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杨绛短篇散文

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 》、《鬼》、《事业》

求杨绛短篇散文

2,杨绛散文代表作5篇

杨绛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 《将饮茶》《记钱钟书与〈围城〉》 《回忆我的姑?》 《杂忆与杂写》 杨绛介绍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绛的文学创作同时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的写作风格流露着超凡脱俗、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关照下,杨绛的小说和散文都表现出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然而真正促成杨绛独特创作艺术特征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杨绛的为人为文都贴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杨绛散文代表作5篇

3,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是什么的一本哲理性散文

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你好!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是什么的?一本哲理性散文,他的散文写作的语言很通畅。是说明了人生通过一种途径可以通向成功的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是什么的一本哲理性散文

4,杨绛散文的艺术特色

杨绛的散文风格写实、笔触平实淡雅,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杨绛的散文创作谈或“夫子自道”。杨绛散文很少涉及自己生活范围外的事,即便写生活范围之内,也极少涉及如“海外游踪”等本来可写的内容。《艺术是克服困难》等文艺杂谈也屈指可数。钱钟书曾把《干校六记》和他并不喜欢的《浮生六记》类比。杨绛散文也关注浮生琐事,写自己的亲历、亲感、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这些家事、小事、身边事,却迥异于当下流行的“杯水风波”,表现的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胸襟,还呈现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浩然之气。杨绛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更烤着著名学者钱钟书的生命之火,到《我们仨》,又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人们常说蘸着血和泪写作弥足珍贵,杨绛以生命之火烤出来的散文极品,自然有不同寻常的审美意义。

5,杨绛散文选摘抄

杨绛散文选摘抄  6.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7.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8. 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9. 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10. 年轻时不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

6,杨绛先生的文章杨绛先生的散文

  5月25日凌晨,钱钟书夫人杨绛病逝,享年105岁。她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绛的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 杨绛   杨绛的主要作品   一、著作   1.《干校六记》( 散文 ),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三联书店1986年二版。   2.《将 饮茶 》(散文),三联书店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7年先后出版。   3.《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初版。   4.《关于小说》(文论集),三联书店 1986年初版。   5.《回忆两篇》(散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初版。   6.《走到人生的边上——自问自答》(散文集),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2008年分别出版。   7.《喜剧二种》(剧作,收《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8.《记钱锺书与围城》(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年初版;岳麓书社1986年初版1991年2印。   9.《槐聚诗存》(钱钟书默存稿,杨绛季康录),三联书店1994年一版一印。   10.《倒影集》(短篇小说集),香港文学研究社1981年出版;人民文学1982年出版。   11.《杂忆与杂写》,花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三联书店1994年初版,1995年3印。   12.《春泥集》(文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   13.《洗澡》(长篇小说),台湾晓园出版社1990年出版;三联书店,1990年1版2印。   14.《从丙午到“流亡”》(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2000年出版。   15.《我们仨》(散文),三联书店2003年初版(简装本);2004年初版(精装本)。   16.《杨绛文集》(全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   17.《杨绛文集》(全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再版。   二、译作   1.《小癞子》(西班牙名著),平明出版社1951年初版,1953年重排出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初版。   2.《吉尔?布拉斯》(勒萨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   3.《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   4. 《杨绛译文集》(全三册),译林出版社1994年初版。   5.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初版。   杨绛的文章1:(本文选自《忆孩时(五则)》。)   回忆我的母亲   我曾写过《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录入《杨绛文集》),我很奇怪,怎么没写《回忆我的母亲》呢?大概因为接触较少。小时候,妈妈难得有工夫照顾我。而且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因为我脾气不好。女佣们都说:“四小姐最难伺候。”其实她们也有几分欺我。我的要求不高,我爱整齐,喜欢裤脚扎得整整齐齐,她们就是不依我。   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无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工。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缝纫之余,妈妈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   妈妈每晚记账,有时记不起这笔钱怎么花的,爸爸就夺过笔来,写“糊涂账”,不许她多费心思了。但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她是个忙人,每天当家过日子就够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没固定的地方,常常调动,从上海调苏州,苏州调杭州,杭州调北京,北京又调回上海。   我爸爸厌于这类工作,改行做律师了。做律师要有个事务所,就买下了一所破旧的大房子。妈妈当然更忙了。接下来日寇侵华,妈妈随爸爸避居乡间,妈妈得了恶疾,一病不起,我们的妈妈从此没有了。   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我怎么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   我早已无父无母,姐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   杨绛的文章2:(本文选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坐在人生的边上   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 “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 文化 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所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钱锺书知我爱面子,大家闺秀第一次挎个菜篮子出门有点难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场。两人有说有笑买了菜,也见识到社会一角的众生百相。他怕我太劳累,自己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   诗人辛笛说钱锺书有“誉妻癖”,锺书的确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同样,我对钱锺书的作品也很关心、熟悉,1989年黄蜀芹要把他的《围城》搬上银幕,来我家讨论如何突出主题,我觉得应表达《围城》的主要内涵,立即写了两句话给她,那就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锺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实获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下一页更多杨绛先生的文章

