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Grade数学第一册分数的理解教案范文模板分数的教学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和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用分数正确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以下是我对五年年级数学卷一分数教案的理解,希望能给你提供参考。五年年级数学对第一册分数的理解教案范教学目标1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分数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不同的标准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3、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个分数对应的不同“整体”意味着不同的具体量。重点是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教学过程:活动导入。现在,猜一个谜语:母亲和孩子是分开的(学生回答:分数)。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分数(板书:对分数的认可)。2.复习导入,展示数字:要求复习:仔细观察这三个数字,说出这三个数字中的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是什么意思?
5、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整数除法中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性质的关系。2.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分成不同母、大小相等的分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交流。1.口头回答下列问题。12÷3(12×10)÷(3×□)18÷6(18÷□)÷(6÷3)你填了什么?还记得常商定律是怎么描述的吗?4÷5()÷3你填了什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2.猜猜看。同学们,在除法中,有一个商不变的定律,分数与除法有关。那么,请大家猜一猜,分数中会有类似的性质吗?
6、北师大版小学 五年级上册 数学 教案三篇Factor and Multiply教案(1)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在利用最大公因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最大公因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共同因素是什么?最大公约数是什么?2.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5与1521与2830与188与911与3312与42之间的过渡: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通过知道最大公因式来解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板上铺上方形地砖。要求铺砌,使用一整块方砖。(2)学生分组探究如何组合。每组4人,上课前,打印一张带长方形的正方形纸。每人选一块长边的方砖,试一试。就画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3)拼接过程的多媒体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动手操作。
7、人教版小学 数学 五年级上册 教案1。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简单方程、观察对象、多边形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1)数与代数这本教材安排了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和简单方程。小数乘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在简单方程中,用字母表示数字,方程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形之间的变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变换的数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进一步发展。(3)在统计和概率中,这本教材使学生能够了解可能性和中位数。
8、 五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Unit 1图形变换第一节课题目: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3-4页的例题1和例题2。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剖图、观察、想象、分类、寻找对称轴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特点;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就能正确地找出它的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创造美。重点和难点:我能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出对称图形。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叠,则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本质:例题1:学生用直尺测量并计算问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点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老师:“在一个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相对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文章TAG:教案 数学 五年 五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