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初二下册数学

1题:原式=02题:原式=2-1/a+4-1=5-1/a=(5a-1)/a

初二下册数学

2,初二下册数学题

155°和25° 30°和150°
1,A=175度,B=25度 2,D=30度,C=150度

初二下册数学题

3,初二下册数学

过点A作AD垂直BC,∠BAC=60°,∠ABC=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所以AD=1/2AB=4cm,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BC*AD*1/2=10*4*1/2=20平方厘米
40cm2 高h=ABsin30o=4cm S=BC×h=40cm2
20cm2

初二下册数学

4,初二数学下册

1. 在BC上取G点 使GB=GC(G为BC中点) 连接EG FG 得EG=(1/2)*AC FG=(1/2)*BD 根据三角形三边定理 EF<EG+FG=(1/2)*(AC+BD) 2.★你的证明题目错了吧 应该是EM=(1/2)*(AB-AC) 延长AC至F,使AF=AB 连接EF。 此时因为AE平分∠BAF,且AE⊥BF,所以△ABF为等腰三角形。AB=AF。 因为BM=MC, BE=EF 所以ME为中位线 且ME=(1/2)*CF=(1/2)*(AB-AC)

5,八年级下册数学学些什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第三章:分式,第四章:相似图形,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六章:证明(一)
<p><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enku.baidu.com%2fview%2fe3e6331fa76e58fafab0031a.html" target="_blank">http://wenku.baidu.com/view/e3e6331fa76e58fafab0031a.html</a></p> <p>这是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p> <p>希望能帮到你</p>

6,初二下 数学

解:(1)设该工程为a,乙的速度为x,则甲的速度为1.5x. 由已知得:a/(1.5x+x)=24,解得:x=a/60.即甲的速度为:1.5x=a/40,乙的速度为:x=a/60. ∴甲单独完成该工程所需的天数为:a÷(1.5x)=a÷(a/40)=40(天); 乙单独完成该工程所需的天数为:a÷x=a÷(a/60)=60(天). (2)设甲做m天,乙做n天,总费用为y万元. 则有:y=0.6m+0.35n……① (a/40)×m+(a/60)×n=a……② m、n≤30,m+n≤60……③ 由②得:m=40-(2/3)n……④ 将④代入③得:n≤30……⑤ 将④代入①得:y=24-0.05n 由⑤得:当n=30时,y有最小值.此时,n=30,m=20,最小值y=24-0.05×30=9(万元). 即:甲做20天,乙做30天,最低施工费用是9万元.
设甲单独完成该工程需X天,则(1/X+1/1.5X)*24=1,解得X=40,则1.5X=60 0.6*40=24,0.35*60=21,则乙便宜,(1-30/60)/(1/40)=20,乙30天,甲20天,为30*0.35+20*0.6=22.5
(1)两队合作24天恰好完成,则两队的工作速度是1/12,设乙队为X,则X(1+1.5)=1/12,X=1/60,故乙 单独完成该工程需60天,1/60*1.5=1/40,甲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40天

7,八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

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一、教科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简单二次根式的字母取值范围; (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4)会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本章教材分析。 课本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三个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说明以前学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着重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关的问题。 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课本利用第4页图1-2给出的。该图的含义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反之,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因此就有。从而得出二次根式的第一个性质。至于第二个性质,可以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发现,所以课本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该节第一课时的重点在于对这两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就围绕这两个性质展开。第二课时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另外两个性质,课本安排两组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来发现这两个性质。通过两个例题和一组练习,使学生知道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可以简化实数的运算,也可以对结果是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化简。课本第9页的“探究活动”既是对二次根式的运用,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能力,观察、发现、归纳等能力。 第1.3节二次根式的运算,包含了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以及简单应用,课本安排了3个课时,逐步推进,逐渐综合。第一课时侧重于两个(相当于两个单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其法则是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的,比较自然。例1是对两个运算法则的直接运用,让学生有一个对法则的熟悉和熟练过程;例2是一个结合实际问题的运用,其中有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第二课时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出现了类似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包括乘法公式、乘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课本中没有出现“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是提到“类似于合并同类项”“相同二次根式的项”,这种类比的方法,学生是能够理解的,也能够与整式一样进行运算。第三课时是二次根式运算的应用。例6的数字看上去比较复杂,其目的是为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的应用;例7综合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图形的分割、面积的计算等,其解答过程较长,也是对二次根式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本章编写特点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在本章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课本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这种意图大多通过“合作学习” 来完成。“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从事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如第5页先让学生计算三组与的具体数值,再议一议与的关系,然后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其他几个性质,课本中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后,课本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化简有关的二次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表示规律、验证规律,并与同伴交流。所有这些都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导向,以引起教与学方式上的一些的改变。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力求克服传统观念上学习二次根式的枯燥性,避免大量纯式子的化简或计算,适当穿插实际应用或赋予式子一些实际意义。无论是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还是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都尽可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二次根式概念的学习,课本通过三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其目的就是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又如,课本第3页,用二次根式表示轮船航行的的距离,第11页求路标的面积,第21页花草的种植面积问题等。特别是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专门安排了一节内容学习二次根式运算的应用,例6选取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滑梯,例7选取的背景是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条,以及作业中的堤坝、快艇问题等等。充分利用图形,使代数与几何有机结合。 对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教材重视有关内容的几何背景,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是教材的一个编写特点,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导向。本章中,如二次根式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边的计算密切相关,课本在这方面选取了一定量的问题,既丰富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又学习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又如二次根式的引入,课本以图形作为条件,让学生通过计算给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在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时,课本通过让学生读图1-2,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其含义,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例题中结合图形示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作业或课本练习中设计一些图形中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通过方格、直角坐标系来画三角形、确定点的位置等等。课本在安排二次根式的运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时,所选取的问题也在于体现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所学知识的整体性,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注意用好节前语。 本章的节前语不多,但都紧密结合本节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利用它们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如第1.1节“排球网的高AD为2.43米,CB为米,你能用代数式表示AC的长吗?”短短的几句话,既是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又是一个看似熟悉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怀,与数学学习相联系的问题,教师可以由此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教学中不应忽视这种作用。注意把握教学难度。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二次根式已降低了要求。如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简,只要求简单的,不要出现过于复杂的式子,并且明确根号内不含字母。对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也仅局限于简单的,根号内不含字母,教学中不需补充超出课本题目要求的问题。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体现一定的弹性。课本第15页的作业题中的第7,8题,还可以借助于计算器进行计算。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其法则、公式都与整式的类似,特别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课本没有提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完全参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运算类似于整式的乘除、乘方运算。因此对于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的教学应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算理和算法,提高运算能力。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教科书内容 本章包括三节:2.1 一元二次方程;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其中2.1节是全章的基础部分,2.2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2.3节是知识应用和引申的内容。另外,阅读材料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三)课程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b≥0)的方程;(2)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能够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求方程的根。(3)体验用观察法、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的过程。(4)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一元二程方程解应用题,能够发现、提出日常生活、生产或其他学科中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达问题及解决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5)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命题的判断证明、四边形

文章TAG:初二  下册  数学  初二下册数学  
下一篇