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丹妙语庄子的感悟

〖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心语 ——感悟与超越 1.淡泊为大(淡泊明智),宁静致远。 2.人能够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3.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4.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5.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 6.经历和悟性决定你的眼界。 7.人格理想的支点:依于仁,游于艺。 8.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9.生命的逍遥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用我们的心与世间万物相勾相连、水乳交融。 10.道法自然,道无处不在。 11.同样的道理,感悟却有高下之分。

于丹妙语庄子的感悟

2,于丹庄子心得一共分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 庄子何其人 庄子就淡淡地对惠子说:不是这样的啊!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么能不难受呢?但是我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起来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生命又走向了死亡。这生老病死不就是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吗?现在我妻子又循着这条路回去了,此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睡了,我却要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 第二部分 境界有大小   “依于仁”,指一个人内心要有仁爱的准则。这是一种标准,就像墨盒弹出墨线一样,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游于艺”,就是人的自由境界,就是苏东坡心中的那架琴,可以自由演奏内心的音乐。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游万仞的境界,拥有了这样一种自由欢畅的心灵,他在这个寂寞的世界上还会不果敢吗?他面对所有的纷纭万象时,还不能超越吗? 第三部分 感悟与超越   因为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之间经过了很多阶段。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肢爬行的时候,这是在生命成长的初期。等到他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走路了,可以奔跑了,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建立,也因此有了很多内心的惶惑和游离。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所积累的那些财富、声名、情感,一切一切负累于心,苍老了生命,让我们日渐疲惫,就要借助拐杖,就成为了人的第三条腿。

于丹庄子心得一共分几个方面

3,关于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的文章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关于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的文章

