,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请列举出5个以上的文化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6,中国灿烂文化的资料
1.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或丝帛。2.: 文化的勃兴: 文化的勃兴: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3.历法:夏历,到商朝时期逐渐完备,战国时测出 24 节气。4.医学: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5.文学:楚国的屈原,代表作是《离骚》 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6.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7.思想:春秋战争时期形成“百 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 昌盛的文化: 《九章算术》成书;3.张衡 昌盛的文化:1.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2.东汉时,发明了地动仪;4.华佗制成“麻沸散” ;5.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6.西汉末年佛教传入 中国,东汉末年道教在本土兴起;7.司马迁写成《史记》 ;8.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指南针(司南),最早有记载的司南源于战国时期,其实际年代应记载不足而不可考.其发明者也难以查寻(可能来源于百姓生活所发现).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应当算是最早的比较完整的记录了),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人造磁的方法(较接近现代的指南针了).二:火药,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源于炼丹术(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其发明者也同样不可考(不知道是那个道士无意中炼丹练出来的)最早也比较完整的记载来源于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磺法”.三:造纸术 时期:东汉(公元102年到105年间),发明者:蔡伦,发明地点:洛阳.四:活字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
7,中国的对联和传统文化有哪些
这个问题,你问的太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纷繁!即使传统文化专家也可能回答不全你的问题!我只能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她以“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立意微妙”见长;对联大师一定是传统文化专家,传统文化专家不一定是对联大师。 你想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你不免从了解对联入手,必有收获!祝你好运!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巧,平仄协调,内涵丰富,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对联始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了。中国对联与根植在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当中的“阴阳平衡”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又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对联起源于秦朝,古时称为桃符。相传古人将“桃 枝”插于门上以避鬼魅的风俗而来。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文章TAG:
中国 中国文化 文化 如何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