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年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各家各户便开始紧张的筹划着怎样过年了。 爆竹声惊动了整个村庄。哇,过年了!这么快,过了年,我已十四岁了,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趁过年该好好庆祝一下! 吃年夜饭了,我连忙“疯”回家。今天的小菜就不一样。你看:鸡、鸭、鱼、肉、海鲜……真是应有尽有。吃饭时妈妈把一个红包递给了我(我知道这叫“压岁钱”),并说:“新年快乐!”我接过红包,高兴地说:“妈妈、新年快乐!”妈妈又把另一个红包给了我弟弟。这时弟弟天真地说:“要是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那该多好啊!” “哈哈哈!” 我们大声地笑了起来。虽然我也笑了,可是我也有弟弟那天真的想法。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种想法:想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压岁钱多多地拿! 吃完饭,我拿出了烟花与小朋友们一起放。我们先放“芭蕉扇”,我紧紧握住“芭蕉扇”手柄,迅速点燃导火线,等导火线冒出了白烟后,紧接着火星就射向四方。可惜你没看到,那一幕真是太精彩了;“火星”是五彩缤纷的,尤其里面还夹着各色的珍珠呢;我们还放了个“太空人”,点燃导火线后,“太空人”就闪出火花,发出绿光,而且会一个劲地冲向太空。 年的热闹不用说是大家所期待的。但在我们开心“发疯”之余,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年的背后寄托着沉重的责任。你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要多一份思考。”是啊!面对新的一年,我要多一份责任。我决心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年年过年,年年好过,直到今年才真正品出了年味。

以年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2,关于年味的作文

妈妈是客家人,今年我和妈妈回外婆家过年,回那里过年可真是年味十足呀!  在过年这个“大节”中,首先的节日是“送灶君”。年二十五的当天下午或晚上,妈妈在灶台上摆上清茶、果品,焚香点烛,叩首祈祷,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在此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大扫除,办年货之类的活儿。做糕米果也是我们办年货的一件事,客家人过年不能没有糕米果。糕米果也称糖糕、年糕,外婆蒸的是最好吃的,除做年糕外,外婆自己做香肠、腊肉、豆腐等,可以说过年的年货绝大部分是外婆自己动手做的,妈妈自夸的说客家人都挺心灵手巧的  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的主要事情是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这红烧猪蹄很具特色,不仅肉烂,更是香浓可口,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当地的植物根茎,因此形成的香味独特;“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待后再将整个大罗卜和整棵的芥菜加进,可好吃了!  在餐桌上,吃饭可也有一番讲究,鸡头由长者吃,翅膀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腿。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看作会添丁,掉落了筷子当作有食缘……。守岁,也称点岁火。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这将意味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每当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部都要聚到家里的大堂,听外公念念有词的供奉神灵,接着我们要一一为神灵倒酒、倒茶,并给神灵们烧纸钱。到了晚上十二点,家家户户的人都还没有睡,因为他们在等着迎财神,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就要放鞭炮了。  可以说客家人过年的步骤很多、很麻烦,还有点迷信,但是这样才能体现出年的味道!

关于年味的作文

3,写关于年味的散文要求700字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见谅 年味儿淡了 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写关于年味的散文要求700字