4,于丹lt庄子gt心得读后感

读《于丹<庄子>心得》——“谈笑论生死”有感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最近呢,庄子确实火了一把。这得归功于一个人——于丹。 于丹何许人,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七天《论语》,当于丹把国学经典通俗化,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国观众,仅在七天时间里,于丹就从默默无闻变成一鸣惊人。于丹也因此被称为“女易中天”。 今天,我也粗粗浏览了《于丹<庄子>心得》,故事深入浅出,短小精干,确实引人入胜。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吗?也许理性上我很向往这种境界,但感性的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也许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谈生死。 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更何况,今天的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养车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又怎么能笑谈生死。不要说面对死亡,就是想想也心存畏惧,养育之恩还待报,培养孩子的责任压在肩头,生命可不是我们自己的。可不曾想,奋斗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压力让我们不断成长,成就让我们充满自豪。原来,需要奋斗也是幸福的一种。不是吗? 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5,于丹庄子心得的主要讲的是什么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坚持与顺应:“内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于丹一个大学教授,在庄子无端无涯的言词中取其精华,把庄子留给后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用她独到现代的见解缓缓叙说,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给予我的,犹如一阵清风徐徐吹来,让我重新收拾起了我的梦想,或许,这个梦想是虚无飘渺的,或许,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的,或许……可是,这个梦想却可以指引着我,让我的灵魂翱翔在天地之间。在《于丹庄子心得》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心得之一—庄子何其人,最让我佩服的不是于丹,而是庄子。庄子,是一个神人,他看破名和利,看破生死。于丹也是在看《庄子》这本书之后领悟出来的,。或许,有些是于丹自己的想法,不过,于丹真的能像庄子一样看破名和利,看破生死吗?想必天下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庄子是道家的化身,他一生穷困潦倒,却又乐在其中,看破了一切。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妻子走了,惠子去吊唁,到了他家,庄子正在地上“鼓盆而歌”。惠子见了质问庄子:为何妻子死了,他不哭就算了,还敲着盆在唱歌,实在太过分了。庄子却淡淡地说:不是这样的啊!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么不难受呢?但是我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起来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生命又走向死亡。这生老病死不就是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吗?现在我妻子又循着这条路回去了,此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睡了,我却要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子已经参透了生死,参透了生命的真谛了,这是何等的感悟。他真的是一个神人,让我敬佩。读过此书,让我在不经意中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6,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于丹一个大学教授,在庄子无端无涯的言词中取其精华,把庄子留给后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用她独到现代的见解缓缓叙说,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给予我的,犹如一阵清风徐徐吹来,让我重新收拾起了我的梦想,或许,这个梦想是虚无飘渺的,或许,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的,或许……可是,这个梦想却可以指引着我,让我的灵魂翱翔在天地之间。在《于丹庄子心得》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心得之一—庄子何其人,最让我佩服的不是于丹,而是庄子。庄子,是一个神人,他看破名和利,看破生死。于丹也是在看《庄子》这本书之后领悟出来的,。或许,有些是于丹自己的想法,不过,于丹真的能像庄子一样看破名和利,看破生死吗?想必天下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庄子是道家的化身,他一生穷困潦倒,却又乐在其中,看破了一切。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妻子走了,惠子去吊唁,到了他家,庄子正在地上“鼓盆而歌”。惠子见了质问庄子:为何妻子死了,他不哭就算了,还敲着盆在唱歌,实在太过分了。庄子却淡淡地说:不是这样的啊!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么不难受呢?但是我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起来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生命又走向死亡。这生老病死不就是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吗?现在我妻子又循着这条路回去了,此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睡了,我却要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子已经参透了生死,参透了生命的真谛了,这是何等的感悟。他真的是一个神人,让我敬佩。读过此书,让我在不经意中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我一下子就被《庄子心得》中有趣的故事吸引进去了,跟随于丹老师的讲解,深悟人生,思考生命。总有一种感觉告诉我,人似乎生活在一个被安排好的世界,只有被选择的余地。也许正是当时的消极情绪,让我决心再通读一遍。我宁愿相信,看的过程和听的过程会是全然不同的,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仔细浏览,这一次忽然发觉,它很有趣,很深奥。那是一个多么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啊,它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中却蕴含有大智慧。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他的《逍遥游》了。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却恰恰相反,其实《庄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需要。这是需要你辨证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7,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在经营公司组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的基础上,我又选学了于丹《庄子》心得。对于古文,我总觉得很深奥,特别难读,一直不感兴趣。但自从读于丹《论语》一书开始,学习态度有所转变,于丹的语言生动新颖,简单又结合现实,阅读起来通俗易懂,使我能轻松领会书中处世哲理,这是我选择读于丹《庄子》心得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庄子是道家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谈起道家,最难懂的当然是这个“道”字。“道”并不是我们可以客观加以界定的对象,而是包含一切与主观之物的“整体”。人生无论悲喜顺逆,最后难免都是“船过水无痕”。庄子以令人惊羡的“达观”心态,把人生的烦恼与痛苦一一点化,比如:鲫鱼的故事、妻子死反而高兴的故事,怪鸟的故事等等,将理论变得真切自然,亦如我们所说的做人做事要有好的心态。看于丹《庄子》心得,我对第四章中的“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感触颇深,这句话原文是“无已,恶乎得有有”,大意是不限于个我,怎么专注形象而不能解脱。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以自己独有的个性存活于社会之中,所以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商品的好与坏,需要牌子来分清,好的商品会有好的品牌,人也一样,要想突出自我,就要打造好属于自己的品牌。首先就是不要让人对你的评语变坏,比如懒惰、投机、不忠、好斗、阴险……其次就是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如工作能力强,热心快肠等来塑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就像商品做广告那样。于是,“工作能力强”就成为你的品牌,这个品牌是“吃喝不尽”的。2007年是我们大桥公司打造服务品牌年,我们在打造公司品牌的同时,是否也要注重员工个人品牌的打造?如通过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服务思想、服务态度问题,切实提高员工素质,员工个人品牌的好坏从某方面也是代表着大桥的形象。人的品牌就和商品的品牌一样,商品质优价廉,就能争取一定的消费者,建立相当程度的品牌;我们在大桥公司这个创品牌的公司氛围里,打造好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在二次创业的路上一定会畅通天通。
我一下子就被《庄子心得》中有趣的故事吸引进去了,跟随于丹老师的讲解,深悟人生,思考生命。总有一种感觉告诉我,人似乎生活在一个被安排好的世界,只有被选择的余地。也许正是当时的消极情绪,让我决心再通读一遍。我宁愿相信,看的过程和听的过程会是全然不同的,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仔细浏览,这一次忽然发觉,它很有趣,很深奥。那是一个多么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啊,它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中却蕴含有大智慧。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他的《逍遥游》了。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却恰恰相反,其实《庄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需要。这是需要你辨证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文章TAG:于丹  庄子  心得  妙语  于丹庄子心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