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听刘润先生的《五分钟商学院》,听到了一个管理课程,内容是猴子 理论。这个教训的核心意思是,一件事情本来就是下属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推卸责任”的天性。他们遇到困难,家里靠父母,公司靠老板。他们往往习惯于把责任推给领导。典型的说法是:老板,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所以他才把他的责任,猴子,带给你,老板。你能帮我处理一下这个猴子吗?
原来是下属把猴子扔给了你。如果你回答:我考虑一下,或者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这个时候是你接手了这个猴子,你的下属成功地把责任推到了你身上。他应该已经搞定了猴子,现在轮到你了。如果你有10个下属同事,每个人都向你扔猴子,猴子爬遍你的全身,你会不知所措,根本没有时间处理你的责任。想一想,我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的。
这涉及到无穷。数学中的无限是难以捉摸的。况且这只是一种概率。哪怕很小,哪怕无穷小,也总是可能的,不可预测的。那是可以在无限的情况下证明的。但是,当时间有限且只有猴子时,结论就大不相同了。如果我们的猴子的数量和哈勃体积中基本粒子的数量一样多,而且只有10的80次方左右,如果我们每秒打1000个字,继续打100倍宇宙生命长度(10的20次方秒左右),那么猴子能够打一本很薄的书的概率也接近于0。
BillOncken曾经发明了一个有趣的理论“Back猴子”。他所说的“猴子”是指“下一步行动”。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在过道上遇到下属说:“我能和你谈谈吗?”?我有一个问题。于是你站在过道上,聚精会神地听他阐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一站就是半个小时,耽误了你要做的事情,发现你得到的信息只够你决定介入这件事,却不足以让你做任何决定。
“这样的情况下,猴子本来是在一个下属的背上,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对方。猴子)的脚分别放在两个人的背上。当你表示想考虑一下再谈的时候,猴子被转到了你的背后。你接管了下属的角色,下属变成了主管。他会在三点钟来找你,问你:“那怎么样了?”如果他对你的解决方案不满意,他会强迫你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一旦你收到了下属要照看的猴子,他们就会认为这些猴子是你要的,所以你收的越多,他们给的就越多。
爱丁顿在1929年阐述了一个“无限猴子 理论”,也就是说“如果很多猴子随意敲击打字机的按键,最终可能写出大英博物馆的所有书籍”。书籍可以看作是字母的组合,大英博物馆的所有书籍,作为一个有限的集合,都包含在字母的无限集合中。有限集出现在无限集中的概率不为零,这就是你说“概率肯定不为零”的原因。问题是“字母组合”和“many 猴子任意打字键”这两个无限集合是否等价。
如果没有条件保证猴子键入相同且重复的东西,那么有条件保证猴子键入相同且不重复的东西吗?爱丁顿并没有意识到静态无限集和动态无限集的区别,而是直接把它们等同起来,于是他认为从大英博物馆所有的书在字母组合中出现的概率不为零这一事实,就可以得出“如果many 猴子随意敲击打字机按键,大英博物馆所有的书最终都可能被写出来”,但实际上它们并不等同。
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的贡献来自于他们的判断力和影响力,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时间和努力。他们管理时间的方式与非管理者非常不同。对于非管理者来说,时间管理就是“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的秘诀,主要包括自我技能的提高、提高自控能力的秘诀和自我评价与评估的秘诀。这些人的表现来自于独立工作的直接结果。原则是:制定好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去做。
对于管理者来说,时间管理是一种策略,使自己的判断命中率最大化,影响力最大化。管理者的时间管理要素(1)老板占用的时间(2)组织占用的时间(3)下属占用的时间(4)外界占用的时间,大多数管理者浪费了很多下属占用的时间,他们甚至对此一无所知。“Back 猴子”是一个比喻,用来检查下属占用时间的原因以及管理者如何应对。
文章TAG:猴子 理论 管理学 猴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