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什么称呼

1.不满周岁称做叫:襁褓;2.2~3岁称做叫:孩提;3.女孩7岁称做叫:髫年;4.男孩8岁称做叫:龆年;5.幼年泛称称做叫:总角;6.10岁以下称做叫:黄口;7.13~15岁称做叫:舞勺之年;8.15~20岁称做叫:舞象之年;9.12岁(女)称做叫:金钗之年;10.13岁(女)称做叫:豆蔻年华,11.15岁(女)称做叫:及笄之年;12.16岁(女)称做叫:破瓜年华、碧玉年华;13.20岁(女)称做叫:桃李年华;14.24岁(女)称做叫:花信年华;15.至出嫁称做叫:梅之年;16.至30岁(女)称做叫:半老徐娘;17.20岁(男)称做叫:弱冠;18.30岁(男)称做叫:而立之年;19.40岁(男)称做叫:不惑之年、强壮之年;20.50岁称做叫: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21.60岁称做叫: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22.70岁称做叫: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23.80岁称做叫:杖朝之年;24.80~90岁称做叫:耄耋之年;25.90岁称做叫:鲐背之年;26.100岁称做叫:期颐。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什么称呼

2,人的年龄称谓有哪些

1、二十岁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2、三十岁而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用作30岁的代称。3、四十岁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4、五十岁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5、六十岁花甲或者耳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花甲是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6、七十岁古稀。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7、八九十岁耄(mào)耋(dié)。《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4、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5、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6、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7、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8、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9、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人的年龄称谓有哪些

3,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年龄的称谓如下:1、襁褓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原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寸至二尺,阔八寸左右,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出自《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也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3、总角借指幼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以后称幼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4、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6、束发、成童指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也指束发的头饰。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7、及笄女子十五岁左右,亦作“既笄”。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8、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类似的表述还有: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命、半百:五十岁;耳顺:六十岁。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文章TAG:年龄  称谓  不同  有什么  年龄的称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