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式巨婴”养成记,和80年相比,如今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中国巨婴

“中国式巨婴”养成记,和80年相比,如今的孩子怎么了?

2018十大网络流行语新鲜出炉,分别是: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巨婴”为什么能够C位出道?从搜索引擎来看关注度在2016年底经历过一次大幅上升后,网络搜索量逐年增加,整体日均搜索量625,之所以能够引起热议,是因为我们身边遇到的,网络上看到的巨婴式成年人越来越多。巨婴字面意思来看,虽然有着成年人的身体,但是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武志红先生的《巨婴国》这样解释到:依赖、自私、脾气大,而当婴儿成长为成人,心理状态却还处在母婴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状态下时,就被江湖人称“巨婴”、“妈宝男”。怎么鉴定巨婴呢?他们一般会有以下两种心理状态:一是“全能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一种非常有杀伤力的病态。它导致一个人把全世界都当成自己的所属品,不能平等对待别人,甚至不把其他人当作生灵,这种心理其实是婴儿早期都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在教育学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二是“偏执分裂”,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脱离现实。有巨婴心理的人一方面内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却很脆弱。内心的牢固是为了保护其脆弱,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质疑,一旦受到质疑就会强烈抵触;不能接受非自己预期的对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陷入忧郁;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内心就会破碎。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这样的巨婴现象,在中国实在是太过常见。有48岁的海归硕士,回国后不肯工作,靠老母亲给的生活费苟活。他母亲已经82岁了,还患有尿毒症,苦苦哀劝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却死活不肯。有赴日留学5年的25岁青年,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生命垂危。原因仅仅因为他嫌弃母亲不能满足他的生活费需求,于是竟拔刀相向。有16岁就成为博士的高材生,是别人眼中的天才,却在毕业前强迫父母在北京为自己买套房。父母无力承担北京的房价,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个博士生又有什么用,我连一套房子都没有,算什么博士。”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巨婴?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有很多人贴合体会让他像“小皇帝”一样。2.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3.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4.包办代替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5.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6.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7.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人们总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却很少人意识到,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大肆泼墨,而恰恰是该给孩子多一些留白,让他们自由发挥。这人生的留白里,没有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你的过分干预,却又在不经意间让孩子知道怎样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和自然相处,让我们的孩子带着爱,更加从容的长大、成人。我们常说对孩子是永远放不开的爱和牵挂,但其实“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