7,杨绛 散文 高分

杨绛散文<阴>:“整片的浓云,蒙住了太阳,够点染一天半天的阴,够笼罩整片的地,整片的海,造成漫漫无际的晦霾,不过浓阴不会持久,持久的是漠漠轻阴。好像谁望空撒了一匹轻纱,荡飏在风里,撩拨不开,又捉摸不住。恰似初识愁滋味的少年心情。愁在哪里?并不能着找个影儿。” 少年时代的愁真得是这样,而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附新词强说愁。”无缘无故的愁才是最厉害的,而她却会成为少年特有的忧郁气质或美。因为这种愁中少了纸醉金迷的铜臭味,少了柴米油盐的辛酸味,是很很纯的。
没听说过! 这么个人的散文中也有好段??

8,杨绛散文摘抄及点评

轻语流年,素心沁暖,希望灵魂间心弦合奏琴瑟永远悠扬,捧一杯清茶,听一曲乐曲,书一卷青词。展纸挥洒,落墨幽香,指尖涵芳,诗韵绵长。
杨绛散文选摘抄  6.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7.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8. 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9. 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10. 年轻时不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

9,杨绛散文特点

平淡之中见真情.. 杨绛的散文浸透着浓郁的悲喜剧因素。具体地说,是充满了一种力图以喜剧精神压倒悲剧精神的努力。她尽量用喜剧语言冲淡残酷的岁月知记忆,减弱沉重的精神压力。她喜欢用短句子,像讲故事似的又穿插一些轻松的评论和独白,还包括生活中的奇闻轶事、对话情态、闲趣琐状道,充分表现了一个家庭的和乐风范,而对生活中存在的悲剧,却只是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丝毫看不到抱怨和泄愤的企图。杨绛不希望读者随受她的痛苦,而读者却恰恰能从她的作品中读版到无需言喻的生活体验。 杨绛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活淡、平和、睿智的风格。在艺术上,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幽默,结构安排比较机智,开合自如,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昕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总是在冷静的叙述中,给读者权以思考的余地。
<p><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5b565b690100ce89.html" target="_blank">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565b690100ce89.html</a></p>这上面有篇文章《论杨绛散文特色》楼主可以看看,参考一下

10,杨绛散文好句好段赏析

杨绛的语录精选:1. 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 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杨绛2.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 《我们仨》3.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我们的爱情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来。—— 杨绛 《洗澡》4.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杨绛 《将饮茶》5.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 杨绛6.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杨绛 《我们仨》7.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杨绛 《一百岁感言》8. 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杨绛 《将饮茶》9. 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 " 勿忘我 ",不求 " 赛牡丹 ",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杨绛 《隐身衣》10. 婚姻,只是 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我是一个老人,尽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 是一个落队者,我没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提醒现在的年轻人,男女结合的最最重要的是感情,是双方互相理解的程 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和吸引,才能互相支持,互 相鼓励,才能两情相悦,门当户对以及其它,并不重要。—— 杨绛

文章TAG:杨绛  散文  短篇  杨绛散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