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还棋头的介绍

还棋头为围棋专用术语,为古代围棋与明清数子规则相配套的特有术语,现在已经被废止。还棋头一词来源与明清围棋胜负的计算。在古代围棋中,以子多为胜,一块棋要想存活必须有2个真眼(双活须有公气),人们认为眼位是棋生存的必要条件,无法落子,不能计算为子。

还棋头的介绍

2,棋友家园古围棋为什么规定还棋头出于什么理论

还棋头指的是每多出一块棋(被分割的,必须是活棋),就要贴2目。这也是为什么座子棋很少有点三三的下法,因为活个角落后手还要贴2目,不值得。为什么要搞出这种规定,我推测大概是为了鼓励战斗,古棋很多是带有赌博性质的,想要有人看,想要有人下注,就要下得精彩,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铺地板(指的是你一手我一手,互不干扰,各下各的,常见布局之后就是收官)”,那多无聊,就会少很多看客的,棋手也会少不少收入的。

棋友家园古围棋为什么规定还棋头出于什么理论

3,还棋头是否减少了围棋的变化

还棋头,即从每块棋都需要气才能活的基本公理出发,认为能放到棋盘上的子才是局终能计数的。由此导致每块两眼活棋应少算2目,即一子。而双活大致就是不计目的结果。 主要是因为日本围棋的影响,到了清朝末年,1900年前后,中国围棋实力不能和日本围棋抗衡,因此只好以日本围棋为师,连围棋规则也受到了日本围棋规则的影响。 日本围棋规则,主要师承中国唐宋围棋规则,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简化和改动。然而这些简化和改动,却未必合理!比如“盘角曲四无条件死棋”“不提3目”等,均是有瑕疵的。随即导致规则要打补丁,反而使得规则再度复杂起来。20世纪定型的中国规则没有学习这些瑕疵之处,可谓大幸。然而还是学了一些,比如把还棋头废除。那么,流行了千年的规则被废除,真的是进步吗? 应昌期老先生在其应氏规则中,写到“废除“块头还子”,增加了进三三点角的种种变化。在“块头还子”制度下,点三三进角大致要损失四点左右,所以中国古谱很少开局时就点三三进角。” 根据这一论述,只因星位点角有可能吃亏,便得出还棋头减少了围棋的变化的结论。多年过去,这一明显无稽的论证竟无人指出其不合理之处,还以讹传讹,在不同的围棋书中见到。 应昌期老先生写道:“块头不还全世界已经统一,这一改革也是日本的功劳。”我认为这不是功劳,而是对围棋变化认识不够深的后果。 我们来仔细思考“还棋头”带来的影响。首先,不考虑胜负,只考虑围棋的变化。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说:因为吴清源下出了一个新手,导致对老定式的得失判断发生了变化,所以这个老定式下的少了,所以吴清源的这个新手减少了围棋的变化! 再来个例子:因为李世石古力等当今顶尖高手喜欢战斗,导致弈城网站上大家都在乱战,前些年李昌镐式铺地板的棋下的少了,所以他们减少了围棋的变化! 还棋头没有导致点角就会违反围棋规则。所以,所有的星点角变化仍然存在。目数的计算发生了少许变化,但只有点角能活棋的情况依然存在,点角最合理和比较合理的情况也依然存在。因此根据局面不同,你的心情不同,你照样可以下点三三变化,一局点4个角也不会有裁判说你错了。 不考虑胜负得失的情况下,还棋头没有减少任何围棋变化,也没有增加任何围棋变化。它没有影响任何围棋下法,仅仅稍稍改变了最终局面的目数判定,而这种改变也是逻辑清晰的。 以上是不考虑胜负,仅考虑围棋可能的变化。 从考虑胜负的意义上讲,我认为还棋头增加了围棋的变化,因为它增加了一个变化要素。对任意一个给定局面,棋手在行棋时,除现今所应考虑的所有死活得失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棋块数。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左右胜负的因素增加了,围棋更有趣味。 棋的块数,本来就是围棋中自然存在的一个数量。围棋好比争夺土地的战争,块数少,好比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块数多,好比国家分裂,领土被分割。多么自然合理的概念啊。 按照应氏规则的原则,“变化越多越好”,比如不禁自杀。所以应氏规则应当恢复还棋头的计算法。当前应氏规则,一方面宣称“变化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不经合理的论证就“块头不还”,是有瑕疵的。 现在逐句分析一下应老先生的话: “废除“块头还子”,增加了进三三点角的种种变化。” 错误,没有增加,这些变化始终存在。 “在“块头还子”制度下,点三三进角大致要损失四点左右” “大致要损失四点左右”值得商榷,“大致”和“左右”是语法上的重复,而“四点”更无根据。假如点角价值30目,不点而在边上只能活一小块价值20目,那点角还要赚10目呢。仔细分析,原来这句话还暗藏了机关,“开局时”这三个字的位置有问题,应该是“开局时点三三进角大致要损失四点。”估计应老先生是这样算的,布局时小飞挂,然后点角,点角就会增加一块棋损失二点,小飞挂的那个子被隔在外面,十有八九会死掉,也损失二点,所以就得出四点来。这种算法实在难以苟同,且不说点角未必增加棋块数,那个子隔在外面也未必死掉,死掉也未必就损失二点,因为这定式本来就是点角者先得实地,外面一子余热已经借用。至于不是开局时的点角,就更没有“损失四点”的道理了。如果一定说点角会导致多出一块棋来,那么也就损失二点。 “所以中国古谱很少开局时就点三三进角。”“中国古谱很少开局时就点三三进角”是对的,但中国古谱很少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很少开局走小目,很少走现在流行的很多种定式,很少走铺地板的棋,很少见好就收,等等。所有这些和“还棋头”关系都很小。 韩国为纪念他们传统的绝对数空法围棋,前些年还用此规则纪念对局,对局者是曹薰铉李昌镐师徒。我认为,为纪念我国传统围棋,也应该在某些场合使用还棋头规则对局,以不忘我传统文化。而未来的围棋规则,也可以考虑恢复还棋头,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增加变化,这都是合理的。

还棋头是否减少了围棋的变化


文章TAG:介绍  还棋头  还棋头的介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