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初三化学配平

Na2CO3+2HCL=2NaCL+H2O+CO2
初中化学中的配平方程式很复杂,由于其接触了高中的部分知识。 配平方程式有很多方法~需要技巧~用通俗的语言说~ 例-------配平 fe + o2 = fe3o4 *******注意******** 一般配平的方程式的生成物都不需配平 所以 fe3o4 不需要更改 所以只改fe 和 o2 fe3o4中的 fe3怎么才和fe相等呢? fe3=3fe (前者与后者都有三个单位“fe3"中的“3”和“3fe"中的“3” o2怎么才和o4相等呢? (同样道理) 2o2= o4 所以 3fe+2o2=点燃=fe3o4 对于以后的配平要慢慢体会其中的道理,才会知道。一样对于高中化学知识要把知识通俗化! 希望你的化学更好!!!!

初三化学配平

2,初三化学配平怎么配

待定系数法例如对于 HNO3——H2O+NO2↑+O2↑的反应,可以如下方法配平:1、先假设系数为a b c d,则aHNO3=bH2O+cNO2↑+dO2↑2、根据质量守衡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对于H原子,反应前为a个,反应后为2b个,即a=2b 对于N原子,反应前为a个,反应后为c个,即a=c 对于O原子,反应前为3a个,反应后为b+2c+2d个,即3a=b+2c+2d3、任意设一个整数,比如a=14、解方程组,得a=1,b= ,c=1,d= 5、代入方程式中,得到HNO3= H2O+NO2↑+ O2↑6、将方程式乘以4,去掉分母,得到4HNO3=2H2O+4NO2↑+O2↑
别管书上怎么写的,我们老师说过,首先你要先把化学式写对了,这是必须的。NaOH + FeCl3 ==== Fe(OH)3↓ + NaCl,左边三个Cl,右边1个,不管怎么样,先在NaCl前面写个3,右边3个Na,左边1个Na,就在NaOH前面加个3,一看,什么也不缺了,就行了。初中化学方程是没有特别纠结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熟能生巧的问题,你练多了,就会很会配平。实在不行就背,把老师上课讲过的全背下来,基本可以应付考试了
待定系数法,选定一个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方程式中的物质,设它的系数为“1”,然后用原子数守恒的思想分别写出其他物质的系数,最后都乘以一个数,使他们成为整数就可以了 这个可能比较复杂,但是如果学过化合价的话就简单很多了,找到化合价变动的元素,在这两个物质前面的系数是对方的化合价变动量,然后再根据这两个系数写出其他的系数 简单的看看就出来了,化合价的方法说白了就是电荷守恒

初三化学配平怎么配

3,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

配平一般指化学方程式配平。  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配平来解决。原理:  遵循两个原则  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②客观事实。
记得我第一次学化学时,就是不问,背了就可以了,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像那个反应,就给它理解成拆散重组,记住右边有个水,其它的拼起来。建议先把前二十号元素背熟。(我们化工的得背到109号,惨)
酸性氧化物+碱生成盐和水Ca(OH)2中有1个Ca,2个O,2个H,CO2中有1个C,2个O,因为生成水,用了2个H,一个O ,剩下1Ca,1C,3O,所以生成CaCO3
不可能配平h6h6o打错了吧,是c6h6o? c6h6o+7o2燃烧=6co2+3h2o
人教版化学教科书大概99页。有一个各元素的化学价的表。呵呵。CO3 就是那个碳酸根,-2价。Ca是钙元素,+2价所以生成物就自然是CaCO3..至于你所说的 给我一个Ca(OH)2+Co2=?我就是得不出后面的=H2o+caco3↓,尤其是不明白如果ca与co2相配,那生成物caco3中O的下标3从何来?这个是一个典型的 置换反映。 下学期的书有。暂时记记就行了。。
CO3是一个原子团,叫碳酸根,化合价-2化学式是固定的,常和其他元素化合,所以不用管O下的3从何而来。至于配平,我有几种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你:1 最小公倍数法:找反应式前后都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根据其右下的原子,找最小公倍数,再除以其右下原子个数,就是其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2 定一法 找到一个化学反应式里最复杂的化学式,暂定其化学计量数为1,分别依此算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3 奇偶法 找到化学反应式中出现次数最的元素,在这种元素的奇数个数前配2,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

4,初三的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有什么方法先配什么

方法有很多:最小公倍数法、奇偶配平法、观察法配平、归一法、利用配平诗集配平(如歧化反应的简捷配平法:三种价态先标记,两者相减第三系。若有约数需约简,悠然观察便配齐)等等。
1、观察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事实上就是有目的地凑数进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这种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着。 2、电荷平衡法:这种方法对离子方程式最有用。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首先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再用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等。这种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对氧化还原方程式却太好用。 3、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氧化还原剂”。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确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根据得失电子数来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
最小公倍数法 :详见 配平百度百科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这个比较简单,适合初三用,我也是初三,就用这方法挺好的
化学反应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各分子左右数目不等,这就需要配平来解决。化学方程式方法很多,具体详细的配平方法请参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08194.htm

5,初三科学化学式怎么配平有什么简单又好记的方法吗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5)化合价法: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氧化还原剂”。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这个是练习 http://wenku.baidu.com/view/0d54aeeb19e8b8f67c1cb9d7.html 光说不做是不行滴~ 选我八、!~

