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数学学什么

高一是学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向量。高二学不等式,解析几何,空间立体几何,概率统计。高三导数复数。《高中数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制。 《高中数学》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高中数学学什么

2,高中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01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 高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代数主要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三角函数。几何又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部分。 一、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1)函数 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5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参见例1)。 (2)指数函数 1(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产生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2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知道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a>0,a≠1)。 (4)幂函数 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二、三角函数 (1)任意角、弧度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的正弦、余弦、正切),能画出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正切函数在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结合具体实例,了解 的实际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 的图象,观察参数A,ω,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三、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参见例1)。 4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四、不等式 (1)不等关系 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五、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1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4)空间直角坐标系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2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3,高中数学主要学什么

问题一:高中数学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必修部分: *** 、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算法初步、常用逻辑用语、平面几何初步、圆锥曲线、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导数及其应用、复数、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学建模、 选修部分盯几何证明与选讲、矩阵与变换、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必修必考,选修选考。不明白可在线问。 问题二:高中文科数学主要学哪些内容 必修一 第一章 *** §1 *** 的含义与表示 §2 *** 的基本关系 §3 *** 的基本运算 3.1交集与并集 3.2全集与补集 第二章 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2.1函数的概念 2.2函数的表示方法 2.3映射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4.1二次函数的图像 4.2二次函数的性质 §5 简单的幂函数 第二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正指数函数 §2 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 2.1指数概念的扩充 2.2指数运算是性质 §3 指数函数 3.1指数函数的概念 3.2指数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 3.3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对数 4.1对数及其运算 4.2换底公式 §5 对数函数 5.1对数函数的概念 5.2 的图像和性质 5.3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第四章函数的应用 §1 函数和方程 1.1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1.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2.1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 2.2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3函数建模案例 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1.1简单旋转体 1.2简单多面体 §2 直观图 §3 三视图 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2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4.1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 4.2空间图形的公理 §5 平行关系 5.1平行关系的判定 5.2平行关系的性质 §6 垂直关系 6.1垂直关系的判定 6.2垂直关系的性质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7.1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 7.2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 7.3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和直线的方程 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2直线的方程 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4两条直线的交点 1.5平面直接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2 圆和圆的方程 2.1圆的标准方程 2.2圆的一般方程 2.3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3.1空间直接坐标系的建立 3.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统计 §1 从普查到抽样 §2 抽样方法 2.1简单随机抽样 2.2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 §3 统计图表 §4 数据的数字特征 4.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标准差 §5 用样本估计总体 5.1估计总体的分布 5.2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6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7 相关性 §8最小二乘估计 第二章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1.1算法案例分析 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 §2 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2.1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2.2变量与赋值 2.3循环结构 §3 几种基本语句 3.1条件语句 3.2 循环语句 第三章 概率 §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1频率与概率 1.2生活中的概率 §2 古典概型 2.1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 2.2建立概率模型 2.3互斥事件 §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 周期现象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3 弧度制 §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4.2单位圆与周期性 4.3单位圆与诱导公式 §5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1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 5.2正弦函数的图像 5.3正弦函数的性质 §6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1余弦函数的图像 6.2余弦函数的......>> 问题三:高一数学主要讲述了什么? *** 和函数。期中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图像翻折问题。这些是研究所用函数都需要研究的性质。要研究的具体函数有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复合函数,分式函数,分段函数。期中二次函数最重要,贯穿整个高中。之后开始三角函数,向量,数列内容。 问题四:高中数学有多少本书要学?分别是哪些? 必修有5本,选修如果全学的话有3本(学理的学2-1,2-2,2-3,学文的好像学1-1,1-2),后面还有四本选修,4-1,4-2,4-4,4-5,五本是选修的,各地方可能不同。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包括《 *** 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 问题五:高一人教版数学要学的知识有哪些 高一数学目录 -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 *** 与函数概念 1 . 1 *** 1 . 2 函数及其表示 1 . 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 2 . 1 指数函数 2 . 2 对数函数 2 . 3 幂函数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 . 1 函数与方程 3 . 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 . 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 直观图 1 .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 体积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 的位置关系 2 . 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 间的位置关系 2 . 2 直线、 平面平行的判定 及其性质 2 . 3 直线、 平面垂直的判定 及其性质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 .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 . 2 直线的方程 3 . 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 公式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 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 . 2 基本算法语句 1 . 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统计 2 . 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 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 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 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 . 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图 2 . 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 与弱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概率 3 . 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 识过程 3 . 2 古典概型 3 . 3 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 . 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 .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 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 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 5 函数 y=Asin ( ω x+ ψ ) 1 . 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 用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平面向量 2 .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 基本概念 2 . 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 .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 坐标表示 2 .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 .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 .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 弦和正切公式 3 . 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 . 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 一步讨论 1 . 2 应用举例 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 1 . 3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数列 2 . 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法 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 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 2 的 值 2 . 2 等差数列 2 . 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2 . 4 等比数列 2 . 5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 阅读与思考九连环 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不等式 3 . ......>> 问题六:高中数学学习什么最为重要呢,哪方面的知识要学好呢 高一主要以函数及数列为主,而且这两个订面的知识在高考占的分数也不小,建议你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有立体几何,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多炼吧,不懂就问,养成好的习惯,个人感觉只要付出,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不难的。 问题七:现在国内高中下来数学都学什么的? 给你目录你就知道了 高中人教版(B)教材目录介绍 --------------------------------------------------------------------------------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 第一章 *** 1.1 *** 与 *** 的表示方法 1.2 *** 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第二章 函数 2.1 函数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 2.4 函数与方程 本章小结(1) 阅读与欣赏 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Ⅱ) 实习作业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对数的发明 对数的功绩 附录1 科学计算自由软件――SCILAB简介 附录1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后记 --------------------------------------------------------------------------------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实习作业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附录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后记 ?/P> --------------------------------------------------------------------------------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附录 参考程序 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关性 实习作业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附录 随机数表 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现象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用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后记 ?/P> -------------------------------------------------------------------------------- 高中数学(B版)必修四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数学建模活动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用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附......>> 问题八:高中数学理科都学哪几本选修(人教版)都讲了什么内容 选修有2-1:圆锥曲线,2-2:复数,导数,2-3排列组合,4-4:坐标系

高中数学主要学什么


文章TAG:高中  高中数学  数学  学学  高中数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