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择校生

择校生有别于借读生,应该也算正式生,以后毕业考试,会考一类的考试手续都是你现在的学校办理,而借读的同学还得回原来的学校去办理有关手续.而且择校生交的钱要比借读生少很多.择校生进校的分数比借读生高.我就是一个择校生,当时每年交2000,三年6000,而借读的同学每年要交5000,三年15000!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55299.html?fr=qrl3

什么是择校生

2,什么是择校生

分数没到分数线 而要花钱买学校读的学生
在你计划内以外的,也叫计划外你想念的学校
就是花钱上好的学校,按规定应该按你的户口所在区域上相应的学校,但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就只有花钱。比如你在香坊区出生想到南岗区上好学校,这时候你就要交择校费了
不在居住范围内 想选择地区外学校的学生就叫择校生
就是 花高费 去自己想去的学校上学 一般是去较好的学校
未完成一个学段【像初中3年,小学6年】的学业而转晓

什么是择校生

3,什么是择校生

非学校正常录取~自己选择进入学校
择校生就是以较低的分数通过缴纳高额学费进入学校的学生 。 计划生就是招生计划内的学生(达到计划分数线) 。 择校分数线比计划分数线稍低,则是择校分数的最低标准 。 计划分数线是招生计划内按考生比例制定的入学分数 。 扩招生就是在计划之外实行的一种招生。
择校生是较低的分数通过缴高额学费进入学校的学生 。 计划生是达到计划分数线而招的学生, 扩招生是计划外实行的招生。
择校生是买进去的 或者志愿不是那学校的
掏钱进好学校。一般来说都是初中高中择校。我不知道你是那里的所以不太好举例子 ,反正就是分不够然后拿几万块钱进去

什么是择校生

4,什么是择校生

非通过中考,考试才被该学校录取的.比如.考这学校还差几分.但又想读这学校.就只有当择校生.然后交一定的择校费.
什么叫择校生? 1择校生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 2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 3普高招生数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就会出现择校问题。什么叫择校呢?就是考试分数不够,但仍然想上普高。例如,某个学校在名额允许的情况下,没有招满学生,任何想进这所学校的人,都可以接收,现在普高招生已经没有最低录取分数线了
有选择学校权利的学生
择校生就是分数差点,但又在学校的择校线之上的可以交钱上
交择校费的,就是择校生。 每个学校所交钱数不同的。

5,什么是择校生

  1 择校生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   2 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   3 普高招生数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就会出现择校问题。什么叫择校呢?就是考试分数不够,但仍然想上普高。例如,某个学校在名额允许的情况下,没有招满学生,任何想进这所学校的人,都可以接收,现在普高招生已经没有最低录取分数线了。   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是按照杭州市物价局(杭价费[2004]99号)、杭州市教育局(杭教计[2004]16号)、杭州市财政局(杭财综[2004]341号)、杭州市纠风办(市纠办发[2004]2号)《关于杭州市区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的一项招生政策。具体地说,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人数不得超过当年招收新生总人数的20%;择校生录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确定分数线。择校费:重点高中每生3.5万元,一般普高(含列入普高招生计划的综合高中)每生2.5万元,在入学时一次性交纳;此外每学期还需交纳与其他学生相同的学费和代管费。
就是要拿钱买进去

6,择校生是什么意思

择校生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择校生和其他正常学生不太一样,比如说学费、学籍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可能不同学校的择校生具体情况不太一样,但大部分是多交学费的,就是因为分数达不到要求,最终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在这所学校学习的资格的学生称为择校生。与普通老百姓对“择校”的朴素的理解相一致,与“择校”的字面意义相一致。“择 ”就是“选择”的意思,“择校”就是“选择学校”,因此,“择校生”的必要条件是要有“选择”的操作或动作,只要是“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也就是选择的学校不属于“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不论分数高低,都属于“择校生”。无校可择(例如:一个县区市内只有一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或 教育行政部门指定 一处初中的毕业生只能报考指定的一处普通高中)、或未进行选择(例如:只报考一处普通高中,择校志愿和统招志愿是相同的),都没有产生“选择”的操作或动作,因此,不属于“择校”。“择校生”政策的基础是普通高中的“划片招生”政策,不进行“划片招生”就不会有“择校生”。 但是,“划片招生”有“区域歧视”的嫌疑。不在一中招生片内的人,还未出生就已经注定了没有报考一中统招生的权利。