6,初三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易懂的

(一)最小公倍数法  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  2KClO3====2KCl+3O2↑(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MnO2”写在等号上方;“加热”写在等号下方,可用三角形“△”代替)(二)奇偶配平法(原理配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把短线改为等号,写明条件即可:  2C2H2+5O2==4CO2+2H2O  e.g.(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  观察:  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即  Fe2O3 + 3CO——Fe + 3CO2  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即  Fe2O3 + 3CO——2Fe + 3CO2  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  Fe2O3 + 3CO == 2Fe + 3CO2(反应条件高温)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 +3Fe==Fe3O4 + 4H2(三)观察法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  3Fe+4H2O(g)==Fe3O4+4H2↑(四)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此可得1NH3+O2——NO+3/2 H2O  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1NH3+5/4O2——NO+3/2 H2O  第四步:取最小公倍数相乘 4NH3+5O2===4NO+6H2O
我有一绝招,凡是能配平化学方程式都能配平,就是方程组法。只须三步,万能的。 比如:mno2+kbr+h2so4==mnso4+khso4+br2+h2o 溴的智取,够难吧。 1、先在每个反应物前加上字母,作为变量。从a开始,像这样: amno2+bkbr+ch2so4==dmnso4+ekhso4+fbr2+gh2o 2、根据元素列方程,有几个元素就列几个方程。 比如根据mn,a=d 根据o,左边第一个物质有2个o,所以2a;第二个物质没有o,不管;第三个物质有4个o,所以左边是2a+4c。再看右边,第一个物质4个o,第二个物质4个o,第3个没有o,第4个物质1个o,所以右边是4d+4e+g。于是列出方程: 2a+4c=4d+4e+g 根据k, b=e br, b=2f h, 2c=e+2g s, c=d+e 有7个未知数6个方程,随便设一个为1,比如找个简单的f=1 3、解方程组。别看那么多未知数,别怕,其实不难。带入法加减法很快就能解出来。 f=a=d=1 b=e=g=2 c=3 好了,大功告成,带入方程式看看对不对。 mno2+2kbr+3h2so4==mnso4+2khso4+br2+2h2o。没错 第2步由于1是随便设的,所以可能出现分数情况,比如设b=1了,解方程组得 b=e=g=1 a=d=f=1/2 c=3/2 没关系,找到这些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每个变量就化整了,结果跟刚才一样。

7,初三的化学配平咋配呀她们说的我还不懂再说的详细的吗

方法:设未知数法,举例:Fe2O3+CO=Fe+CO2 设三氧化二铁系数为x,一氧化碳系数为y,则利用原子个数守恒应该有铁单质的系数为2x,二氧化碳系数为y,利用氧原子个数守恒3x+y=2y 可得y=3x,代入全用x表示,消去x即可
先分析未配平的反应式 找出最复杂的化学式 如果其中含有奇数个的原子数 就在这个化学式前先乘2 让奇数变偶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的个数是不变的 从而计算其他化学式的分子数目
有三种方法:1,找到系数最大的元素,先配平2,奇数配偶:招为奇数的元素先配平,如:H2O要先配3,碰到化合价改变并含有氧元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先将氧元素的个数写在还原剂前,再配平
我也初三~其实挺简单~就是让反应前的原子个数与反应后的原子个数相等。镁和氧气反应:化学式是Mg+O2=MgO,配平完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2MgO ,氢气和氧气化学式:O2+H2=H2O 配完平是2H2+O2=2H2O~大体能明白了么~
电荷守恒介绍 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一样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1.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指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产物中有分步水解时产物。参见例题ⅳ 4.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 例如: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 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碳酸根前有一个2。 例如:在 0.1mol/l nahco3溶液中 ⅰ.ch3coona: c(na+)+c(h+)=c(ch3coo-)+c(oh-) ⅱ.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 ⅲ.nahco3: c(na+)+c(h+)=c(hco3-)+2c(co32-)+c(oh-) ⅳ.na3po4: c(na+)+c(h+)=3c(po4 3-)+2c(hpo4 2-)+c(h2po4-)+c(oh-) 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等的原子,就是元素守恒)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可以微观地应用到具体反应方程式,就是左边带电代数和等于右边。其中的也可以理解为原子核,因为外围电子数可能有变,这时候可以结合电荷守恒来判断问题。可以微观地应用到具体反应方程式,就是左边(反应物)元素原子(核)个数种类与总数对应相等于右边(生成物)(当然也不会出现种类不同的情况)。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质子守恒一样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编辑本段举例 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用nahco3溶液为例 如果hco3-没有电离和水解,那么na+和hco3-浓度相等。 现在hco3-会水解成为h2co3,电离为co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3-,就产生一个h2co3或者co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浓度和hco3-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 即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质子守恒 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 nahco3 溶液中 存在下列等式 c(h+)+c(na+)=c(hco3-)+2c(co32-)+c(oh-) {电子守恒} c(na+)=c(hco3-)+ c(co32-)+c(h2co3) {物料守恒} 方法一:两式相减得 c(h+)+c(h2co3)=c(co32-)+c(oh-) 这个式子叫质子守恒。 方法二:由酸碱质子理论 原始物种:hco3-,h2o 消耗质子产物h2co3,产生质子产物co32-,oh- c(h+)=c(co32-)+c(oh-) -c(h2co3)即c(h+)+c(h2co3)=c(co32-)+c(oh-) 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等于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直接用酸碱质子理论求质子平衡关系比较简单,但要细心;如果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则比较麻烦,但比较保险 又如nah2po4溶液 原始物种:h2po4-,h2o 消耗质子产物:h3po4,产生质子产物:hpo42-(产生一个质子),po43-(产生二个质子),oh- 所以:c(h+)=c(hpo42-)+2c(po43-)+c(oh-)-c(h3po4)
看方程式两边元素数是不是一样了,比如左边有2个O,右边一定要有2个。配平的方法有很多: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配平时想着用什么法配不出来,想尽办法配平整了就行!可能一开始要花很多时间,熟练就好

文章TAG:初三  化学  配平  口诀  初三化学配平口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