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有骨气的诗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求有骨气的诗句

2,形容一个人结傲不纯的诗句

桀骜不驯之诗,须得看桀骜不驯之人,李白正是这样的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李白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李白

形容一个人结傲不纯的诗句

3,有能体验出骨气的诗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谭嗣同 【作品】:狱中题壁 【内容】: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能体验出骨气的诗吗

4,壮志豪情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不第后赋菊>>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5,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全诗

这是一副对联,只有两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两面枝。 ——郑燮撰 【注释】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年家贫,但颖悟好学、性狂放落拓。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板桥诗、书、画俱有造诣,人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板桥擅写兰竹、以草书长撇作画,把中国传统的墨竹兰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今有《板桥全集》及书画多种传世。 【鉴赏】这副对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既是一种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的艺术手法,又是指一种文艺作品与欣赏者的联系方式。象征联系的建立是以结构特征的相符度为基础的,而不求质的完全契合。比如,松树与豪情,竹与正直的人格具有不同的质,但松树的壮阔、伟岸的形象与豪情的特征相似,竹的笔直凌霄的形态与人格正直在结构特征上相对应,于是人们就常用松树象征豪情,用竹象征正直的人格,因此,象征是一种异质同构的联系方式。古人在文艺作品中最善用象征手法将事物人格化加以赞扬或贬斥,比如赞竹有虚心、梅有傲骨、兰有君子之高风等。 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画以写竹,诗以咏竹。郑板桥性狂放不羁,傲岸正直,因此他常咏竹画竹以勉人和自勉。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题画诗)而梅与兰、竹、松,经常是诗人、画家作品的题材,当然郑板桥笔下就更多。上面这副对联也体现了郑板桥诗、书、画的一贯风格,同时也映照出郑的人格。 上联咏竹。竹中空有节,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象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同结构相对应;下联赞梅。梅,不惧冰霜,迎风斗寒傲雪开,所以称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枝的阳面,一律朝上,从无在阴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开的花,所以被斥为“轻薄”)。因此说“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异质同构的。联语虽然是咏竹赞梅,实际上是为人写照、为己写照。上联说的是治学的精神,下联说的是做人的品格。郑板桥在学术上诗书画三绝,在为人上傲岸耿直,在他身上,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风格吗?

6,找一些霸气的狂妄的诗句

  辛弃疾都挺豪迈狂妄的,霸气是少了点   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   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漫兴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孤傲清高的诗句

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
1、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浅析: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行路难·其一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 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浅析: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文章TAG:傲骨  诗句  有骨气  骨气  傲骨的诗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