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什么是 激励? 激励 理论大致可分为哪几类?比较它们的特点。

激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采取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激励、引导、维持和规范成员行为,从而有效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激励 理论大致可以分为:1。内容类型激励 理论。主要分为:需求层次理论、激励需求理论、阿德福尔需求理论、两因素理论2、过程类型/1233。主要分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3、行为修正理论。

5、在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 激励 理论?

1、激励都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激励都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内部刺激,使人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达到一定的目标,满足个体需求。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效用,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高精尖设备和高技术的结合,也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把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与人这一最活跃、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发展,顺利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

激励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2.运用激励-1/原理运用各种激励-1/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为了使激励有效,在激励的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物质激励物质与精神结合激励。

6、什么是双因素 激励 理论?

根据两个因素理论,下列哪一个因素属于激励 factor()选择题a .奖金b .上下级关系C .工作内容的吸引力d .工作保障是C 激励 factor,包括工作本身和工作本身。健康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酬、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双因素激励 理论也叫激励因素-健康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FredrickHerzberg提出的。

1.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责任。这些因素与对工作的积极感受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的感觉与个人过去的成就、认可和责任有关,它们基于工作环境中持久而非短期的成就。2.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酬、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这些因素与工作的消极因素有关,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

7、 激励 理论的基本解释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激励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取得最大的成绩。激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激发、引导、维持和自然化成员行为,从而有效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它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则”。

8、简述5种 激励 理论

激励理论健康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FredrickHerzberg提出的,又名理论赫尔茨贝格在纽约城市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匹兹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他是犹他大学的特别管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工作激励因子》(1959年与伯纳德·莫斯纳、芭芭拉·斯尼德曼合著)、《工作与人性》(1966年)、《管理选择:更有效还是更人性》(1976年)。

20世纪50年代末,赫兹伯格和他的助手拜访了美国匹兹堡的200名工程师和会计师。面试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工作中有哪些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估计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持续多久;有哪些让他们不满的事情,估计这种负面情绪会持续多久。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赫兹伯格着手研究是什么让人们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和满意,是什么导致了不快乐和不满意。

9、双因素 激励 理论

herzberg调查了一组会计师和工程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组织的访谈,他积累了影响这些人对工作感受的各种因素的信息,表明有两种不同的因素。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包括对工作的积极感受和工作本身的内容。这些积极的感觉与个人过去的成就、认可和责任有关,它们基于工作环境中持久而非短期的成就。

这些因素与工作的消极因素有关,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说,这些因素是作品和作品本身的外在因素,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作品相关联的内在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部因素主要取决于正式组织(如薪酬、公司政策和制度)。只有公司认可高绩效,他们才是相应的奖励,而内部因素,比如出色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的内心活动,组织政策只能产生间接影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激励  理论  因素  激励理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