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考研中科院光电所和北京光电院我该报哪个

北京光电院实力雄厚,确实值得一搏! 按照保守估计选光电所吧! 地处西部,考分要求低一些,但是 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博点齐全,业内知名度、影响力也不错。要冲击一下就可以选北京光电院,可以尽早占据有利地势! 呵呵,确实难以抉择啊!建议抛个硬币,用概率帮助你决定幸运星座吧!!

考研中科院光电所和北京光电院我该报哪个

2,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怎么样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哪个好点

建议到研究所学习。第一,有一定收入保障。第二,有科研实践的大量机会。西部地区的几个研究所里面,光电所算是很好的了。在中科院系统也算A类研究所。整个科研环境比较好,但地理位置稍显不足,但想想要是整日身在纷扰中却也让人烦躁,光电所独享清凉安静,可以专心做学问。如果不满意,也可以住到成都市区,然后每天有班车接送。
中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怎么样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哪个好点

3,光电信息工程所学课程

核心课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光电信息处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近代光学量测技术、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电子学、图像处理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在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工程、光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相关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光电信息工程所学课程

4,你是成都光机所的吗

要是你是光机专用人才我建议你还是到光电所,那里会让你过得很充实,而且在那里是越老越有价值。越做的久越有地位。民航机务的也可以,但我觉得并不是民航一定就好。很多人不了解光电所是干啥的。不怪别人,毕竟里面属于保密单位。倒是我挺羡慕你的,可以同时有两个好单位让你选。关系挺硬的吧。另外,我也是光电所的
小学妹,我就你上届长理和你一样专业的,呵呵~~~~。实力最强的当然是上海光机所,当然比较难考。西安光机所,成都光机所当然不如长春光机所了。你长春的还是考长光吧,我们这届长光报的人很少,能进复试的基本都上了(我后悔中。。。。。很多人都后悔没报长光)你也知道我们学校和长光的关系,所以对我们这学校的还是有点优势的,你最好找个上次考进长光的学长了解下情况,应该是很好找的。。。。

5,成都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待遇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1999年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6年进入创新三期,并被评估确定为科学院A类(优秀)研究所。 光电所现有在编职工1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高级科技人员260人。全所设有“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光学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物理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8个一级学科)。在读研究生300余人。 光电所以国家需求为牵引,面向世界光电科技领域发展前沿,重点开展光电工程应用基础性、前瞻性的高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创新研究。建有国家863计划光束控制重点实验室、863计划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唯一的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束控制、自适应光学、天文目标光电观测与识别、光电精密跟踪测量、微光学及微电子光学、先进光学制造、生物医学光学等,目前承担有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部委重大重点项目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研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建所以来,光电所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应用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先后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500余项科技成果,申请专利380余件,授权专利180余件,发表论文3100余篇。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化。 光电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事业育人、环境引人、待遇激人”,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吸引、培养、稳定了一支以国内知名学者为核心,以中青年技术及管理专家为骨干的创新人才队伍。 在新时期,光电所坚持“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牵引,科研产业共同发展,建立现代研究所”的办所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际著名研究所,为国民经济建设不断做出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6,求助华东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2所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我是06年毕业外地211小硕,来了之后3600¥/月(含饭贴和房贴),房子自己租(800¥/月),吃饭自己冲值用卡(400¥/月)。转正之后4100¥/月。签约的时候说户口没问题,现在上海户口没解决,所里也不管,户口只能回原籍--也就是你出生的地方。只能办暂住证,而且要等到暂住证办下来了才转正(也就是说即使试用期到了也不给转正,办暂住证需要2-3个月啊),有户口的员工是3年一签,没户口的一年一签,所里永远不可能给你办人才引进解决户口的。在这里员工是一扎一扎的换,领导永远只能是上海本地人,做一些不实际的军工项目,根本不能学习到东西,跳槽都不方便,上个月我部门刚走一个西南交大的,下周领了工资我也离开了。大家可以想想:所里自己培养研究生,为什么每年还从外面招聘应届生?因为所里自己培养的研究生留不住,现在只能逼他们留下,如果走人,要他们交毁约金。我只想说:有能力的人千万不要来,所里说一套做一套,这里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该死的华东所。
福利、待遇要看什么岗位,哪个部门;待遇在中电还是不错的,不过国企的普遍特点,工资不高,福利还可以,如果是科研项目,奖金也是很丰厚的成员单位: 电科院 北京 电子科学研究院 2所 太原 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 3所 北京 电视电声研究所 7所 广州 广州通信研究所 8所 淮南 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 9所 绵阳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10所 成都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11所 北京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12所 北京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13所 石家庄 河北半导体研究所 14所 南京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15所 北京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16所 合肥 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 18所 天津 天津电源研究所 20所 西安 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 21所 上海 上海微电机研究所 22所 新乡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23所 上海 上海传输线研究所 24所 重庆 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 26所 重庆 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 27所 郑州 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 28所 南京 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 29所 成都 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 30所 成都 西南通信研究所 32所 上海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33所 太原 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 34所 桂林 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 36所 嘉兴 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 38所 合肥 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 39所 西安 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 40所 蚌埠 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 41所 蚌埠 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 43所 合肥 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44所 重庆 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 45所 平凉 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 46所 天津 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 47所 沈阳 东北微电子研究所 48所 长沙 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 49所 哈尔滨 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 50所 上海 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 51所 上海 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 52所 杭州 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 53所 锦州 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 54所 石家庄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 55所 南京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58所 无锡 无锡微电子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 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 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 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 中电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 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科控微电子工程公司