7,什么是择校生

凡不是通过国家或地区统招分配的都叫择校生,比如分数不够进去的,或因户口或地区不允许进去的。你所说的估计是后者,一般学校都会招很优秀的,所以分数高一点、学费贵一点并不奇怪。
有三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  是否“选择学校”。与普通老百姓对“择校”的朴素的理解相一致,与“择校”的字面意义相一致。“择”就是“选择”的意思,“择校”就是“选择学校”,因此,“择校生”的必要条件是要有“选择”的操作或动作,只要是“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也就是选择的学校不属于“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不论分数高低,都属于“择校生”。无校可择(例如:一个县区市内只有一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或 教育行政部门指定 一处初中的毕业生只能报考指定的一处普通高中)、或未进行选择(例如:只报考一处普通高中,择校志愿和统招志愿是相同的),都没有产生“选择”的操作或动作,因此,不属于“择校”。   “择校生”政策的基础是普通高中的“划片招生”政策,不进行“划片招生”就不会有“择校生”。 但是,“划片招生”有“区域歧视”的嫌疑。不在一中招生片内的人,还未出生就已经注定了没有报考一中统招生的权利。 第二种理解   根据分数(成绩)的高低确定是否是“择校生”。与目前所有高中校干和招生人员 的理解 是一致的,也就是,一处高中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70%是统招生、30%是择校生;按中考成绩来划分,被学校录取的成绩较高的70%的学生是统招生,成绩较低的30%的学生是择校生,与是否存在“择校”动作无关。   例1:一个县只有一处普通高中学校,全县想升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只能报考这所唯一的学校,没有第二所学校可供选择;这唯一的一处普通高中招生的学生,有30%是择校生(要收取择校费)。   例2:某县有多处普通高中学校,但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划片招生”的办法;一处普通高中只能从指定的几处初中招收初中毕业生(指统招生),各高中不能跨片招生;例如 二中只能从二中的招生片内招生,二中不能从一中的招生片内招生;一处初中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报考指定的一处高中(指统招生)。例如:某一位初中毕业生属于一中招生片,该考生的统招志愿是一中(他只能报考一中,不允许报考其它高中),该考生的择校志愿也是一中,择校志愿和统招志愿是相同的,统招志愿和择校志愿都是“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没有“择”校,没有“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但他仍然被录取为“择校生”,要缴纳“择校费”。   例3:某初中毕业生,家住在一中附近,与一中相邻,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他的统招志愿和择校志愿都是报考的一中,他应该报考一中 并且只报考了一中,没有“择”校,但他被录取为一中的“择校生”,要缴纳“择校费”。 第三种理解   是对“择校生”的完整正确的理解:择校生是指初中毕业生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按规定缴纳正常学费、课本费等费用外,还应按培养成本一次性缴纳择校费。(后来规定 缴纳择校费的学生不再缴纳学费。) 因此,判断是否是“择校生”,有三点:一是 分数够不够,二是 有没有“选择高中”,三是 选择的是否为 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 第一条,“初中毕业生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也就是分数不够,分数低;第二条,“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也就是要有“选择学校”的动作或操作;第三条,仅有“选择学校”的动作或操作还不够,还必须是选择了“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也就是 选择的普通高中 不属于“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如果尽管有“选择”学校的动作或操作,但选的是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也不属于“择校”。上述三点必须同时具备 才属于“择校生”;缺少任何一条,均不属于“择校生”。   择校生的招生也是有计划的。择校生招生计划和统招生招生计划是同时制定、同时批准、同时公布的。实际上,是先确定全校的招生计划,然后再将招生计划数乘以0.7就是统招生计划,将招生计划数乘以0.3就是择校生计划;因此,如果统招生计划属于“计划内”的话,择校生计划也一样属于“计划内”的 2003年,国家提出: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要严格执行“三限”(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   “三限”政策的要求是:“择校生”招生比例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要将“择校生”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统一向社会公示招生比例、招生人数和收费标准,统一按分数择优录取,统一办理入学手续。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金额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鲁政办发〔2003〕63号 《关于2003年学校收费管理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在确保原有招生计划不减少并有所增加的基础上,允许有条件的公办高中按照“三限”规定招收部分择校生。择校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高中实际招生总人数(以学校为计量单位)的30%。择校生的最高收费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核定后,报省政府审批。择校生录取分数线按从严掌握的原则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教育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各方面监督。严禁招生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收费金额外收取其他费用。   2006年初,国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总数的30%,比例低于此标准的不准再提高,并力争逐年有所降低;要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过大的问题。

文章TAG:择校生  什么  择校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