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说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禁让人想起高尔基的名作《钟》。虽然风格迥异,但两位作家却不谋而合,抓住人们习以为常、容易忽略的意象,或抒发情怀或发表评论,感叹青春稍纵即逝、人生苦短,迫切需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匆匆》写于1922年3月,当时五四运动正处于低潮。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朱自清感到压抑、留恋、沮丧、惋惜、失望。

他在1922年11月7日写给俞平伯的信中,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想:“我感到诱惑的力量、颓废的趣味和现代的懊恼”,“我感到时间匆匆,真可惜”,决心“扔掉玄学,着眼于现实”,实行“即刻主义”。俞平伯曾评价朱自清“这种意向是把颓废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积极的瞬时主义”,这种瞬时观“在行为上总是积极的、肯定的、呐喊的、挣扎的”(读《毁灭》)。

5、 全文带拼音朱自清的《匆匆》。

rush(n)rush(n)作为(Zuo)作家(zhē):朱(zhē)自(zì)清(qīnɡ)燕子去了(yù nziq ù le。柳树枯萎了(yángliǔkūle),它又变绿了(yǒ uz à IQ和ng deshíhòu);桃花凋谢(táohua Xièle),但有时又重新绽放(yǒuzàikāideshíhòu)。

6、《匆匆》课文详解.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华子,名秋实,后改名子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著名散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船桨灯影下的秦淮河》。【内容我写了我这八千多天来去匆匆,转瞬即逝,作者思绪万千,从风景到人物,令人叹息。最后,

细腻的描写了时光流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时又开。用并列句描绘出生动的春光,说明大自然的盛衰是时光飞逝的痕迹。作者描写自然界的生命循环,是为了与我们这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形成鲜明的对比。

7、朱自清《匆匆》 全文赏析

朱自清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 ~ 1948),江苏海州人,祖籍浙江绍兴。原名华子,字沛县,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创办《诗刊》。1925年在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后任系主任。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大教授。1948年6月,他在北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支援日本的示威游行,并签署了《抗议美国支援日本政策和拒绝接受美国面粉宣言》。同年因病致贫在北平去世。

代表作有《绿》、《春》、《船桨灯影下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但又开了。但是,聪明的,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人偷了它们:那是谁?它藏在哪里?他们自己逃走了:他们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天;但是我的手越来越空了。

8、《匆匆》 全文解释

燕子匆匆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但又开了。但是,聪明的,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人偷了它们:那是谁?它藏在哪里?他们自己逃走了:他们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天;但是我的手越来越空了。默默数着,八千多天从我身边悄悄溜走;就像大海中针尖上的一滴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溪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去哪儿就去哪儿,来哪儿就来哪儿,到了中间,急什么?早上起来,两三个斜阳射进小屋。太阳有脚,它已经轻轻地、悄悄地移动了;我也茫然地跟着转动。所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我沉默的时候,我从我的眼前经过。我意识到他走得很匆忙。当我伸手去捂的时候,他又从被捂着的手旁边经过。当我在黑暗中躺在床上的时候,他挣脱了我,从我的脚边飞走了。

9、仿写匆匆 全文

匆匆模仿全文匆匆朱自清的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但又开了。但是,聪明的,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人偷了它们:那是谁?它藏在哪里?他们自己逃走了:他们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天;但是我的手越来越空了。默默数着,八千多天从我身边悄悄溜走;就像大海中针尖上的一滴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溪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去哪儿就去哪儿,来哪儿就来哪儿;去和来之间急什么?早上起来,两三个斜阳射进小屋。太阳有脚,它已经轻轻地、悄悄地移动了;我也茫然地跟着转动,所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我沉默的时候,我从我的眼前经过。我觉得他很匆忙,我伸手去捂胳膊的时候,他又从被捂着的手旁边走过。天黑我躺在床上的时候,他越过我,从我脚边飞走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全文  匆匆全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