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植树常识

为增加树木的存活率,园林专家提出“一垫二提三埋四踩”的植树口诀,就是要在挖好的树坑内垫一些松土;栽种的时候提一提树干,梳理树根;而埋树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实土壤;其间至少要踩四次。对吗(*^__^*) 嘻嘻……

植树常识

2,植树有哪些好处

植物就是我们地球的肺,它们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却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着充足的氧气;植物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物能为别的生物生存提供丰富的食物,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原料;另外,我们今天使用的石油、煤炭,也是远古时代,由于地壳运动,深埋地下的植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可以说,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都离不开植物。

植树有哪些好处

3,怎么种树

首先解决水源问题,再耐旱的树也要水成活.最好选几种比较容易成活的生命力强的树种. 要看当地的土质和水源情况,以及当地是什么气候环境,然后选择适宜的树种, 个人看法,如果是为了植树造林的话,种一些普通的山林树木,如松树就好了因为技术简单管理容易而且容易成活,如果是想产生经济效率的话建议种一些经济作物,果树最好了,种植中药材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成本较高,技术含量也高,还得有好的销售渠道,但是收益也相对较高 种树的必需工具-铁锹 镐头 种树的步骤-先把坑挖好(大概50厘米*50厘米深80厘米)把树苗放进去-填土-填到快到坑口时把树苗往上拔一拔,用脚踩实-浇水一定要浇透-再填一些干土踩实即可~

怎么种树

4,怎样植树啊

植树的步骤: 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应该注意植树的步骤。 首先,挖坑。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挖坑时要将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黄土分倒在坑两侧。 第二,回填。种树前应该按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况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第三,栽植。谨记一句话“三二一”——三埋、两踩、一轻提。放置树苗时要将根部扶正、枝要展开,这是前提。栽树时,须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许,在距坑顶一定距离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绕树一周,用均力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绕树踩实。在第三次填土后,尽量保证与坑面平齐。树根放位时要与南北、东西方向的树对齐。然后,在坑面上围一个大圆盘,便于日后浇水养护。 第四,覆土、保墒。将树苗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

5,植树有什么用

首先,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具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呢。其次,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再次,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更来自林木。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此外,植树造林能清除完全污染。具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6,植树的好处有哪些

植树的好处包括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自然灾害、减少噪音等,植树造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1、植树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绿化环境,能使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使人们聚居的地方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有了绿化的环境,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2、植树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煤炭和柴草的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天长日久,是不是空气中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3、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森林可以通过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的强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树的强大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实践证明,通过营造防风沙林,配合农业、水利措施,会取得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4、植树造林还可以减少噪音噪音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噪音还可以使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听力减弱、耳聋、变傻,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甚至,还能让人在长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植树造林能使噪音减小四、五倍,可以有效的防止噪音污染。

7,怎样植树

1.挖坑:根据树苗的大小,然后确定坑的大小(树坑大概长约50厘米*宽约50厘米深约80厘米)确保树的根部能被坑容下即可。挖坑工具用铁锨即可,尽可能选择土壤厚的地方,然后控制好坑的距离,不要过密,防止树苗长大后阳光不充足。2.放树苗:手握树干,将树苗放置在坑的中部,尽量保证树干垂直,确保树干深入土中的深度和它的苗圃一样。放树苗的时候注意保护好树根。3.第一次填土:用铁锨将土均匀的从树苗四周逐步填上,大约填过坑的一般高度即可。4.浇水:在填土一般位置的时候,需要给树苗浇水,尽量将所填土浇透即可。5.第二次填土:将有树苗的坑土填满即可,如果有条件最好在树周围(离树干有一定距离)铺上一层树叶时或草之类的覆盖物,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屏蔽杂草的生长。扩展资料:为了确保植树成活,林业和园林绿化专家细化植树要领,提出植树的要诀——“一垫二提三埋四踩”:一垫是在挖好的树坑内再垫一些松土,树木栽种的时候要提一提树干,起到梳理树根的作用,而埋树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实土壤,其间至少要踩四次。在华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树坑的好坏对栽植质量和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树坑以圆柱形最好,以树干为圆心画圈,沿圈边向下垂直挖掘,直到达到规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的生长。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如果是坚实的上壤或建筑垃圾土则应该加大树坑的直径,并将坑底的土挖松;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时,应先在树坑附近适当夯实,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植树
具体步骤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应该注意植树的步骤   第一,挖坑。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 植树工具挖坑时要将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黄土分倒在坑两侧。   第二,回填。种树前应该按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况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第三,栽植。谨记一句话“三二一”——三埋、两踩、一轻提。放置树苗时要将根部扶正、枝要展开,这是前提。栽树时,须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许,在距坑顶一定距离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绕树一周,用均力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绕树踩实。在第三次填土后,尽量保证与坑面平齐。树根放位时要与南北、东西方向的树对齐。然后,在坑面上围一个大圆盘,便于日后浇水养护。   第四,覆土、保墒。将树苗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 植树要领为了确保植树成活,林业和园林绿化专家细化植树要领,提出植树的要诀——“一垫二提三埋四踩”:一垫是在挖好的树坑内再垫一些松土,树木栽种的时候要提一提树干,起到梳理树根的作用,而埋树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实土壤,其间至少要踩四次。 植树工具在华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树坑的好坏对栽植质量和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树坑以圆柱形最好,以树干为圆心画圈,沿圈边向下垂直挖掘,直到达到规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如果是坚实的上壤或建筑垃圾土则应该加大树坑的直径,并将坑底的土挖松;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时,应先在树坑附近适当夯实,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   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

文章TAG:常识  植树  植树常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