4,难忘的年味作文大全

每年过年我都会去外婆家,外婆会准备好多美味的传统年味。 我先来说说特别美味的食饼筒,会放好多新鲜的食材,如:芹菜、春笋、胡萝卜、莴苣笋、粉丝、肉、豆腐干等等。外婆连外面的面皮也是自已做的,先用面粉加水合成稀泥,就像我们在泥巴池玩泥一样好玩,但外婆要很用力的搅拌上劲,才让面皮打的很薄,后酿上水过一会就可打皮了,在火上放上平底锅慢腾腾的用手带上面团就围上一张饼了,我会紧紧的在边上看,外婆就会在一张面皮上放点红糖后包好,让我吃,结果姐姐和弟弟也会要一份,有时会放白糖。后把食材放面皮上包起来,放平底锅慢火慢慢的四面煎黄,就是美味的食饼筒了。 还有外婆包得特别可爱的粽子,形壮很多有尖角的、五角的、四角的。味道有:豆沙的、咸肉的、蜜枣的、小米和红薯的。我特别爱吃外婆亲自熬煮的豆沙包的豆沙粽。 外婆变的年味很多有天台台搁、生姜汁蒸肉蛋、正月初一吃的水饺、元宵节吃的汤圆和菜羹,让我们在吃喝玩乐中度过难忘的新春!
每年过年我都会去外婆家,外婆会准备好多美味的传统年味。 我先来说说特别美味的食饼筒,会放好多新鲜的食材,如:芹菜、春笋、胡萝卜、莴苣笋、粉丝、肉、豆腐干等等。外婆连外面的面皮也是自已做的,先用面粉加水合成稀泥,就像我们在泥巴池玩泥一样好玩,但外婆要很用力的搅拌上劲,才让面皮打的很薄,后酿上水过一会就可打皮了,在火上放上平底锅慢腾腾的用手带上面团就围上一张饼了,我会紧紧的在边上看,外婆就会在一张面皮上放点红糖后包好,让我吃,结果姐姐和弟弟也会要一份,有时会放白糖。后把食材放面皮上包起来,放平底锅慢火慢慢的四面煎黄,就是美味的食饼筒了。 还有外婆包得特别可爱的粽子,形壮很多有尖角的、五角的、四角的。味道有:豆沙的、咸肉的、蜜枣的、小米和红薯的。我特别爱吃外婆亲自熬煮的豆沙包的豆沙粽。 外婆变的年味很多有天台台搁、生姜汁蒸肉蛋、正月初一吃的水饺、元宵节吃的汤圆和菜羹,让我们在吃喝玩乐中度过难忘的新春!

5,关于新年的散文

何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一年。这看似像一段很长的路,其实仔细想来日子一天天过的很快,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时间停止。于是,一年又一年在交替着,重复使过年变得渐渐索然无味,过年的快乐的感觉也在渐渐消失,但有一样东西却不会消失。清晨被鞭炮声吵醒,抬头仰望着漆黑的天空,冬天就是这样六点半还黑着,将一张金灿灿的大红福字帖在门口,下楼点了一挂鞭炮,噼哩叭啦的响着,做完这些我又回到了还有一丝温存的被子里,蒙上了头,关上了那个正在响的手机,我不想叫上家里的表哥表姐上街上玩,我只想静静的等待,外面的务工人员早在两三天前就回到了家,与亲人团聚。但就在他们团聚的时候,我却与父母不能相见,虽然我与父母开的店相距很近,但我还是不想去,这几天店里的生意很忙,跟父母干活的几个外地人都回家了,于是父母叫着比较闲的亲戚去干活,把我一给人留在家里。也许这对同龄人来说这是一件比较高兴的事吧,父母不在家,还有钱花。但我却比较难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都说习惯成自然,但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我还没有习惯?父母得到新年下午,不是晚上才回家,初二就又得开店。我本身就得住校,所以快学的时间比较早,能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比较短,他们都说现在拼命的赚钱是为了给我一个更好的未来。可是,钱真的能给我带来想要的吗?它能买来亲情吗?它能买来逝去的时间吗?它能买来我真的想要的东西吗?站在窗户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路边摆满了的玩的、吃的、喝的,我对这些没有一点兴趣,我的脑海突然浮现了一个穿着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老旧的衣服的人,他领着一个看似六七岁的小男孩,他们只是从这些地摊前走过,男孩望着这些玩的、吃的、喝的,只是看了看什么也没说,他知道说了他爸爸也没钱给他买,他看着别的小朋友穿的新衣服,手里拿着的玩具,吃的喝的,他只有羡慕的感觉,他爸爸看到了他的表情,蹲下身来对他说:“儿子,爸爸对不起你。爸爸没能给你创造一个好的条件,还让你跟着我受罪,不过你放心别人能给他们孩子的爸爸一定能给你。”当时这个孩子小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现在这个长大了的孩子站在窗户旁,眼眶早已充满晶莹的泪水,这个孩子现在一直有句话相对父母说:“我不在乎别人有什么,我也不羡慕别人家室的显赫,身份的高贵,我只想拉着你们的手,不管我们生活的怎么样,我始终爱你们”。我将身上的361的衣服脱掉仍在地上。我宁愿不要现在的一切,我还是想回到你们陪着我的时候。鞭炮声不断响起,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装点着这个无趣的新年。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无论你是穷是富、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不是万不得已,请回家过年,应为家里总是有等你回来的人,他们或她们,不会因为你的卑微而看不起你们,不会以为你身份显赫而高看你,在那些人的心中,你始终是那个他或她们爱的人。