7,中科院的光电研究院好不好

还不错,成立时间不是很长,主要搞航 ***空****航****天相关的项目,比较偏向工程性质,主要是做项目。 这个院前几年分了了两个单位,现在貌似又合并回去了。
成立背景 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于2000年开始筹建。光电院由总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组成。 2003年11月,光电院(总部)经中编委批准正式成立;同年12月,中科院党组决定将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划归光电院;2005年,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总体部,两总办公室挂靠在光电院。 科技布局 光电院按照国立科研机构骨干和引领作用的定位要求,围绕整体发展目标,以及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任务的需求,总部组织五所在5个领域,17个主题方向,73个专题技术上进行了整体部署,涵盖了光电和空间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重要方向性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性关键技术。 其中,光电院总部在光电测量装备标准化技术研究、新型光电探测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空间有效载荷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对地观测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研究等领域,结合工程与科研任务进行了布局。 总部重点学科领域 作为总体技术单位,光电院总部在空间工程技术、地面系统技术、光电工程技术和浮空飞行器技术四个方面进行了总体性关键技术的规划与安排—— > 新型光电探测、测量系统总体设计及其标准化技术研究 > 新型激光技术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研究 > 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技术研究 > 空间有效载荷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对地观测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研究 > 高空科学气球、系留气球工程总体和平流层飞艇(近空间飞行器)预先研究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以下简称空间总体部)成立于1993年,是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有关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实施工程管理、总体技术集成和运行管理;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必要的技术保障条件,为全院有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总体机构。 由空间总体部负责具体组织管理、承担系统设计、集成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之一,是我国空间活动任务中规模最大、涉及领域最广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任务。经过长达十一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五艘飞船全部应用任务的圆满成功,在空间光电有效载荷及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与应用成果,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支持平台和工程管理体系,在我国的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取得了跨越性突破。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决定,空间总体部划归光电研究院,继续负责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空间应用系统的总体工作和后续工程,并开拓空间科学与应用的新领域,更好地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空间科技战略方面军的作用。目前,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一阶段的应用任务已全面展开。 中国科学院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总体部(以下简称“总体部”)创建于2005年,是在中科院空间科技创新基地的统一部署下,首先以航天遥感综合地面系统为技术系统建设的切入点,面向国家环境与减灾小卫星星座等工程任务,实施系统构建。总体部借鉴工程任务管理模式,通过总体的顶层策划和设计,总体部提出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十一五”期间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框架方案,包括整体技术系统设计和子系统的任务总要求。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由八大子系统组成,即:虚拟smart传感器系统、智能化处理系统、数据与质量分析控制系统、真实性检验系统、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系统、三维激光雷达成像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非成像对地观测数据应用处理系统、运行计划管理系统。在系统构建过程中,战略研究和标准化研究作为基础,贯穿始终。 目前,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方案研究已完成,在总体组织下,有8个所共同参加的总体及关键技术研究正在进行。航天遥感地面综合系统的技术链已经建立,各子系统构架已经形成,开发了若干原型系统,并在概念与战略研究、数据质量分析与控制系统、真实性检验系统、全过程辐射定标、光学有效载荷数据获取全链路动态仿真概念研究、三维激光雷达成像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文章TAG:光电  考研  考研中  中科院  光电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