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五言诗句

自己写诗会有顿悟之感…。执笔吧…!

五言诗句

2,五言律诗大全

五言律诗大全参考:66.102.0x7.0x93/bookmarks/url?url=//sale.23d%0dian.c%0dom/m/kw/62219/1620166.html

五言律诗大全

3,五言诗大全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闵农 李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言诗大全

4,五言古诗要7句的

五言古诗有4句的,叫五绝;8句的叫五律。真没有7句的。有七个字的,也分七绝和七律
哪里有七句的五言古诗呢???确实没有。
楼主已经很多了。我不一一赘述,补充一首。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八局以上的五言诗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任务占坑

6,古诗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如: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译文对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一句,共四句如: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7,求几首五言诗要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五言诗大全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9、《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0、《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3、《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4、《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5、《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6、《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7、《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8、《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9、《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0、《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1、《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2、《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3、《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24、《渡汉江》  唐·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5、《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6、《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切韵指南》后面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想即使是不好诗词之人,多看些古典小说,如《红楼梦》,这句话必定是耳熟能详。这句话是针对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根据前两天的内容,我想大家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有疑问,因为,如果当真一三五不论,那结果恐怕是满纸拗句,孤平泛滥了。所以,这句话事实上是十分不全面的。推其由来,我认为恐怕是为了让初学者抓住重点。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四六,的确是比一三五更需要“论”,仅此而已。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中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我个人觉得,看诗的平仄,首先应该以一联为一个单位(当然联间还有粘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字的平仄,很有可能要限定其他字平仄的选择。因此,所谓“不论”,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牺牲其他位置平仄的选择为条件的。而只要补偿得当,“分明”也不是绝对的

文章TAG:五言诗  大全  诗句  五言诗大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