6,作文年味写年味淡了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春节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年领着5岁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表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E智网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分地久你

7,年味作文

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孩子还是那么盼望着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忙碌,而我走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我们都不富,但过年却是那么的有味。我们放了寒假就开始盼望着过年,每天都会翻着日历,数着日子。似乎那是个神圣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开开心心的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拿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并不多,但那种感觉却是无比的好。我时常在想是否越贫穷的地方的年味越浓,是否该逃往哪个小村落去感受那里浓浓气氛的春节。  从前,还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择,也没有那么丰盛的饭菜让你挑剔,但大家一起围在一桌吃得总是那么得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消失。现在,生活好了,要吃什么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拨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到了年关,都喜欢聚在一起玩鞭炮。五毛钱一包,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而现在,个个大年初一都睡懒觉,还得用手机反复的叫。吃饭的时候还拿着个手机玩qq,往嘴里塞几口饭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机小说。也不能说这是手机带来的害处,但这毕竟影响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老人们还未好好和孩子们说会儿话,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个不停,或是电话不断。老人们总是唉的叹气,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必然吧。  从前,没有电脑,没有这个那个的网络游戏,孩子们没处去,聚在一起下下象棋,大人们旁边指导,一片欢声笑语。而现在如何,整天泡在电脑前,各种游戏图标填充着桌面,隔着四五百度的镜片,紧紧盯着屏幕,一刻不离。许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这么过的吧!  从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起边嗑着瓜子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的选择,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三十晚有泡网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闲逛的。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提供给大家那十几寸的黑白春晚,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现在,新衣服还有,而且更新潮了;烟花还有,而且更加绚烂;饭菜还有,而且更加丰盛;年三十还有,为什么年味就淡了这么多。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龄缘故吗,那我宁愿不长大。我走在烟花灿烂下,想想过去,也许那是过去生活的标志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许是该少些东西吧,也许年味就是这其中的牺牲品吧,起码在我眼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聚在一起讨论过年,都会不约而同的谈到年味渐渐变淡了。我想这是的成长的标志吧,这是我们思考身边变化的开始吧,也许我们不该只是一味的议论年味如何如何的淡,我们应该找回童年的纯真的心,用孩子的眼光再次的去发现身边的变化,去感受过年的气氛。  现在,我们有更先进的通讯工具,我们可以有更强大的传播媒体,让年味在这里传播,渐渐撒进我们这些年轻的心灵,但该用我们理智的眼光去遴选那些年味十足的悠久传统,让它们在我们的手里更好的传承,这该是我们的职责吧。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年味儿。鲁迅先生的年味是阵阵年糕香,老舍先生的年味是一串串的腊香粥香,沈从文先生的年味是“烧灯”节的弥天亮光,那我们的年味又是什么呢?大年的到来,让整个城市都变了装,门前的大桥上高高挂满了大红灯笼,它们耀眼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但又让回家的人感到心里暖烘烘的;家家户户口在门前贴春联,挂“福”字,想着来年福气临门而心里美滋滋的。于是,整个城市在大家的忙碌中变了个样,这不就是这座城市的年味儿吗?大年初一,一觉醒来,便能看到一群人们在小区的街道边搬来一箱箱的,有“一炮冲天”、“红红火火”、“五福临门”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烟花爆竹,于是院子里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让夜晚快点到来。终于熬到晚上,只见“嗖”的一声,打破了寂静的天空,接着“成百上千”的烟花共同点燃,五颜六色的烟花腾飞到天空,然后绽放的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苏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不就是人们共度新年的年味儿吗?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拜年要红包了。尤其是孩子们接过红包的那一刻,心里那叫一个“美”,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张张从红包里抽出来的钞票,大脑在飞速的运转着,盘算着又可以买什么心仪很久的礼物了。这难道不是孩子们的年味儿吗?过年的时候,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饺子,它也是过年的象征。把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一张张圆形的饺子皮,饺子皮在擀面杖下欢快的飞舞着,尽情的展示着自己旋转的舞姿。裹着各种馅的饺子,形同一个个金元宝,迫不及待的想跳入滚开的开水中,快快熟透,好早入人们的嘴里,好让好运快点降临到人们的头上。近些年来,时常有人抱怨,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因为他没有用心去发现,其实,年味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它就在你身边。 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文章TAG:年味散文  以年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